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101

合集下载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构后置。 ? ④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状语后置。 ? ⑤
? 而《墨池记》用于记 池 的文字较少,议论 文字却很多。它不是在记叙之后再发议论 ,而是记事、议论错杂使用,浑然一体。 尽管议多于记,却无断线风韵,游离意脉 之弊,读来觉得自然天成。可以说《墨池 记》脱尽了他人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赏析二
? 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先记 叙墨池的方位、形状、传闻,然后发表议 论,接着记叙王羲之的轶闻,再议论后世 之所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是因为 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并由此联系 到道德方面的深造修养。最后记叙学官王 盛为推广王羲之的事迹而采取的—系列措 施,并对其用意发表议论,从而揭示出文 章深刻的主题。
? 更有说者,“题外”实在还在“题中”。这 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从前者推出后者, 顺理成章;而且,从讲书法到讲道德,从讲 怀念书法家到追慕先德,都还是跟题意相扣 的。为什么能这样说呢?因为墨池旧址“今为 州学舍”;本文之作,又是作者应“教授王 君”的请求;王的目的又是“勉其学者”。 所以,重点是一个“勉”字。于是,从学习 书法到道德风节,自然是勉励生员们的应有 内容。如果死扣“墨池”,拘于一般题义, 只讲书法,倒反死于题下,甚至远离作记本 意了。所以,这第二层意思,就一般作法来 说,是“题外”;就本文来说,实在还在“ 题中”。
【赏析一】
?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
羲之洗笔砚处。曾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 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 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 晋王右军墨池 作记,于 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 《墨池记》。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 池 “,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 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 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 ,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元丰类稿《墨池记》原文及鉴赏

元丰类稿《墨池记》原文及鉴赏

元丰类稿《墨池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元丰类稿《墨池记》原文及鉴赏【导语】: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墨池记

墨池记

除了“临池学书, 除了“临池学书,池水 尽黑”的传说外, 尽黑”的传说外,你还能说 出几个关于王羲之的故事吗? 出几个关于王羲之的故事吗?
你还能举出几个专心致志、 你还能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勤 学苦练成就事业的名言和事例吗? 学苦练成就事业的名言和事例吗?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韩愈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华罗庚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 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华罗庚 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 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卡莱尔 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 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 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 。(爱迪生 爱迪生) 水。(爱迪生)
第一部分(第1段)首先直接说明墨池的 所在,接着指出古迹不实,然后强调不由 天成,而须“以精力自致”由物及人,题 小意大,发人深省。 第二部分(第2段)交代作“记”缘由, 讽谕宣扬不当。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交代写作时间、作者, 属于“记”这种文体的固定体例。
文章主题
文章从记述墨地遗迹入手, 文章从记述墨地遗迹入手,指出王 羲之的书法达于精妙的境界, 羲之的书法达于精妙的境界,是“以精 力自致” 并非出于“天成” 力自致”,并非出于“天成”,从而阐 明了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依靠勤学苦练 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 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 修养。 修养。
记述墨 池遗迹
书法达于精妙的境 界,是“以精力自 致”,非“天
成”。 阐明了任何成就的 取得都要依靠勤

八年级冀教版语文上册墨池记知识点

八年级冀教版语文上册墨池记知识点

八年级冀教版语文上册墨池记知识点《墨池记》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下面是整理的墨池记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作者简介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二、原文及翻译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翻译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靠近溪水,名叫新城。

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长方形的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

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所说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确实这样吗?当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在山水之间使自己心情愉快。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

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赏析

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赏析

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赏析《墨池记》此文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撇下“墨池”之真假不着一言,而是重点论及王羲之本人,说明王羲之的成功取决于其后天的不懈努力,顺理成章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墨池记》原文宋代: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及注释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曾巩《墨池记》原文及鉴赏

曾巩《墨池记》原文及鉴赏

曾巩《墨池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曾巩《墨池记》原文及鉴赏【导语】:〔北宋〕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墨池记文言文解释及翻译

墨池记文言文解释及翻译

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翻译:在临川城东,有一片地势隐约高起,靠近溪流的地方,称为新城。

新城之上,有一个低洼而呈长方形的水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中记载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这里临池学书,池水都因此变黑,这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如此吗?王羲之在当时不愿意被强逼做官,曾经极尽东方,穿越沧海,以山水之间的美景来愉悦自己的心情;难道他在此地徜徉自得,又曾在此地休息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达到巅峰,他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是因为他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并非天生的才能。

那么后世没有人能超越他,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不如他吗?那么学习难道可以少吗?何况是想要深入研究道德呢?墨池之上,现在成为了州学的舍堂。

