广东国华纪念中学:“免费”的路能走多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相社会
在
家长拥簇和保护下,贾桂宏上了一辆停在楼梯口的面包车。
当他把车门合上时,一
只大手迅速将门把住,并朝后推。
僵持那会儿,他看了对方一眼:是穿警服的
民警。
车内的家长和贾桂宏一起发力,努力摆脱警方控制。
随着车启动,在车门外阻拦的民警放弃了。
那一夜,他在一名家长的家里度过。
今年10月24日,坐在本刊特约记者面前回忆这一幕时,矮小的贾桂宏尴尬地笑笑,“搞得像做地下工作一样。
”
在很多人眼里,他不是坏人,反而干了一件好事。
他任教的广东国华纪念中学,是一所号称“全免费、纯慈善”的学校,专门招收贫困学子,并免费提供所需的一切。
不过,这所中学的成长路也与他的遭遇类似。
因为“他把我们的好苗子都挖走了”。
初创:不差钱,也心虚
创办于2002年的国华纪念中学,位于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如今,这所中学,因高考的极佳表现,早已广为人知:12年来,这所专门招收贫困优秀学子并免费提供一切的学校,每年招生200人,拥有“100%本科升学率和95%以上重本升学率”的标签。
12年间,5次夺得佛山理科状元,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不过,该校并非成绩好的、有钱的学生就可入读。
进校就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家庭贫困、成绩优秀。
这也是这所学校创始人的立校缘起:不忍看可塑之才因贫困而隐失于草莽。
和很多学校相比,穷人孩子早当家,他们更懂事,也更遵守学校纪律。
学校的生源组成中,“8%~9%是孤儿,另有68%是单亲家庭”。
学校校长季德华告诉记者,相对其他学校,因该校学生贫困、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
在心理方面的培养,学校付出得相对多些。
也因此,学生感受到了更多温暖,学校免费提供一切:学杂费、生活费、教辅费等全免。
“甚至学生的内衣内裤。
”老师祁玲玲说,学生在校摔伤、生病住院、从家乡往返等费用,也是学校出钱,每月还有几十块钱零花钱。
这意味着,一进该校,一切就被包揽了。
类似这种资助,还延续到学生进大学读本科、硕士生、博士生……光这一项,每年的支出约5000万元。
不过,学校不差钱。
它的创始人就是地产界大佬——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
它所在的北滘镇,是杨的家乡。
校名“国华”取自杨已故的兄长。
对于当初创校办学,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欧广源记忆犹新。
今年6月26日国华校友会成立大会上,欧广源回忆,2001年,杨国强到他办公室找他,说“现在我赚了钱,想捐两个亿支持广东扶贫”。
欧广源建议他“搞个扶贫学校”,获得杨响应。
最初,杨也想过捐资、联合办学,还在多地创办过“国华班”,但这些尝试都受制于应试教育、培养模式等因素停止了。
季德华表示,“杨对现在的教育不是很满意,认为是在培养考试机器。
他希望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受助于社会、奉献于社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这都不是给钱就能培养起来的。
”
建立一所面向贫困学生的全免费中学,需要跨过哪些难关?如何对他们进行培养,取得家长的绝对信任?又怎样应对教育局官员、学校因为利益受损而发起的“合围”?
广东国华纪念中学:“免费”
的路能走多远?
文_本刊特约记者韦星
发自广东佛山
广东国华纪念中学校门。
5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栏目编辑邮箱:***************
直面三大质疑,“出意外学校和家长都认”
2002年9月,国华纪念中学正式招生创办。
该校创办至今,季德华就一直是校长。
他记得,尽管学校由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建设,教育部批准面向全国招生,但办学过程并不顺利。
“当时主要三方面的质疑,”10月24日,季德华告诉记者:一、有没有这个财力?二、动机是什么?三、办学模式是否可行?
2002年,杨国强办学时,“整个集团盈利不到1亿元。
”季德华说,但杨拿出2.6亿元来办学,这几乎是他当时家产的一半。
当时,把这些钱放到教育、民政等部门监管之中,就是要回应外界质疑。
因为当初顺德教育局长也对季德华说,“究竟能办多久?不要给顺德抹黑哦。
”官员担心慈善办学虎头蛇尾,给地方政府留下麻烦。
类似的质疑,顺德主要领导也和杨国强提过,但杨国强说,“我做的比说的好,怕什么?”
