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发生变化。

(2)1956年初,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内涵: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判断正误
(1)“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内涵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即在文学艺术领域强调“百花齐放”,在学术研究领域鼓励“百家争鸣”。

( √)
(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没有区别的。

( ×) 4.特点: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5.成就
(1)主题: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2)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3)其他:文艺期刊增多、质量提高等。

6.影响
(1)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概念辨析
“双百”方针≠自由化方针
“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

中国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

但是,“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在
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表现
(1)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一些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都遭到错误批判。

3.影响
(1)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问题思考
材料1957年,艾青写了一篇寓言诗,一只蝉从早到晩在树上叫的都是一个调子,而它自豪的正是“一口气唱很久也不会变调”。

然而,八哥却忍无可忍了:“我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

”因为这首诗他被错划为“右派”。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问题:一些文艺作品受到错误批判,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

“双百”方针未能贯彻。

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学术和文学艺术领域。

三、文艺的春天
1.原因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

(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3)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4)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2.表现
(1)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和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2)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3)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归纳总结
“双百”方针的经验和教训
(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

(2)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

(3)“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发展的方针。

(4)坚持“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5)要处理好三个关系:①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②科学与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③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在新中国的电影历程中,1959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以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为契机,广大电影工作者一鼓作气,共推出了风格多样、题材不同、高质量的18部献礼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广大观众和电影从业人员称为“难忘的1959年”!
——《中国电影》2005年16期应用1 材料一说明党和政府提出“双百”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知识分子(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材料二随着“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响起,很多文艺作品被打成“封资修”而遭到批判。

……“所有的报纸,头版头条,都写着《梁祝》是大毒草,说工人听了《梁祝》,机器开不动了;农民听了《梁祝》,锄头举不起来了;解放军听了《梁祝》,枪杆子打歪掉了”。

——《东方早报》应用2 材料二反映了“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胡锦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用根据材料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是什么?
提示“二为”和“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的实质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

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他还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解读毛泽东强调决不能让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方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思想传播。

其实质就是“双百”方针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

针对练1956年,毛泽东讲道:“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对毛泽东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所说的春天是指新中国的诞生
B.体现为在艺术和学术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其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答案 C
解析材料说明毛泽东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在艺术和学术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但对于不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文艺学术思想是不能传播和提倡的。

1.(2018·无锡高二期末)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使毛泽东开始认识到苏联对科学、文艺问题的简单做法的危害,并于4月28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的目的是( )
A.消除苏联科学文艺影响
B.纠正思想领域错误做法
C.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
D.实现我国社会制度变化
答案 C
解析A项表述中“消除”说法太过绝对,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开始认识到苏联对科学、文艺问题的简单做法的危害”不相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C项表述符合题目中“使毛泽东开始认识到苏联对科学、文艺问题的简单做法的危害”,故C项正确;此时是1956年,中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社会,故D项错误。

2.(2018·常州高二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几年中,《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创业史》《英雄儿女》《红色娘子军》等文学艺术作品大量涌现。

这些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 ) A.反映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
B.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
C.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D.反映新中国政治生活和民主制度
答案 B
解析“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

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他们紧跟时代,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的文艺作品,材料作品就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成就。

故B项正确。

3.1957年3月,毛泽东同文艺界部分代表谈话时说:“……那时的文学团体‘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曾经对作家采取命令主义,强迫别人必须怎样写作。

但听说那个时期还有一些言论自由,以后就只许讲党和政府的好话,不许讲坏话,不能批评,搞个人崇拜。

”“谈话”反映了毛泽东( )
A.反思苏联文化建设的教训
B.准备推出“双百”方针政策
C.批评“拉普”的命令主义
D.反对苏联“命令主义”政策
答案 A
解析通过毛泽东谈话的内容可知其是在反思苏联文化建设,故A项正确;“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4月提出的,故B项错误;通过毛泽东的谈话内容可知其目的不在于批评苏联的文化建设,故C项错误;通过毛泽东的谈话内容可知其目的不在于反对苏联的“命令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

4.(2018·连云港高二期末)文革时期,电影《白毛女》经历了很大改编。

旧版中,喜儿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抱有一丝幻想;新版中,喜儿虽受尽凌辱,但绝不妥协。

旧版中,杨白劳性格懦弱,竟对地主下跪哀求,走投无路之际喝卤水自杀;新版中,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被活活打死。

这种改编反映了( )
A.“双百”方针得到充分贯彻
B.中国文艺创作迎来发展新契机
C.文革时期文艺形式丰富多彩
D.文艺创作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
答案 D
解析文革时期“双百”方针被破坏,故A项错误;文革时期中国文艺创作遭遇挫折,文化凋零,故B项错误;文革时期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文艺形式单一,故C项错误;材料“新版中,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符合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政治环境,文艺创作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故D项正确。

5.(2018·镇江高二期末)1979年《历史研究》连续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反响强烈: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以李时岳为代表的
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

当时掀起这场大讨论的背景为( ) A.洋务运动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
B.文化大革命“左”倾思想泛滥
C.邓小平重新强调“双百”方针
D.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目给定材料的时间是1979年,此事的背景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双百”方针,故正确答案为C项。

6.(2018·南京高二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

这是因为( ) A.制定了“星火计划”
B.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C.提出了“三个面向”
D.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答案 D
解析“双百”方针提倡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改革开放后重新贯彻这一方针,使得科技文艺领域再次出现繁荣局面,故D项正确。

一、选择题(1~9题基础达标,10~14题能力提升)
1.(2019·连云港高二期末)1956年至1957年间,我国新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版面扩大。

