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丽石黄衣岩画测年是伪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丽石黄衣岩画测年是伪科学
周兴华
前言
2006年1月4日,北京电视台《科技全方位》第1404集将李祥石、束锡红用丽石黄衣测年给岩画断代的真相曝光,惊得误信、盲从丽石黄衣岩画测年的学者们目瞪口呆!
李祥石的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将宁夏岩画测得面目皆非!宁夏岩画的科学断代被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忽悠得一塌糊涂!所谓的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忽悠了岩画等学术界及公众传媒20多年,宁夏岩画的史前地位被丽石黄衣测的声誉扫地,严重地损害了宁夏岩画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不揭穿宁夏丽石黄衣岩画测年的伪科学面目将使宁夏岩画蒙垢受辱,将使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史前人类蒙垢受辱。
因为揭穿不揭穿这些谎言关系到中国岩画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关系到华夏大地上早期人类的智能发展水平问题。
为了维护华夏大地上的人类创造和使用岩画、文字的智能与尊严,为了维护以大麦地、贺兰山等岩画为代表的中国岩画在世界岩画史上的崇高地位,必须剖析李祥石丽石黄衣岩画测年方法的真伪。
质疑宁夏丽石黄衣岩画测年
岩画究竟是什么时代的文化产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在关于“世界遗产名录”中指出:“岩石上的绘画和图形,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岩画,它们产生在人类还不知道如何读和写之前,是开始于智人出现的时候,它们提供了人类在文字发明之前极其重要的历史资料。
”早期智人出现于距今约20(或30)万年至5万年,晚期智人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这是考古界众所周知的定论。
岩画“产生在人类还不知道如何读和写之前”,即岩画是人类文字产生之前的产物,这是国内外岩画专家、学者不争的岩画学术常识,这也是国内外史前考古界认可的历史事实。
在文字产生以后的个别地区,直至近现代,也有一些部落在继续制作运用岩画,这是因为这些部落的社会发展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本部落并无文字,所以照旧制作岩画。
据中国历史文献记载,历史时期,在一些使用文字社会的人群中,基于各种心态,有的人仿效史前岩画在岩石上刻制图画或在史前岩画旁边刻制图画、文字;有的人在岩石上刻制佛像、图画或文字。
历史时期制作的这一类石刻作品,在动因、内涵、功能、作用等方面与史前岩画是根本不同的,不能同日而语,不能列入史前岩画的范围。
若将历史时期使用文字的人们制作的这一类石刻作品视同为“岩画”,这就等于取消了岩画作为原始艺术的本质属性,将史前文化与历史文化混为一谈了,这是没有搞清“岩画”这一学术“概念”作为史前艺术的专业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国际岩画委员会前任主席阿纳蒂教授在《世界岩画研究概况(陈兆复教授译)》中说:最近的研究表明各大洲岩画的起源,比前几年想象的要早得多。
对各大洲部分岩画经碳-14测定:非洲岩画距今为2.84万年、2.67万年和2.63万年,近东岩画在公元前1.4万至1万年之间,中亚和
远东岩画约为公元前1.8万年,印度岩画断定为距今2.5万年前,欧洲岩画约在距今3.3~2.5万年之前,欧洲最早的图写符号可以早到距今4万年之前,美洲岩画距今约1.7万年前至1.2万年前,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岩画距今约2万年,前苏联西伯利亚的某些岩画用比较的方法断定为距今2.5万年前。
“从上所述,到目前为止岩画的最早年代,其可靠性是简略的大概的。
看起来我们现在知道许多最早的岩画在西欧和南非,或多或少发生于相同的时期,即距今4~3万年之间。
在亚洲和大洋洲,这两个大陆在距今2万年前已出现了岩画。
而拉丁美洲在距今1.7万年前也有岩画的证据,然而将来的研究有可能证明美洲大陆出现岩画的年代还要更早些。
”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国文化悠久,博大精深。
中国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山西龙山文化陶寺遗址中,出土的陶背壶碎片上遗存有一个清清楚楚的用毛笔书写的红色“文”字,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雏形文字已经出现,毛笔书写已用于文字记录,这标志着中国几千年前就创造了文字,并传承使用至今,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在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夏商时期,《尚书·多士》载:“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殷商革命”,这就是说,殷朝推翻夏朝时,殷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了图书典籍。
在距今三千年左右的周朝,《尚书》《周书》已是华夏早期王朝的历史著作,《诗经》作为文字记载的民歌乐章已广泛流行。
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当时的诸子百家以文字论著探索宇宙人类的起源、寻求治国治民的理论、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各家都以文字记载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在这种从上古时代以来就盛行以文字记述进行表情达意、交流、交际的国度里,广泛使用文字的人们还世世代代蹲在荒山野外刻制岩画干什么?