教授王君担心它不显眼,就在柱子上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来揭示它。

他又告诉我:“希望你能写一篇记。

”我推测王君的用意,难道是喜爱人的美德,即使是一点才能也不愿废弃,因而延伸到他的事迹吗?他也是想通过这件事情来鼓励学者吗?一个人如果有一项才能,而让后人如此敬仰,那么仁人、庄士的遗风余思,流传于后世又如何呢?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八年级冀教版语文上册墨池记知识点

八年级冀教版语文上册墨池记知识点

八年级冀教版语文上册墨池记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冀教版语文上册墨池记知识点《墨池记》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墨池记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作者简介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墨池记》是曾巩的一篇文言文章。

这是一篇劝学是的文章。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墨池记》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在溪水的旁边,名叫新城。

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

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难道果真是这个样子吗?当王羲之决心不再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东方各地名胜古迹,出游东海的时候,在游山玩水的时候愉悦身心。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完善精妙,看来他之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

但后世没有能赶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花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王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

【辞赋精选】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辞赋精选】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辞赋精选】墨池记原文及翻译朝代:宋代作者:曾巩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曾巩墨池记原文翻译_曾巩的《墨池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曾巩墨池记原文翻译_曾巩的《墨池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曾巩墨池记原文翻译_曾巩的《墨池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原文:古文《墨池记》作者: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作者

墨池记作者

《墨池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撇下“墨池”之真假不着一言,而是重点论及王羲之本人,说明王羲之的成功取决于其后天的不懈努力,顺理成章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全文通过记叙、议论的交替出现,显示出不断起伏的层层波澜,突出主题,实为一篇文情并茂而又议论风生、结构谨严而又笔法活脱的优秀作品。

作品原文墨池记临川1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2,以临3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4而方以长5,曰王羲之6之墨池者。

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7,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8邪9?方10羲之之不可强以仕11,而尝极东方12,出沧海13,以娱其意14于山水之间。

岂有15徜徉肆恣16,而又尝自休17于此邪?羲之之书18晚乃善19,则其所能,盖20亦以精力自致21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22者,岂其学不如彼邪23?则学固岂可以少哉24!况欲深造道德25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26。

教授27王君盛恐其28不章29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30以揭31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32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33不以废34,而因以及乎其迹35邪?其亦欲推36其事,以勉其学者37邪?夫38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39,况仁人庄士40之遗风余思41,被于来世42者何如哉43!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

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

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

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

曾巩《墨池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曾巩《墨池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曾巩《墨池记》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墨池记》宋·曾巩临川②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③,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④而方以长,曰王羲之⑤之墨池者,荀伯子⑥《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⑦,临池学书⑧,池水尽⑨黑,此为其故迹⑩,岂信然(11)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12),而尝极(13)东方,出沧海(14),以娱其意(15)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16),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17)亦以精力自致(18)者,非天成(19)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20)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21)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22)。

教授(23)王君盛(24)恐其不章(25)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26)间以揭(27) 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28)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29),而因以及(30)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31)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32)之遗风余思(33),被(34)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释】①选自曾巩的文集《元丰类稿》。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北宋文学家。

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

墨池,写字时供洗笔的水池。

文中所记墨池在今江西临川,相传是王羲之学习书法的墨地遗迹。

记,文体的一种。

②〔临川〕宋代的县名,今江西临川。

③〔隐然而高〕隐约突起。

④〔洼(wā)然〕凹陷的样子。

⑤〔王羲(xī)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擅长隶书、草书,有“书圣” 之称。

⑥〔荀伯子〕南朝宋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⑦〔尝慕张芝〕曾经仰慕张芝。

尝,曾经。

慕,仰慕,崇拜。

张芝,字伯英,东汉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中的章草,有“草圣”之称。

⑧〔书〕书法,写字。

⑨〔尽〕全,都。

⑩〔故迹〕遗迹。

(11)〔信然〕确实这样。

(12)〔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王羲之与当时的骠骑将军王述齐名,王羲之鄙视王述,在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王述为扬州刺史,负责检察会稽郡的行政,王羲之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就称病辞官,并在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做官。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排比
文章中运用了排比句式,如“墨池 、砚台、笔、纸”等词语的连续使 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气势。
写作技巧
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对墨池的细节描写,如 “池水清澈”、“池边景色宜人 ”等,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墨 池的特点和功能。
情感表达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如对墨池的喜爱和怀念,使读者 更加感同身受。
结构安排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墨 池的历史、形态、功能等方面进 行介绍,使读者对墨池有了全面 的了解。
语言特色
生动形象
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简练,表达清晰,易于理 解。
富有诗意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诗歌和典故,使文章具有 浓郁的诗意和文学色彩。
语言优美
文章的语言优美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 享受。
与《岳阳楼记》的比较
《墨池记》与《岳阳楼记》同为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但在 风格和主题上有所不同。《岳阳楼记》以写景为主,情感激 昂;而《墨池记》则以叙事为主,情感深沉。两篇文章各有 千秋,都是文学史上的珍品。
与《醉翁亭记》的比较
《墨池记》与《醉翁亭记》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和对人生的思考。《醉翁亭记》更注重写景和抒情的融合, 而《墨池记》则更注重对历史和文化的挖掘。两篇文章各有 特色,都是古代文学的瑰宝。
04 《墨池记》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墨池记》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艺术价值
作品中所描绘的墨池景象和人物形象,对后世的绘画、雕塑等艺术 形式产生了启发,丰富了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思想价值
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后世的哲学、思想、文化等 领域产生了影响,成为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和读后感想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和读后感想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和读后感想墨池记,又称《历朝诗话》、《詩話》、《唐詩話》。

