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一中高中数学 2.4等比数列(二)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等比数列(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等比中项的概念;
2. 掌握"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常用的方法; 3. 进一步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应用.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1. 明确等比中项的概念;
2. 进一步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0,(111≠⋅=-q a q a a n n , )0,(≠⋅=-q a q a a m m n m n , )0,(≠=B A AB a n n
3.{a n }成等比数列⇔
)0,( 1
≠∈=++q N n q a a n
n 4.求下面等比数列的第4项与第5项:
(1)5,-15,45,……;(2)1.2,2.4,4.8,……;(3)2
2
,1,2)4(;,83.21,32 ,…….
二、讲解新课:
思考:类比等差中项的概念,你能说出什么是等比中项吗?
1.等比中项: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称这个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 即G =±ab (a ,b 同号) ,则ab G ab G G
b
a G ±=⇒=⇒=2,
反之,若G 2
=ab ,则
G
b
a G =,即a ,G ,
b 成等比数列∴a ,G ,b 成等比数列⇔G 2=ab (a ·b ≠0)
例1.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它的和为14,它们的积为64,求这三个数. 解:设m ,G ,n 为所求的三个数,
有已知得m +n + G =14, 64=⋅⋅G n m , ,2
mn G = ,4643
=⇒=∴G G ∴这三个数为8,4,2或2,4,8. 解法二:设所求三个数分别为
,,,aq a q
a
则,4,643=∴=a a 又
,14=++aq a q a 14444=++∴q q 解得,2
1,2==q q 或
∴这三个数为8,4,2或2,4,8.
2.等比数列的性质:若m +n =p +k ,则k p n m a a a a = 在等比数列中,m +n =p +q ,k p n m a a a a ,,,有什么关系呢?
由定义得:1
1n 11 --==n m m q a a q a a 11k 11 --⋅==k p p q a a q a a
221-+=⋅n m n m q a a a ,22
1-+=⋅k p k p q a a a
则k p n m a a a a =
例2. 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且252,
0645342=++>a a a a a a a n , 求53a a +.
解: ∵{n a }是等比数列,∴ 2a 4a +23a 5a +4a 6a =(3a +5a )2
=25,
又n a >0, ∴3a +5a =5;
3.判断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定义法,中项法,通项公式法
例3.已知{}{}n n b a ,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求证{}n n b a ⋅是等比数列.
证明:设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为1q ;{}n b 的首项为1b ,公比为2q ,那么数列
{}n n b a ⋅的第n 项与第n +1项分别
n n n
n n n q q b a q q b a q b q a q b q a )()(21111211121111211
1
1与即为与---⋅⋅⋅⋅⋅⋅
它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所以{}n n b a ⋅是一个以q 1q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思考;(1){a n }是等比数列,C 是不为0的常数,数列{}n ca 是等比数列吗? (2)已知{}{}n n b a ,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
⎬⎫
⎩⎨
⎧n n b a 是等比数列吗? 4.等比数列的增减性:当q >1, a 1>0或0<q <1, a 1<0时, {a n }是递增数列;
当q >1, a 1<0,或0<q <1, a 1>0时, {a n }是递减数列; 当q =1时, {a n }是常数列;当q <0时, {a n }是摆动数列.
思考:通项为12-=n n a 的数列的图象与函数1
2-=x y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三、例题讲解
例4. 已知无穷数列 ,10,10,10,105
15
25
15
-n ,
求证:(1)这个数列成等比数列;
(2)这个数列中的任一项是它后面第五项的
10
1;
(3)这个数列的任意两项的积仍在这个数列中.
证:(1)51
5
2
5
1
1
1010
10==---n n n n a a (常数)∴该数列成等比数列. (2)
10110101015
45
15===-+-+n n n n a a ,即:510
1
+=n n a a . (3)5
25
15
110
10
10
-+--==q p q p q p a a ,∵N q p ∈,,∴2≥+q p .
∴11≥-+q p 且()N q p ∈-+1,
∴⎭
⎬⎫
⎩⎨⎧∈--+51
n 5
21010
q p ,
(第1-+q p 项). 四、练习:教材第53页第3、4题. 五、课堂小结: 1.等比中项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性质;
3.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方法. 六、课外作业
1.阅读教材第52~52页;
2.《习案》作业十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