现代一些人打着所谓的用自然科学技术对凿刻岩画进行测年断代的幌子,背离科学方法的适用对象和技术要求,将中国岩画大多数断代在中国文字广泛使用的成文史年代。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无法直接确定人工刻痕的凿刻年代,无法排除许多不可测因素的影响,他们用所谓的自然科学技术搞出的这些岩画断代,虽然传播着,但不能信以为真,不能引以为据,因其公布的断代数据与用成功的科学方法考定的同类岩画的年代差距太大,又得不到相关学科的科学验证,犯有假冒伪劣之嫌。
相信传播这类玩艺,糟蹋的是岩画的科学研究,浪费的是社会财富,忽悠的是公众媒体,贬损的是岩画价值。
在宁夏岩画的断代研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祥石的所谓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忽悠了岩画等学术界及公众传媒20多年,一些人听风是雨、信口开河、蒙蔽舆论、以讹传讹,将宁夏岩画说成是5000~1000年左右的作品,其中大多数岩画被断代在成文史时期,这种测年对宁夏岩画断代造成的恶果最大。
大麦地、贺兰山岩画都是非常优秀的史前文化遗产。
李祥石的丽石黄衣岩画测年打着所谓自然科学技术测年断代的幌子招摇过市,把大麦地、贺兰口岩画的产生时代从最早距今“5000年”一直“测定”“研究”到殷商至元代时期,这就意味着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许多族群从距今“5000年”到元代一直不会使用文字,所以他们就一直蹲在深山旷野中刻制岩画、使用岩画进行表情达意、交流、交际!于是,从距今“5000年”到元代刻制的大麦地岩画、贺兰山岩画成了世界岩画产生序列中的小子辈乃至新生儿,华夏大地上岩画的分布、辐射范围成了使用文字的盲区。
倘若真是如此,华夏大地上的人类使用岩画、文字的智能为什么远比欧洲、非洲、澳洲及中国周边地区的人类低下?这些人类智能低下的科学解释是什么?从距今“5000年”到元代刻制的大麦地岩画、贺兰山岩画在世界文化遗产序列
中的资质和价值又有几何?
为了维护华夏大地上的人类使用岩画、文字的智能和尊严,为了维护以大麦地、贺兰山等岩画为代表的中国岩画在世界岩画史上的崇高地位,为了使以大麦地、贺兰山等岩画为代表的中国岩画回归到世界岩画史上的崇高确地位,回归到世界文化遗产序列中的崇高地位,必须剖析李祥石的丽石黄衣岩画测年方法的真伪,对以大麦地、贺兰山等岩画为代表的中国岩画的产生时代有一个科学的交待。
简析丽石黄衣岩画测年
丽石黄衣测年作为对冰川沉积物测年的方法之一,有其适用的环境、对象、范围、要求条件、限制条件等。
2006年1月4日,国家地震局丽石黄衣测年专家通过北京电视台《科技全方位》公开指出李祥石、束锡红使用的丽石黄衣“对于岩画断代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以后,李祥石、束锡红还继续鼓吹其所谓的“丽石黄衣岩画测年”。
通过对李祥石、束锡红公布的“丽石黄衣岩画测年”数据排比对照发现,李祥石、束锡红鼓吹的“丽石黄衣岩画测年”是自己编织的伪科学,与科学的岩画测年断代无关。
真理跨越其适用范围就会变为谬误。
若丽石黄衣附着在地震等倒塌物、冰碛物上,按其适用条件用丽石黄衣测倒塌物、冰碛物的相关年代是科学。
若丽石黄衣附着在山崖石壁或山崖石壁的岩画上,所测丽石黄衣的年代永远是丽石黄衣的年龄,与岩画刻制的具体年代毫无关系。
李祥石、束锡红用丽石黄衣的年龄给岩画测年断代,还煞有介事地鼓吹“用丽石黄衣测定贺兰山与北山岩画的科学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过去人们苦苦探索的断代难题,总算找到了一个较为理想和有效的方法(束锡红李祥石《岩画与游牧文化》63页,2007年8月第1版)”。
李祥石、束锡红这样鼓吹自己的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就是传播谬误,就是兜售伪科学。
其实,丽石黄衣与岩画的关系非常简单。
丽石黄衣与岩石的年龄都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测得,但岩石上岩画的凿刻年代至今尚无任何科技方法可以测得(除彩绘岩画)。
岩画可以凿刻于丽石黄衣附着于岩石之前,也可以凿刻于丽石黄衣附着于岩石之后,但丽石黄衣附着时岩画凿刻的具体年代谁也无法测定知道。