这是唐代文学家白行简所著的一部散文集。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家文学批评著作”。

墨池记的原文由三卷组成,共计十六个篇章。

通篇以散文形式书写,融合了白行简自身的学问修养和文学批评见解。

白行简以严肃的态度来研究唐代的诗歌,他结合自己的体验和对文学的理解,从多个角度对唐代诗歌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深入探讨了诗歌的主题、意境、手法等方面。

墨池记的翻译已经数次出版,并且被广泛传播。

其中最为经典的版本是近代学者胡适的翻译。

胡适在翻译中既保持了原文的风格,又注入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白行简的原文译为当代汉语,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读完墨池记后,我不禁被其中的内容所震撼。

白行简的批评眼光异常独到,他看似平淡的语言之下隐藏着深邃的思考和见解。

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唐代诗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他对于诗歌创作的激情和独特见解让我深受启发。

他不仅仅局限于对于诗歌形式和技巧的批评,更关注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这使得我对于诗歌的理解发生了一些转变。

墨池记中的一篇篇章仿佛将我带回到了唐代的诗歌盛世。

我惊叹于唐代诗人们的心思和才干,他们以简练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情感。

白行简对于他们的赞美和解析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唐代诗歌的美妙之处。

同时,他对于一些名家诗作的点评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对于这些点评的阅读,我深刻认识到了诗歌创作的复杂性和技艺性。

读者不仅仅需要理解作者的用意,还需要对于背景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墨池记中对于不足之处的批评也给我带来启发。

我认识到文学创作并非完全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修正和改进。

对于缺点的指出并不是对于诗人的责难,而是对于诗歌的真实反映。

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并且勇于改正,才能推动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墨池记》PPT课件

《墨池记》PPT课件

人、事
(先叙)
道理
(后议)
三、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⒈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也是自己用精力取得的,不是天 赋所致。 ⒉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 因以及乎其迹邪? 难道他喜爱人的善良,即使是一技 之长也不肯把它埋没,而因此推广到王 羲之的墨池遗迹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 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 被湮没无闻,就写 下“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 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 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 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 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 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 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 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 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 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 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 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 水,字体风流潇洒。前人评他的 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世人称他为“书圣” 。
• 2.关于墨池 墨池,写字时供 洗笔洗砚的水池。 文中所记墨池在 江西临川,相传 为晋朝大书法家 王羲之学习书法 的墨地遗迹。
合作探究
1、 “墨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典故 ? 2、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 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 池”六字于楹柱间并邀曾巩为墨池作记 的目的是什么? 4、曾巩想借墨池的传说阐明什么道理 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墨池记原文及译文

墨池记原文及译文

墨池记原文及译文墨池记原文及译文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全文翻译: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

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

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

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

”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

《墨池记》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

《墨池记》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墨池记》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墨池记》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墨池记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①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②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③《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④,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⑤?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注释:①隐然:隐约之状。

②洼然:低深之状。

③荀伯子:南北朝时宋朝人,曾任临川内使。

④张芝:东汉人,善草书,人称“草圣”。

⑤岂……耶:表揣测语气。

1.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

岂信然邪信然:_________羲之之书晚乃善善:_________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墨池记》阅读答案1.信然:确实如此。

善:完美。

2.然而后世没有人能赶上(王羲之)的,或许是他们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意对即可)3.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并非天生而成,而是通过勤学苦练才达到成熟的。

(或“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墨池记》注释译文字词注释(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

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 通“彰”,明显,显著。
楹: 房屋前面的柱子
揭:悬挂。
教授王盛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 译文: 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 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 望你写一篇记。”
原文: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 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 以勉其学者邪? 推:推究,推测。 岂 莫非,表示揣测语气 一能: 一技之长
原文: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译文:
记述
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 《临川记》里所记述的。
原文: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 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译文: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 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 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果真 如此吗?
原文: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 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 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极: 穷尽 方: 当……。
孙敬头悬梁
•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 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 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 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 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 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 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 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 读。 •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 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 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来向他求学解疑、讨 论学问。
• 会成为一般写物的文章,无法表达深 刻的主题。
人 12、这篇散文由——及——,由——