这直接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C.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答案 B
解析“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提出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故题目正确答案应为“双百”方针,正确答案为B项。

2.(2019·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1957年年初,一些人对《解放日报》转载的《我的丈夫,我的蜜月》进行批评,认为党报不适宜登这样生活化的文章,还有人上纲上线认为这是黄色文章。

毛泽东听说后表示:“党委要给报纸一个方向,让他们按方向自己去办。

搞方向就是领导,但不要干涉过多。

”毛泽东在此强调科技、文艺的发展要( )
A.坚持“双百”方针B.强调阶级斗争
C.贴近群众生活D.提倡兼容并包
答案 A
解析依据材料“给报纸一个方向”“但不要干涉过多”等信息,再结合时间“1957年”,可判断毛泽东强调的是坚持“双百”方针,故题目正确答案为A项。

3.新华社报道,1956年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有50多次,多于过去的任何一年。

科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中共八大正确决策D.“双百”方针贯彻执行
答案 D
解析“双百”方针指出“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在此方针指导下学术领域取得了明显成就,故D项正确。

4.1956年1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术、艺术、技术的水平,并使新一代得益。

为了发展自由讨论,又必须与党内、党外各种各样的宗派主义门户之见进行适当的斗争。

陆定一的言论( )
A.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去政治化的要求
D.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术、艺术、技术的水平,并使新一代得益。

为了发展自由讨论,又必须……”得出陆定一的言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故A项正确。

5.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给予了热切的关怀与鼓励,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这一时期昆曲被“救活”主要是因为( )
A.“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B.众多昆曲名家的涌现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答案 A
解析从材料内容看,其提供的信息是新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原因在于“毛泽东给予了热
切的关怀与鼓励”,可以看出国家重视文艺发展,故A项正确。

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是科技方针,D项主要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中处理的各种关系,故B、C、D项排除。

6.在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讲到“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以适应国家对知识分子的不断增长的需要”。

由此判断“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
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
B.倡导科学技术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
C.避免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D.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答案 A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经开始,为了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了“双百”方针。

7.(2018·徐州高二期末)“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

这得益于( )
A.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
B.“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
C.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D.扫盲教育的大力实施
答案 B
解析“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主要由于“文革”时期“双百”方针被破坏,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得益于“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扫盲教育的大力实施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8.(2018·靖江高二期末)20世纪80年代,“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文化与世界丛书”“现代西方学术文库”“20世纪文库”“外国研究中国丛书”“走向未来丛书”等一系列书籍的出版和发行,支撑起中国学术界的半边天。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理论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C.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
D.表明中国学术界已全盘西化
答案 C
解析“‘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文化与世界丛书’‘现代西方学术文库’‘20世纪文库’‘外国研究中国丛书’‘走向未来丛书’等一系列书籍的出版和发行,支撑起中国学术界的半边天”这种成就的取得与“双百”方针有关系,故C项正确。

9.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在其鼓舞下,科学文艺工作步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

文艺工作的“又一个春天”的表现不包括( )
A.出现了《五朵金花》《青春之歌》等优秀作品
B.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C.出现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优秀作品
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文艺流派争相引领风骚
答案 A
解析文艺工作的“又一个春天”指的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A项是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领域取得的成就。

10.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

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
A.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答案 B
解析中共中央对《我的丈夫》的态度是“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表明主张在文艺创作的内容上不应限制太多,故B项正确。

11.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达到293亿人次,成为后来难以逾越的高峰,电影界喜称为“中国电影复兴之年”,与此时电影大发展相关的背景是( )
A.中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B.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C.科教兴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D.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拨乱反正
答案 D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结束了“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在文艺领域全面拨乱反正,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学艺术创作再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故D项正确。

12.1955年毛泽东讲到:“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开放,还有几种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对毛泽东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所说的春天是指新中国诞生
B.体现了在艺术和学术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其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答案 C
解析材料说明毛泽东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应提倡在艺术和学术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但对于不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文艺学术思想是不能传播和提倡的。

13.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其内涵是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②在宪法范围内学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③在贯彻中历经曲折④其提出背景与2000多年前“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相似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2000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背景下出现的,两者有质的不同。

因此④说法不正确,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A项。

1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答案 D
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指的是学术问题上可以自由争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则是不同的派别从本阶级的立场和利益出发发表的不同政治主张。

故D项正确。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5.(2018·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三大改造完成后,为调动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成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 )
答案 A
解析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的阐述符合史实,故题目说法正确。

16.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得到恢复,文艺迎来新的繁荣,比如电影《女篮5号》等作品的问世。

( )
答案 B
解析《女篮5号》是改革开放前的电影作品,故题目说法错误。

三、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在讨论中陆定一发言,提出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其自己讨论。

他还表示不能同意“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魏尔啸、西医是资本主义的,中医是封建的”,“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样的说法。

他认为,把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

在讨论中,还有人发言,建议在科学文化问题上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个口号。

材料二1965年11月10日,经过毛泽东审定批准,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并让全国各报刊转载。

文章发表后,立即遭到了历史学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强烈反对。

12月21日,毛泽东说姚文元的文章“很好,缺点是没击中要害。

《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

彭德怀也是‘海瑞’。

”这样把《海瑞罢官》同彭德怀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它直接具有政治性质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危害。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我们应如何坚持“双百”方针?
答案(1)“双百”方针是指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不能用政治斗争的方式去对待学术、科技问题。

(2)伤害了许多知识分子,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3)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