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精选模拟2008年武汉市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高考精选模拟2008年武汉市毕业生四月调研测
试测试题 2019.9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
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
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
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严肃……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
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样式、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但是这些感受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
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整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
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
建筑的美感是蒙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
由于有关建筑美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所以至今对其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个定义也是困难的。
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1.第二段中加点的“某些特定的内容”主要指的是()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里更多的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主观因素。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内容、演变等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
B.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但是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因素。
C.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品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建筑美学。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3.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美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的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的健康发展。
C.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D.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
首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
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
曾祖齐,仕吴为名将。
祖景,灭贼校尉。
父邵,中书令,为孙皓所杀,徒家属边郡。
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
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
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政教大行,邻城宗之。
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著作郎陆机上疏荐循曰:“伏见武康令贺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试二城,刑政肃穆。
前蒸阳令郭讷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
循守下县,编名凡悴;讷归家
巷,栖迟有年。
皆出自新邦,朝无知己,居在遐外,志不自营,年时倏忽,而邈无阶绪,实州党愚智所为恨恨。
臣等伏思台郎所以使州,州有人,非徒以均分显路,惠及外州而已。
诚以庶士殊风,四方异俗,壅隔之害,远国益甚。
至于荆、扬二州,户各数十万,今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诚非圣朝待四方之本心。
至于才望资品,循可尚书郎,讷可太子洗马、舍人。
此乃众望所积,非但企及清途,苟充方选也。
谨条资品,乞蒙简察。
”久之,召补太子舍人。
……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
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
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
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晋书卷68贺循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婴:婴儿
B.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课:考核
C.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拔:高大
D.谨条资品,乞蒙简察条:列举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贺循“刑政肃穆”和不能升迁原因的一组是()
A.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B.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居在遐外,志不自营
C.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壅隔之害,远国益甚
D.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出自新邦,朝无知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循小时候的言谈举止就不同凡响,做了官以后,以宽宏仁义为立身之本,从不讲究上级对他政绩上的考核。
B.武康当地风俗实行厚葬,遇到有忌讳的时日,就停殡不葬,贺循做了武康令以后,移风易俗,加以禁止,邻近的城邑都效法学习。
C.贺循长久不能晋升官职,陆机上疏推荐,对贺循大加赞扬,认为他完全可以做太子洗马或太子舍人,过了很久才被召补为太子舍人。
D.陈敏作乱的时候,要贺循做丹杨内史,贺循推说自己脚上有毛病,手不能握笔,还服下寒食散,披发露身来表示自己不能任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教大行,邻城宗之。
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译文:
(2)居在遐外,志不自营,年时倏忽,而邈无阶绪
译文: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万岁楼
王昌龄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注]王昌龄大约与开元末年受任于江宁丞,此诗写于任上。
(1)古人“登高必赋”,以抒襟怀。
这首诗中诗人登上万岁楼生发了怎样的感慨?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
(2)这首诗写景也颇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写景的手法。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为人间制造了一个怪结,被称为“高尔丁”死结,并许有承诺: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将成为亚洲王。
所有试图解开这个怪结的人都失败了,最后轮到亚历山大,他说:“我要创建我自己的解法规则。
”他抽出宝剑,一剑将“高尔丁”死结劈为两半。
于是他就成了亚洲王。
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意”二字的真谛。
创意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模仿、重复、循规蹈矩,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意,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意。
好的创意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憾的、实效的。
死结就意味着根本无法解开,既然上帝跟我们开了个玩笑,那么,就必须采取超乎寻常的非凡手段。
亚历山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启示,今天的人寻找创意是否也应思考思考,他用剑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火烧呢?
请以“创意”为话题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狩猎(shòu) 瓜熟蒂落(tì) 赡养(shàn) 虚与委蛇(y í)
B.桎梏(gù) 戛然而止(jiá) 角逐(jué提纲挈领(qi è)
C.哺育(pǔ) 煞费苦心(shà) 粗犷(guǎng) 断壁残垣(yuán)
D.面颊(jiá) 怙恶不悛(quān) 造诣(yì) 叱咤风云(ch à)
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惊蛰涸泽而渔气喘吁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缱绻混为一谈欢呼雀跃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C.脉搏期期艾艾鸠占鹊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D.蜜饯摧人泪下恰如其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高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收费问题,广为社会舆论所诟病。
B.陈凯歌执导的华语传记巨片《梅兰芳》,在长达7个多月的拍摄后,已于2月底正式杀青。
C.他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却苦口婆心地教了孩子们许多思考问题的方法。
D.该人的名字我从没听说过,不知他何时被选为代表,问同街区的人,也都一个个成了丈二的和尚。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B.医生建议我多外出散步。
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除非不碰上坏天气,或者病加重了。
我都从不问断地要到公园里走一走。
C.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填肚子,后来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感冒发烧症状。
D.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规范的一项是
A.“看到圣火递交到我们中国人的手中。
我打内心激动。
”《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说,“在这圣洁的奥林匹克圣火面前,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祖国,我为你骄傲。
”
B.我的心思却不在挖野菜上,而是借挖野菜之机享受春光的明媚:一会儿采野花;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追飞鸟。
C.这场在德国掀起的“查税风暴”已开始刮向法国、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这些国家纷纷自行或联合起来对逃税行为展开调查。
D.其中最使人扼腕的是,许多名园里的木制联匾不见了(石刻却大抵幸存,因为搬起来较为困难),至今没有很好地恢复。
10,苏洵《六国论》“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指出了六国对付秦国的办法;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赞美了前人的探索精神;苏
轼《赤壁赋》“挟飞仙以邀游,③”,寄托了超凡脱俗的浪漫情怀;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④”,抒发了扬州兵燹后的凄然之情。
测试题答案
1, 1.D(信息的提示点是“包含着”三个字,“某些特定内容”指的是第二段第四句“包含着”后面的内容。
A、B谈了建筑美感的来源。
C是建筑美感包含着“某些特定内容”所导致的结果。
)
2.D(D中说“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是不对的。
本文充分阐述的是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及如何研究建筑美学等方面。
)
3.B(A中说“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在文章中找不到依据,属无中生有,与第三段第一句话矛盾。
C中“必将突破”说法太绝对,原文第二段第三句话中说的是“有可能”。
D中的说法与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矛盾。
)
2, 1.A婴:缠绕、遭遇
2.D前句表明贺循移风易俗禁止厚葬和避忌停葬,后句表明贺循不能升迁的原因,即朝中无人。
3.C陆机认为贺循可以做尚书郎。
4.(1)政令教化广为流行,邻近的城邑效法他们,但是贺循在朝中无人举荐,长久不能晋升。
(2)居住在遥远的外郡,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光流逝,而进升却
遥遥无期。
3, (1)诗人由登楼所见生发羁旅之愁,产生思远怀乡之意。
诗人触景生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景真情深,感人至深。
(2)全诗写景采用白描手法。
开篇点出万岁楼,不加渲染,只用“巍巍”二字言其高,为后面登高望远作铺垫。
写山写江,不描绘它们的形与色,重在表现诗人喜与悲的感情;写猿写鸟写烟云,淡淡带出,不做细致的描写。
这首诗重在抒怀,用白描手法写景是合宜的。
4, 略
5, B(A“蒂”应读作dì,C“哺”应读作bǔ,D“咤”应读作zhà)
6, D(“摧人泪下”应为“催人泪下”)
7, C(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与句子中教孩子学习方法语意不符)
8, A(B去掉“除非”后的“不”,C“食品”与“方便面”等不能并列,D“完成”后缺宾语)
9, B(分号全都应改成逗号)
10,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抱明月而长终年年知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