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王银娟,张艳红
(永和县农业农村局,山西临汾041499)
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玉米近年来种植规模的持续增加,在满足人们粮食作物需求,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病虫害问题的存在却严重损坏了基层产业机构和劳作者的切身利益,给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巨大阻碍。
鉴于此,基于玉米病虫害问题的危害性,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了全面探析,在确保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为预期种植效益的获得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危害;综合防治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剖析
1.1合理化选择种植品种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的科学性与否,对后期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山西省各县之间的气候特点相差较大,因此在品种选择时,基层产业机构和种植户需根据地势特点和气候特征,选择具有高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和抗逆性好的新杂交玉米品种,以此在降低后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率的基础上,为预期栽培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1.2确保种植土壤深耕作业落实到位
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玉米体积较大,在进行种植土壤处理过程中,倘若种植户未能对土壤进行深耕处理,在后期玉米生长过程中,根系营养物质难以得到满足,增加玉米倒伏问题发生率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
为从根本上实现“增产、高产”的栽培目标,一方面种植户在进行种植土壤选择时,需尽量选择营养物质丰富、排灌方便、且pH值在6.5~7的沙壤土,另一方面在进行土地处理过程中,为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种植户还要在确保翻耕深度在20cm左右的基础上,做好底肥的施加。
1.3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进行播种
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山西省玉米属于“一年两轮”作物,因此在栽培时为了确保达到“一年两轮”的种植目标,基层产业机构和种植户需合理安排栽培时间而由于玉米属于喜温作物,在温度较低和雨水较勤种植时会对玉米种植质量和效率造成一定影响,故此一茬在每年3月底至4月初、一茬在每年5月中下旬进行种植是极为必要的。
除此之外,在进行播种过程中,为确保玉米种子的成活率以及后期的健康生长,种植户还需严格控制种植密度,且在种植过程中要采取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从而为预期种植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1.4田间管理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田间管理工作能否落实到位,对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而由于在不同生长阶段玉米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尽相同,为此科学施肥是田间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田间管理中,基层产业机构和种植户除了要做好科学施肥作业外,合理灌溉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而言就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种植户必须满足它们对于水分的需求,此外在雨季来临时,劳作者还需做好对土地的整改,确保水分的及时流出,必须烂苗问题的出现。
除此之外,在初期种植户还要定期检查玉米的出苗情况,及时做好补苗作业,并在定苗和间苗的过程中,及时清理周边杂草,规避养分的流失。
2玉米病虫害对粮食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种植产量和质量是现阶段基层产业机构和劳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
但纵观在当前玉米种植过程中,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大小斑病、茎瘤病等是常见的病害类型,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下玉米的病害种类也不尽相同,可总体而言病害的发生再影响玉米新陈代谢的同时,生理机能也极易被破坏,最终导致了病变的发生。
除病害对粮食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外,玉米螟、玉米叶蛹、地老虎等虫害问题的发生,也严重损害了基层产业机构和劳作者的经济效益,其中又以玉米螟的影响力最为严重,大面积玉米螟的发生可能会导致玉米绝产。
3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的基本概述
在当前新市场常态下,玉米不仅是一种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一种经济作物,即通过大面积种植玉米在满足人们对于粮食作物需求的基础上,也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纵观在当前玉米种植过程中,各种病虫害问题的存在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传统防治措施的实践也导致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给农民经济收入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故此为从根本上规避上述问题的产生,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和劳作者除了要秉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外,还需做好如下工作。
3.1农业防治的概述
在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业防治是一种现代化的防治手段,与传统药理防治相比.它不仅贯彻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与此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防治质量和防治效率,最终为预期产业效益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所谓的“农业防治”其实简单来讲,是指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劳作者可通过合理优化玉米栽培技术以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率,即一方面在进行品种的选择时,为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质量,劳作者需尽量选择那些抗病虫害强、品相优良且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杂交品种,并在播种前对种植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以此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另一方面在进行玉米种植过程中,相关人员需根据土壤实际情况以及周边环境,采取适当的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在做好肥料施加、深耕等日常作业的基础上,为预期种植效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3.2物理防治的概述