第一层关系是岩画刻制在山崖石壁上。
山崖石壁与地球同龄。
先有山崖石壁,后有刻制岩画,这种早晚关系是明摆着的,不用测谁都知道。
如果没有科学的综合断代或冰川擦痕断代,谁也无法测定或推测岩画何时刻制在山崖石壁上,谁也无法知道岩画刻制的具体年代。
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测出岩石的年代,但测不出岩石上人工刻痕的年代。
第二层关系是丽石黄衣附着在山崖石壁或岩画上。
其一,若丽石黄衣附着在山崖石壁上,谁都可以断定山崖石壁在早,丽石黄衣在晚,所测定的丽石黄衣年龄只能是丽石黄衣的年龄,由此可以推测出丽石黄衣附着于山崖石壁上的年龄,但测定的丽石黄衣年龄与山崖石壁的年龄无关,更与山崖石壁上的岩画凿刻年龄无关。
其二,若丽石黄衣附着在山崖石壁的岩画上,所测定的附着于岩画上的丽石黄衣的年龄只能是丽石黄衣的年龄,由此可以推测出丽石黄衣附着于岩画上的年龄,但丽石黄衣附着于岩画上的年龄与岩画刻制时的年代无关。
因为岩画凿刻
时的痕迹或岩画凿刻痕迹并不吸引丽石黄衣立即附着或附着于其上,丽石黄衣也不寻求立即附着或附着于岩画凿刻痕迹之上,岩画凿刻痕迹时间与丽石黄衣附着时间毫无必然内在的年龄联系。
既然岩画的凿刻年代与丽石黄衣附着于其上的年龄互不相干,当然谁也无法知道丽石黄衣年龄与岩画凿刻年代之间的任何相关信息。
其三,丽石黄衣是一种有生命的地衣植物,有生就有死,生命有限;岩画是刻制于山崖石壁上的非生命痕迹,除非自然或人为破坏,它将长存于世。
用生死有限的丽石黄衣去测量非生命痕迹的岩画年龄,犹若缘木求鱼,不可能测得有真实依据的岩画年龄。
既便是依据文献、考古资料推测或是用碳-14测出的岩画年代与一些丽石黄衣的年龄偶然相同相近,这也不能证明岩画年代的结论与丽石黄衣的年龄有什么必然关联!
丽石黄衣与岩画凿刻的关系就这么简单!李祥石的所谓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忽悠了岩画等学术界及公众传媒20多年,宁夏岩画的科学断代被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忽悠得一塌糊涂,宁夏岩画的史前地位被丽石黄衣测的声誉扫地。
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引起轩然大波
1993年6月,李祥石在他出版的第一本书《贺兰山与北山岩画》中第一次公布了中卫县北山大麦地岩画4组丽石黄衣测年数据:
第一组:长轴640mm,短轴220mm,直径430mm,至今4405年
第二组:长轴420mm,短轴340mm,直径300mm,至今3893年
第三组:长轴510mm,短轴390mm,直径450mm,至今4610年
第四组:长轴710mm,短轴330mm,直径4520mm,至今5327年
李祥石根据以上最早公布的4组丽石黄衣测年数据,测得大麦地岩画早期至今约5000年,中期约3000年,晚期约1000年左右(李祥石:《贺兰山与北山岩画》第323页,1993年第1版)。
李祥石声称:“依据谢(新生)、肖(振敏)提供的数据,作者在贺兰山红果子沟北侧的麦鲁井沟岩画点发现较大个体的丽石黄衣。
……(李祥石)用丽石黄衣进行岩画年代的测定,不仅仅测出了岩画的年代,其重要性还在于为建立起岩画断代标尺,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可以说,如今贺兰山与北山所有重要岩画点的岩画,在断代上都已有了一个具体的年代断定,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知,用丽石黄衣测定贺兰山与北山岩画的科学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丽石黄衣的研究无疑对岩画研究开劈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此外,对于我国中温带广大地区的岩画研究有着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的岩画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祥石说话的中心意思他用丽石黄衣测年是对岩画断代的“开创性”贡献(《贺兰山与北山岩画》第324页)!
