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

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生活宣传海报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

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

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

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

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

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

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

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

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

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

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

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

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

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低碳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

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

[编辑本段]背景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受伤”的地球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

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南极上方的臭氧空洞,就是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

美国媒体2009年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第一,过敏加重,
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

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

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

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

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

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

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编辑本段]实行方式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自2009年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低碳生活宣传海报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

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纵然世界各国仍旧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

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对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告诉《生命时报》:“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首先,减碳主要落实在生产上,如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任官平强调,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

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

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

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如何降低碳排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围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减排指标的争论可能还会持续,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是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迫切需要。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关系每个人
哥本哈根吸引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目光,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南极冰盖的冰山融化得比以前快了,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开始消融了,沙尘暴来得比以往更猛烈了……我们脚下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承受着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不适。

济南市环保局科技标准处处长孟克非说:“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产生的后果并不只是体现在气温上升上,还有大雪、飓风等极端恶劣天气。


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就已向世界作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工业减排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手段,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节能,也能为碳减排目标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孟克非说。

在芬兰航空公司的一张中国上海至丹麦哥本哈根的机票上印有这样的碳排放信息:上海浦东-芬兰赫尔辛基7380公里,780公斤;赫尔辛基-哥本哈根893公里,133公斤,这意味着乘客的这次旅行将向大自然排放913公斤碳。

“除了飞机旅行外,开车、用电、吃肉、吸烟、装修等都会增加人们对自然的碳排放。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所长孙立说,正是人类工业及日常活动用能增加,使固化在地面上或地底下的煤炭、石油等资源被大量开发,排放出大量碳物质,而森林又被大面积破坏,导致自然循环失衡。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个人践行“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

生活陋习害人害己
到底什么是“低碳生活”?业内专家认为,简单说就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让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下来。

然而曾几何时,不少人过着“高碳生活”,生活中的陋习在不自觉地增加着地球的负担。

宾馆内,有人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流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纸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

据一项“白领,你的名字叫环保杀手”的调查,在参与调查的800人中有619人承认自己犯下了制造噪声、出行不离汽车、过度使用空调、爱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浪费纸张、点菜不注意分量、洗澡爱用盆浴等危害环保的“七宗罪”。

目前,许多网站上推出了碳排放计算器,人们可以计算自己生活中的碳排放。

据测算,1个城市居民如果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L汽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1年就能达到2600吨左右。

“当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排放如此多碳的时候,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济南环保志愿者崔荣荣说,“自那之后,我就觉得该为地球,也是为自己做点什么。


业内专家认为,其实做到日常生活节能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只要改掉一些生活陋习就能为减排做出不小的贡献。

据介绍,只要有效地使用自然通风和避免房间过暖,就能减少家庭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另外,使用节能灯、少吃口香糖、使用环保袋、自觉提高空调制冷温度、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推广素食等都可以做到减少碳排放。

“现在我觉得‘低碳生活’已成为我的习惯,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每天的碳排放量由20千克下降到10千克左右,是个环保达人了。

”崔荣荣说。

“低碳生活”创新生活
2009年12月07日07:15:06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留言】【打印】【关闭】【Email推荐:】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

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

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

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

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

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

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

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

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

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