如今,质疑消失了。
季德华介绍,他们给老师的待遇是顺德其他公办学校老师待遇的两倍,所以学校培养一个高中生每学年的成本是5至6万元。
高中3年到大学毕业,培养一个学生的平均投入也有25万元左右。
12年过去了,学校共培养和支持2588名学生读书(含高中、大学)。
不过,第二个质疑是,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
曾被广泛怀疑的是:杨国强想为自己企业培养和储备人才。
“我们从不操纵学生高考填志愿,都是自愿选择,有的搞核研究、有的学医,有的上国防学校。
”季德华说,已参加工作的国华毕业生有800多名,但无一人回校上班,在杨的企业及下属公司上班的,只有30人左右,也都按正常招聘流程进行。
还有人质疑,办学模式是否成功?在国华纪念中学的招生计划中,每年计划招生200名贫困优秀学生。
12年来,这所学校本科上线率,最低也高达99.2%。
重点本科上线率,最低的高达84.3%。
以今年为例,本科上线率100%,重本上线率98.3%。
这样,这所纯慈善、全免费中学,也
成了广东名副其实的名校。
不过,该校学生处主任尹春霞更看
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她告诉记者,“每
年80华里远足、每周男生1万米、女生8
千米长跑及学生“一日打工体验”,都成
为学校“招牌”活动。
比如80华里远足,学生从学校走到
广州火车南站,又返回。
每学年的一日
打工体验活动,则是给每名学生3元钱
后,把他们扔到学校附近的坤州工业区
等,让其自行打工、服务和找吃。
“在劳动
中,让打工者教育他们好好学习,比老师
强调的效果更佳。
”尹春霞说,打工中,学
生会遇到“放狗吓走他们的”或保安远远
叫他们“滚”的,也有老板承诺给工钱,后
来食言不给的,有的学生则据理力争要
回工钱。
该校的这些做法,很多学校来取经
时都表示“学不来”,因为“可能出意外,
家长会闹。
”
在该校,这种情况却不可能出现。
穷孩子们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的贫困
家庭,家长把他们交给学校的同时,也把
监护责任给了学校,双方足够信任。
“出
意外学校和家长都认。
”尹春霞说,家长
很感激学校,更不会找麻烦。
还有广东家长质疑:国华中学从各
地招来优秀学子,这侵占广东学生考上
名校的机会。
对此,学校一名老师承认,
学校里来自各地的学生,都能在广东报
名参考高考,这是当时省里特批的。
他
认为,学校的初衷是免费为穷人家的孩
子培养人才,应该得到更多理解。
教材、
老师都是广东这边的,让他们回原籍考
试,不一定能适应。
遭遇官方“合围”
国华的学子99%来自偏远农村的贫
穷家庭。
多名受访者称,他们对学校有
深厚感情,视教师如父母,视同学如兄弟
姐妹。
“我们的感情可以这样说——”10月
25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贾配洋告诉记
者,一旦有人发现有学校老师出差到北
京,呼啦啦,很快就可以招呼一拨人去看
老师。
由于对学校和老师感情深,已经工
作的学子,休假时会回校住上一周。
一
些学生找到女朋友的,会带回来让老师
把关。
尹春霞告诉记者,有一次,两男生带
各自女朋友返校找老师吃饭——也为他
们的女朋友把关。
更有意思的是,至今
已有两届毕业生回校办集体婚礼。
不过,在学校受到学子欢迎的背后,
已埋伏下重重危机。
“做这件好事要得到官方真正的支
持,其实是很难的。
”季德华说,“因为
我们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很多教育系
统官员和公办学校,都将其看做生源的
竞争者。
我们招生就像打游击一样,经
常被各地政府部门驱赶,有些地方甚至
出动警察,让我们人身受到威胁。
”
“现在我们很难找到贫困生中最优
秀的学子了,要么被截留,要么有家长会
问,‘把孩子送到你们学校给多少钱?’,
因为很多学校、甚至地方重金收买学
子。
高考作为很多地方政绩工程,即便
再穷的县,也能让几个贫困的尖子生免
费读完高中。
”
此外,随着农村的发展,一些当地人
士也愿意资助贫困尖子生读书,使其有
了更多选择。
“我们不可能收买,这与办学初衷违
背。
但也不觉得多遗憾,毕竟学子没因
贫而隐失于草莽。
”季德华说。
有观察者
认为,从更大的层面看,这也是好事。
不过,优秀生源流失,一直是学校面
临的问题。
2011年,学校以顺德一中的
高一入学分数线作参考测试发现,有近
20%的学生无法达标。
2016年,无法达
标的新生比例飙升到50%。
尽管遭到外界一些人反对,但该校
的慈善之举还是得到了高层肯定:2015
年10月,该校创始人杨国强获得中国十
大消除贫困奖(教育扶贫创新奖),并获
得习总书记接见和颁奖。
“全国才选出十位扶贫代表,广东只
有一人,就是这所慈善学校的创立者。
”
欧广源说。
5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