及——,以——联想到——,具有深刻 的思想意义。
学问
学问
道德
13、作者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 合理而巧妙的安排记叙和议论,使 得文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14.举例分析作者议理“点到为止”的议论特 点。
• 仅用一个“晚”字,便理由充足的证明了 王羲之所能的是精力自致,而非天成的道 理。下文论述“其学不如彼”自然落笔于 “学固岂可以少哉”,即戛然而止,余言 留于读者自己思索。
•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 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 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 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 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 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 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 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 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 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 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 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 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 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启示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 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 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固:本来,原来 译文:

成就
看来学习的功夫本来是 不可缺少的啊!更何况 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 高的成就的人呢?
原文: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州学舍: 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译文: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 州学的校舍。
教授:主管教育的官员
原文: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 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 记。”
8.谈谈王羲之取得成功的原因。(用原文回答)
•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10.谈谈本文题目与文章中心内容的关系
• 本文由题目“墨池”引出王羲之,然后赞 扬了王羲之的学习精神,强调了勤学苦练 的重要性。
11.如果按“记”的一般写法,将重点放在叙写古 迹,甚至展开对几处墨池的考证,文章的价值会发 生怎样的变化?
第二层:由王羲之的事例生发议论, 强调了“勤学苦练”的重要性。
• “羲之之书晚乃善”这是本文理论的重要依 据。接下来“以精力自致”非“天成”, 揭示善书的真谛,论据充分,论理深刻。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从反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疑问语气的 运用,使得文章的语句委婉有致耐人寻味。 “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从正面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这一段是全文 论述的中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记述墨 池遗迹
书法达于精妙的境 界,是“以精力自 致”,非“天
成”。
阐明了任何成就的 取得都要依靠勤
学苦练的道理。
勉励人们刻苦 学习,提高道 德修养。
人、事
(先叙)
道 理
(后议)
文章主题
文章从记述墨地遗迹入手,指出王 羲之的书法达于精妙的境界,是“以精 力自致”,并非出于“天成”,从而阐 明了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依靠勤学苦练 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 修养。

凭借
致:取得、达到。
译文:
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完善 精妙,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 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达 到的,而不是天生的。
原文: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
不如彼邪?

译文:


赶得上
岂其 恐怕
但后世没有能赶得上王 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 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 之吧。
原文: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 道德者邪?
善 长处 虽 即使
译文: 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推崇别 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把它 埋没,而因此推及王羲之的遗迹吗?莫 非还要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 励那些求学的人吗?
原文: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尚: 推崇。
仁人庄士: 有道德修养、行为端庄正直的人
你还能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勤 学苦练成就事业的名言和事例吗?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思维拓展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凿壁偷光(匡衡) 韦编三绝(孔子) 闻鸡起舞(祖逖) 程门立雪(杨时) 磨杵成针(李白)
孙康映雪
车胤囊萤
•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 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 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 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 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 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 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 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 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 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 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 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
文章开头先介绍新城的位置、地形,再介 绍墨池的位置、形状和墨池故迹得名的来历。 接着具体说明墨池的由来以及作者的疑问。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既点明墨池 得名的原因,又写出王羲之勤学苦练书法的 事实,为下面的议论做铺垫。“岂其徜徉肆 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运用疑问句推测 “此为其故迹”的由来 。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 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 可惜。 •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 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 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 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 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 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 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 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 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3.请用自己的话说明墨池的位置和形态
• 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 坡,称做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 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所 说的王羲之的墨池.
4.想学有所成,你认为需要哪些条件?
• 勤学苦练, 明确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学习方 法,理论联系实际,用心专一等
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 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 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 水,字体风流潇洒。前人评他的 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世人称他为“书圣” 。
作者

本文选自《曾巩集》 曾巩,字子固,北宋文 学家。曾巩聪敏好学, 十二岁即能著文立论, 受到欧阳修的器重。是 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 者和参与者。嘉祐二年 举进土,先后在地方和 朝廷做过官。他也是北 宋著名的散文家,名列 于唐宋八大家。
强: 勉强 仕:做官 岂其:难道
肆恣: 自由放纵,尽情任意。 译文: 当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
他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光 水色之中使自己心情愉快。难道当他 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 此地休息过吗?
原文: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 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能:能做的事,这里指写字
锥刺股
•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出名的 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 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 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 激很大,所以,他决心要发奋读书。 他常 常读书到深夜,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 一打瞌睡, 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 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醒来,再坚持读 书。
遗风余思: 遗留下来的风尚、思想 被:延及,影响。 译文: 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 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 的风尚和思想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