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
基本制度,是指该社会形态的本 质所决定、并表现该社会形态本质特 征的制度。
具体制度(或体制),则是由基 本制度所决定和派生的运行机制、管 理制度、管理方法等的体系。
制度是根本,是实质,具有相对稳定性;体制 则是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灵活性。一种制度 可以由多种形式的体制来表现。
其实,关于中国产品深入美国千家万户的故事早已不稀奇。 许多美国人也许就是从“中国制造”开始了解中国的。随着两 国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中国在美国民众眼中的形象也在日益全 面,日渐清晰。尽管少数美国“政治精英”也许始终改变不了 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别国的习惯,但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美 国百姓正在真真切切地感受一个和平友善、为他们带来各种美 好事物的中国。
➢ 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 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 是改革。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 发展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无 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 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 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思考讨论:
1.美国人感叹:“没有中国产 品的生活一团糟”。这句话有何深刻 含义?
2.结合本案例,谈一谈中国为 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 又该如何进一步提试验,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结果当她完成 了这个“伟大”的试验,得出的答案却是:现在美国 人在日常 生活中离开“中国制造”已经非常困难,而且以后将越来越难。
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特点:体现了从实际出 发和从人民和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 的统一。
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有利于从抽象的 姓“资”姓“社”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不因这种纠 缠的争论而贻误改革开放的时机,促进社会主义社 会的健康发展。
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我国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首先是农村改革。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 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 分结合、双层经营的集体所有制。重点 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此相适应,改革逐 步推向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体制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儿子的网球鞋已经
小得无法再穿了。给他买一双新鞋搞得我疲惫不堪。 经过两周的奔波后,我终于受不了了,花60美元给 他买了一双从意大利进口的运动鞋。这笔钱花得让 我有点心疼,因为这个价钱对于一双童鞋来说似乎 有点奢侈。但我很快就习惯了这种感觉。几周后, 我又花了60美元给我们蹒跚学步的小女儿买了一双 得克萨斯州制造的鞋子。
但是,去年在那个黑色的星期一,当我坐在沙发上,环 顾节日过后的满地狼藉时,一种不安慢慢涌上心头。直到那 一刻,我才注意到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中国正在占领这 个地方。
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
地板上的洋娃娃,屋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我起身离开 沙发,迅速进行了一次盘点,把所有的礼物分成了两大类—— —中国制造的和非中国制造的。最后的统计结果是:中国产品 25件,非中国产品14件。我意识到圣诞节已经成了中国人制造 的节日。突然,我觉得够了。我想把“中国”关在门外。经过 略施小计和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我把丈夫也争取过来。于是, 1月1日,我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这个想 法并非为了惩罚中国,它根本不会感觉到我们的抗议带来的这 点微乎其微的影响。而且,我们也不会欺骗自己,认为我们把 一个就业机会还给了俄亥俄州或者佐治亚州的某家公司。我们 把中国拒之门外是因为想衡量一下,中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渗 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想知道放弃使用中国产品到底需要花费 多少时间和金钱,以及会带来多少不便。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 结合点。
第 二 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
的基本国策
案例展现:1
在深圳华为公司上班的许小姐 一下班,就开着自己的本田轿车到商 场给母亲买了一盒生日蛋糕和一大果 篮。现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许小姐 说。她的汽车是日本牌子,在广州生 产的,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85%; 生日蛋糕是法式的;果篮里的水果包 括泰国的山竹、越南的火龙果和美国 的提子等。而许小姐参与研发生产的 华为通讯产品,销售到了美国、荷兰 等全球90多个国家。
3、邓小平对社会主 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 和发展
➢ 提出判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适应还是矛 盾的新标准 ——不是简单地根据一种生 产关系的做出判断,而是强调要从实际 出发,主要看一种生产关系是否适合当 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 的发展;
➢ 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 放生产力的问题;
我不知道12月31日我家的抵制行动正 式结束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没有中国 产品的生活一团糟。我发现,中国并没有 控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地方,但如果 你看看百货公司玩具部的盒子下面,我保 证你还是会大吃一惊的。
经过一年没有中国的日子后,我可以
告诉你: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 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 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 子。
家里的搅拌器和电视机坏了,这也带来了小 小的危机。我们还不得不用起了旧式的捕鼠器, 因为新式的也是中国制造的。
避开中国制造的玩具更是一件令人难以应付 的事。春天,我们4岁的儿子发起了一次反抵制行 动,坚决支持“中国的东西”。儿子一直是一个 重友情的人,但是最终他厌倦了总把丹麦生产的 “乐高”玩具送给朋友作为生日礼物。10月的一 天早晨,我们去百货公司购物的时候,他突然喜 欢上了一个电动的紫色南瓜玩具。儿子哭着说: “我们都多久不用中国的东西了。”他为此纠缠 了我一天。第二天早晨,我又开车带他去百货公 司,让他用自己生日时得到的钱去买那个南瓜玩 具。
2、“三个有利于”是判 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 的标准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 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 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 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 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12月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1992年1月