2004年,李祥石、束锡红在其出版的第二本书《大麦地岩画》中公布了2003年5、6月间在大麦地测得以下6组丽石黄衣测年数据:
5:长轴500mm,短轴300mm,直径387.3mm,面积117810.7 m㎡
6:长轴450mm,短轴360mm,直径402.5mm,面积127239.4 m㎡
7:长轴630mm,短轴600mm,直径614.8mm,面积296864 m㎡
8:长轴420mm,短轴310mm,直径360.8mm,面积102240.5 m㎡
9:长轴310mm,短轴150mm,直径215.6mm,面积36507.9 m㎡
10:长轴800mm,短轴640mm,直径715.5mm,面积402076.9 m㎡
李祥石根据2004年公布的2003年在大麦地测得的以上6组丽石黄衣数据,测得大麦地岩画早期在10865年—13241年,中期在5947年—6253年,中晚期在2771年—5422年,晚期岩画由于有西夏文字及题记为证,距今不足1000年(束锡红、李祥石:《大麦地岩画·第2卷·地衣测年法在大麦地岩画中的应用》第3页,2004年9月第1版)。
据报道:2005年,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祥石介绍,在大麦地岩画个体图形中,已经发现有1500多个图画文字,其中能识读的图画文字只有一少部分,绝大多数还不能识读。
岩画专家(李祥石)采用丽石黄衣测年方法测得早期岩画距今18000-10000年(《新消息报》2005年8月17日)。
李祥石根据1993年、2004年、2005年在大麦地的丽石黄衣测年数据,测得大麦地早期岩画依次为:至今约5000年、10865年—13241年、18000-10000年。
从测年数据看出,以上三次测年就是两次大跳高:大麦地早期岩画距今年代从1993年的5000年一跳到2003年的10865年—13241年,二跳到2005年的18000年,大麦地早期岩画年代2005年比1993年跳高了三倍多!李祥石的丽石黄衣岩画测年到底有无科学根据?到底是真是假?
丽石黄衣岩画测年的媒体曝光
2004年,李祥石、束锡红在《大麦地岩画中发现我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中宣称:“用丽石黄衣测得贺兰山与卫宁北山岩画早期距今为13000—10000年,中期距今为10000—4000年,即早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编纂,谢玉杰主编, 李祥石、束锡红副主编:《大麦地岩画·第3卷》第1页,2004年9月第1版)。
2005年,李祥石用“丽石黄衣测年”,公布大麦地岩画早期文字符号至少在公元前11240(距今13245年)年至公元前8864年(距今10869)(《宁夏日报》2005年10月5日)。
据报道:2005年11月,宁夏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本月5日向外界披露:在宁夏中卫大麦地发现了距今1.3万年至1万年的图画文字。
有专家称,这些“文字”一经确认,意味着人类文字历史可能提前8000—10000年。
据悉,该研究成果目前已经有关古文字专家(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字专家刘景云)考证审定。
据媒体报道,对于大麦地岩画是否“中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是否“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文字史”,众说纷纭。
记者联系过国内不少顶尖级的历史和语言学家,但很多人都以缺少了解而拒绝发表意见。
即使接受采访的人,出言也比较谨慎。
也有学者旗帜鲜明地进行了反对,复旦大学教授、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对这种8000年前的“文字”提出质疑。
他再三强调,确认某些符号是古文字要“万分慎重”,“除非有很确切的证据,不能说明这就是古文字”。
国际岩画联合会主席贝德纳里克也对此存疑,指出地衣测年是岩画直接断代法中最受局限的一种。
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的岩画学者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使用地衣断代法来对岩画进行断代,但效果每每不如人意。
采用地衣测年法对岩画进行断代,目前有很大的争论,并非所谓国际权威的科学手段(《金羊网-- 羊城晚报·大麦地岩画推前人类文字史?》,本报记者陈晓鸿刘刚,2005年11月23日)。
李祥石、束锡红“用丽石黄衣测得贺兰山与卫宁北山岩画早期距今为13000—10000年,中期距今为10000—4000年”的断代数据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严肃学者与科技媒体对李祥石、束锡红丽石黄衣岩画测年的质疑与追踪调查。
2006年1月4日,北京电视台《科技全方位》第1404集将李祥石、束锡红用丽石黄衣测年给岩画断代的真相曝光,惊得误信、盲从丽石黄衣岩画测年的学者们目瞪口呆:
(原标题):大麦地难道真的发现史前岩画了吗?