简单来讲,所谓的“物理防治”是指利用多种物理因素,干扰病虫的生长、繁殖,以此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为预期种植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为从根本上有
(下转第185页)
作者简介:王银娟(1975-),女,大专学历,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张艳红(1984—),女,大专学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
株施150-250g,肥水好的地可年施一次即可,但不能施太迟,干旱不能吸收。
水分管理:益智种植后,必须保持土壤湿润,在干旱季节要适当淋水,尤其是秋冬干旱季节,益智的生长迅速减慢,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矮小,枯黄,瘦弱,直接影响花芽分化、开花结果。
若遇久旱无雨,又不注意灌溉,植株就会停止生长,严重时会枯死。
所以种植益智在秋冬干旱季节,特别是花果期,一定要想办法引水灌溉,这是产量高低的关键。
但是雨量过多,尤其是花果期降雨过多,会造成烂花,落花,落果,或者不能成果,影响产量。
修剪割苗:一般情况下,益智植株生长20片叶后,便可开花结果,结果后植株就会慢慢枯死。
这时就要及早割除这些已结过果实的分葉株,以及一些老、弱、病、残植株和过密植株,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新芽生长,增加能开花结果的植株。
另外还要剪去3—7月份这期间萌生的新茎叶,因这些植株不可能在当年冬季或第二年春季开花结果,而又等不到后年的开花季节就早已苗老叶黄,枯老死亡,影响产量。
生产实践证明,合理割苗,能提高产量。
割苗后产量增加78.6%,因为割苗后改善了益智的生长条件,通风透光良好,减少病虫危害,营养和水分得到保证。
病虫防治及促花保果:生长壮旺益智苗病虫害极少,如过于密蔽或雨天过多,会造成烂叶烂根等,可用咪鲜胺及苯甲丙环睦等药防治。
第3个年头进入开花结果期,12月大寒前后喷施一次有机硼+高磷叶面肥促进花芽分化,开花前加喷一次提高花质和防治病虫害。
松土除草:益智果实收获之后,先要进行一次除草松土,在冬季的时候再进行第二次除草松土,提升土壤的透气性。
除草可以避免养分流失,保证益智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益智是一种中药材,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于疾病治疗有着良好效果。
近几年加大对益智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水汶镇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
由于益智栽培在自然环境要求比较高,为了确保健康生长,必须要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当地情况联系在一起,不断提升益智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海峰.山地益智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8,(27):
100-101.
[2]刘鸿章,邓冰婷.山地益智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8,18(11):81,84.
(上接第183页)
效地规避病虫害发生,基层产业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劳作者可在玉米螟越冬羽化期间,将高压汞灯放在较为开阔的地方,固定好灯头,并在灯头下方修一个深度水池来灭杀玉米螟幼虫,或是通过借助当下先进的机械工具,对病虫植株进行拔除,对植株中的叶片、玉米穗、杂草等进行直接捕杀,从而在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的同时,为预期防治效益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3.3化学防治的概述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除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外,利用化学药剂对病害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化学防治也极为常见,在病虫害防治质量和防治效率方面,化学防治具有显著优势,是现阶段玉米种植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最有效且成本极低的一种防治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防治手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周遭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农药的残留也给人们生命财产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故此为从根本上规避盲目用药、用药方法不合理、病虫害防治时期掌握不准等问题的发生,在进行化学防治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工作人员亦或是劳作者需做好如下工作,即明确防治对象,对症下药;掌握病虫成长期,及时防治;严格按照规定比例进行调制,确保农药配给的科学性。
3.4生物防治的概述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粮食作物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防治手段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为此经过农业科研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实践,利用“生物链”关系来展开的玉米虫害病生物防治应运而生,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和老作者可利用害虫天敌、抗生素等进行病虫害防治,从而在降低病虫害数量以及发生率的同时,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如劳作者可将赤眼蜂大量投放到田地之中.从而在捕杀玉米螟的同时,确保玉米种植效益的最大化发挥。
4结语
在当前玉米种植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玉米病虫害问题的存在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此外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为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和劳作者除了要秉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外,还要确保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工作落实到实处,在降低各类浪费的同时,为预期玉米种植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金宏,杨树林.张建华.浅谈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要
点[J].农业与技术,2016,36(12):113-114.
[2]郑宇彤,徐海洋.李雯雯.浅谈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要
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