(2)政治体制改革 (3)改革的基本经验
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统一 全面改革,重点推进 积极、谨慎、稳步地改革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 展、稳定的关系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
(一)全方位,是指 我国的对外开放要对世 界所有国家开放
(二)多层次,是指 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所 形成的梯次展开的开放 格局
特区—沿海 -沿江 -沿边 -内地
(三)宽领域,是指 在开放的范围、空间和 形式上,有宽阔的活动 领域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 员国,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名牌,否 则就要受人欺负。”——邓小平
“要形成一批世界级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十六大报告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 史教训的结果 ;
2、这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 展趋势的结果 ;
3、这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 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
随后,我们在许多小事上遇到了麻烦。为了给 丈夫的生日蛋糕买蜡烛,我开车去了6家杂货店都没 有买到,最终不得不用在厨房里找到的一盒落满灰 尘的蜡烛将就。我家的一个旧抽屉从1月起就拉不开 了。我丈夫在“家得宝”发现了修抽屉用的工具, 但当他发现这个工具也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后, 就又把它放回了货架上。
毛泽东在建国前指出:中国与世界紧密 联系的事实是我们的立脚点。中国不能是 闭关主义者,也不能闭关。建国后又说: 我们坚决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 腐朽制度和思想作风,但也要学习资本主 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企业管 理方法。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通过总结中外经济 发展历史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下, 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同时,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一方面历史经验表 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另一方面现代 化进程中存在的困难也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对 外开放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是
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 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这种基本制度,在整个社会主义时 期都必须坚持。
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则是指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 教育和科研体制等等 。
当具体制度或体制不符合生产 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 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甚至会丧失掉。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 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第一、改革是动力。 第二,发展是目的。 第三,稳定是前提。
第四,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 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 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 经验证明,
关起门来搞建设 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
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发展的立足点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江泽民指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离不开世界各 国的文明成果。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 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 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 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把学习与创造结合 起来。
第一,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改革的性质同过 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 摆脱贫落后的状态.
第二,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 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三,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经济体制及相关 体制的改革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第八专题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
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
1、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 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
社 会 发 展
社 会 形 态
推 动 社 会














2、毛泽东揭示了社 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性质和状况
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 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江泽民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
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 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 全局皆活;有一着下不好,就可能全局受挫。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 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动力,既要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 发展,又要为经济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 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 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三者 关系处理得当,就能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 展 ;处理不当,就会遭受挫折。
案例2:“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圣诞节过后两天,我们把“中国”从家里踢了出去。 当然,我们并非把这个国家踢出去,而是不再使用一些标明 “中国制造”的塑料、金属和木制产品。我们保留已经拥有 的“中国制造”的产品,而不再购进任何新产品。
这种驱逐行动不是中国的错。我们生活中充斥着来自中 国的各种东西——玩具、小玩意和10美元一双的童鞋。有时, 我也担心流失到海外的就业机会或者有关侵犯人权的报道, 但价格最终总是战胜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根本无法拒绝中国 出售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