也就在最近,中国象形文字的起源似乎清晰了很多,各大报刊、网络都在争相报道着一个地名——大麦地,说那里发现了大量史前岩画,有学者称这些史前岩画就是中国甲骨文的前身,凭借这些岩画就可以将中国文字的历史向前推动几千,甚至上万年。
难道消失已久的夏朝甚至更早的中国文字会在大麦地出现吗?
……
连日的采访和实地调查,使我们对大麦地发现万幅史前岩画的报道产生了怀疑,李祥石所说的岩画是否真的是史前先人所画呢?
据考古专家介绍,大麦地一代(带)至今还没有发现史前人类的遗址(周按:此次采访的“考古专家”不懂本地考古,大麦地岩画区就位于史前人类的大遗址范围内),大麦地岩画属于史前岩画的理论又是来自何方呢?岩画的年代断定是解密岩画的关键,由于大麦地一带的岩画不像我国南方发现的洞穴岩画是用颜料画到岩石上的,人们可以用碳14的方法测出颜料的制作年代,而对雕刻到石头上的岩画断代到现在也是个世界性的难题,那李祥石是凭借什么断定岩画年龄的呢?
同期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李祥石研究员:
我选用丽石黄衣来为岩画测定年代,为什么选它呢,因为丽石黄衣有个特点它随着时间的延续可以长大,时间越长它就越大,而且生长期很长,澳大利亚的岩画专家利用丽石黄衣测出了距今4万年到6万年的岩画。
李祥石所说的丽石黄衣是一种生命力较为顽强的地表植物,它好像树木的年轮一样具有一定的生长规律,如果丽石黄衣恰好生长在了岩画上,那么只要测量出丽石黄衣的年龄,就能推断出岩画至少是在地衣生长之前刻画上的。
这个办法看上去应该很有效,但是李祥石的地衣测年法一经公布,就遭到了中国考古界的强烈质疑,各方专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大麦地有没有史前岩画?
丽石黄衣是否能够用在大麦地断代上?
主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李祥石研究员发现距今两三万年的远古岩画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刻给考古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人们不禁要问,大麦地里真的存在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吗?人们把焦点都聚到了丽石黄衣测年法上,如果测年法不准确,大麦地岩画将改写中国文字历史这个争论将没有任何意义。
事情的发展将是怎样?请看我们的记者从宁夏发回来的最新报道。
这是一套经过李祥石多年整理出版发行的大麦地岩画画册,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个通过丽石黄衣测定的岩画年代。
同期声:这些都是测定的年代。
(记者):您这里记录最早的是?
(李祥石):这里面最早的有19000多年。
所以我现在说13000多年是相当保守的,我们做学问就是要能保守一点,也不要超出去了。
1981年!丽石黄衣测年竟然精确到了个位数,一下子将大麦地带回到了旧石器时代。
……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专家学者对地衣直接断代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提出了质疑,那么李祥石是如何进行地衣测量的呢?
同期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李祥石研究员
大麦地发现了数千幅岩画,李祥石到底测量了多少组地衣的尺寸呢?我们经过多次核实,李祥石在大麦地也仅仅测量了6组单体地衣的直径。
据此他计算出了大麦地岩画的年龄。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丽石黄衣测年法存在着误差,据李祥石介绍这个方法是十多年前从国家地震局的谢新生研究员那里学习来的,是否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着偏差?
在山西出差的谢新生研究员得知我们在对大麦地岩画进行调查后,立刻从外地赶了回来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当我们问到丽石黄衣的生长年龄时,谢研究员的回答让我们大吃一惊。
同期声:国家地震局谢新生研究员
问:他推算出来这个丽石黄衣有两三万年左右。
答: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我见过最长的也就3000年左右。
如果能够确定真是一个地衣,又长得比较圆,你能看到这个地衣边界是连着的,确实是个完整的地衣,而且当地气候又比较干燥,你就可以用它来测年。
十多年前谢新生跑遍了全国各地,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地衣的丰富资料和数据,并将它运用于古地震断代研究中,但是这种方法在使用时有一个非常严格的界定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丽石黄衣测年法只适用于已经划分了大致年代的物体,比如谢研究员曾经用这种方法对一座唐代的古塔进行测年,在塔上测量出的地衣大小必须要与唐代这个大的时间段相结合,从而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建塔年代。
这点对于岩画断代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附着有地衣的石头每块都有可能和地球同岁,这样岩画的年龄就失去了时间上的界定。
另外所选择的地衣必须是附着在岩画表面的,而且必须是单体,不能是多个地衣共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