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97bf962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4.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运算定律的定义和分类。
2. 运算定律的应用。
3. 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算定律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已学的运算定律,引导学生思考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运算定律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通过例题演示运算定律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运算定律的应用。
4. 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1. 运算定律2. 定义、分类和应用3. 例题4. 练习题5. 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程度。
3. 应用题: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运算定律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与运算定律相关的现实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的情况,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很难计算的问题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运算定律在简化计算中的作用。
2. 讲解讲解环节是传授知识的关键步骤。
《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6d0e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9.png)
《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运算律的定义、性质,搞清楚基本四则运算的优先级和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的运用。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运算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道题目:“计算3+5x2÷4-1”,请学生计算,并说明解题的思路。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先计算了乘法和除法,然后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四则运算时,是否有一定的运算顺序?如果有,该如何进行运算?3.引导学生总结四则运算中的运算律,如: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等。
Step 2 学习与讨论1.教师出示一张运算律整理表,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并巩固运算律的定义和性质。
2.学生自主学习运算律的定义和性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并交流,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黑板上进行总结。
3.教师进行点评,补充和纠正学生的答案,并解释运算律的作用和运用方法。
4.教师出示一些例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运算律进行计算,并解释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Step 3 练习与巩固1.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教师巡视各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收集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评讲。
3.教师出示一道综合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并选择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Step 4 拓展与延伸1.教师出示一些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运算律。
2.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找出问题解决的关键点,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3.学生自主拓展运算律的应用,在小组内编写一些例题,并在课堂上互相出题。
Step 5 总结与展示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运算律的定义和性质,以及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c38669676a20029bd642df8.png)
四个小队一共植树多少棵? 15 ×4=60(棵)
120 = 600
=4635 =4554
=150 =130
=953-(521+279)=953-800=153 =25×36=25×4×9=900 =(472+28)×6=500×6=3000 =76×(24+1)=76×25=19×4×25=1900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字母表示:(a+b)×c=a×c+b×c (a-b)×c=a×c-b×c
a×c+b×c =(a+b)×c
a×c-b×c =(a-b)×c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余数) ÷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 ÷商=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40
=24
=575
验算: 575 ÷25=23
整理与复习
我们学习了: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结果
(积)不变。 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积)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axc)xb
3.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与这 个数分别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16
验算: 928 ÷16=58 16 ×58=928
52
4
8
8
=25 ×4 ×12
=35 ×2 ×(4 ×15)
=75 ×(200+4) =(482+18) ×15
四年级运算律整理与复习
![四年级运算律整理与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2afebc128ea81c758f5783a.png)
第四单元运算律整理与复习班级:姓名: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例1.1:填上适当的数。
81 + = 62 + 81 184 + 168 + 32 = 184 +( + 32 )a+b+c=a+ +b练习1.1: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41+37+13=41+(37+13)②x+y=y+x ③35+(b+65)=(35+65)+b④a+b+c=a+c+b ⑤32+45+55=32+(45+55) ⑥m+n+t=n+(m+t)只应用加法交换律的是()。
只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既应用加法交换律,又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
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
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
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例2.1: 69+75+25 78+(47+22) 387+98(多加要减) 387+102(少加要加)387﹣98(多减要加) 387﹣102(少减要减)练习2.2:99+124+201 380+345+120 9321+4523+972+679+5477+28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减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例3.1:324-58-42 670-25-75 159﹣(59+37) 268﹣(35+68)加减的规律:(1)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优质课教案_2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优质课教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4ee12c3beff9aef8951e0616.png)
四年级上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着力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运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方法的灵活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需要结合具体数据算是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从而使计算简便。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进行回顾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能够把“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使学生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有序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构建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并能够形成完善合理的知识网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忆梳理1、检查布置的作业2、学生独立思考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说一说。
(二)理清脉络,归纳整理1、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说出解释他们这样算的道理吗?2、由以上三道题引出运算律,学生总结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 ×c=a× (b×c)乘法分配律:(a+b) ×c=a×c+b×c3、小组讨论交流:(1)对比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你发现了什么?(2)对比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3)对比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你发现了什么?4、学生总结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典型例题,沟通联系1、对的在□里写出依据;错的在□里订正。
并让学生说出运算律。
2、出示六道简算题,让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快又准。
3、学生展示成果,分出胜负。
并说出应用哪条运算律。
(四)知识应用,能力拓展1、出示四道闯关练习68×9928×18-8×28 468-246-54 54x36+54x63+542、让学生做出总结:(a-b) ×c=a×c-b×c3、简算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出示应用题,请学生独立思考,给出正确的答案。
整理与复习《运算律》教学实录与评析
![整理与复习《运算律》教学实录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ab73e90066f5335b81213c.png)
整理与复习《运算律》教学实录与评析【学习目标】1.回顾整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再次经历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2.通过举例、验证、反和字母表达,进一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也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解决一些简便运算。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再次经历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有个同学把名字写成这样:口×(2+3+1),他说自己是用乘法分配律来设计的,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生:口×(2+3+1)=吕品口【评析】听过猜猜同学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整理复习,分享交流(一)整理已学过的运算律和性质,并用字母表示,分享交流汇报整理成果。
1.汇报交流生1:我是这样整理的,我把五个运算律分成两类,加法和乘法。
加法中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c)生2:我是用表格来整理的,我们既可以把这些运算律分成加法和乘法两类,还可以根据意义分成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三类,根据性质分为了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
加法交换律 a+b=b+a 乘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 (a+b)×c=a×c+b×c(a-b)×c=a×c-b×c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2)比较交流生3:他们都用了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生4:用字母式子更加简洁。
《运算律》与复习教案
![《运算律》与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3fda4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5.png)
《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回顾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能够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学会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回顾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这两个运算律的理解。
2.2 回顾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样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这两个运算律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计算。
引入运算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讲解与演示使用PPT或黑板,以图示和例题的形式讲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3.3 练习与讨论分发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讨论和解答。
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和简化计算的方法。
第四章:巩固练习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表达对运算律的理解和体会。
5.2 反思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运算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PPT、黑板、练习题、讨论材料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参与度,评估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延伸6.1 探索更多运算律引导学生探索除法交换律和除法结合律。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除法交换律和除法结合律的意义。
6.2 练习与讨论分发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讨论和解答。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 运算定律整理和复习(课件)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 运算定律整理和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b45e2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2.png)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关于
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吗?
加法: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乘法: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交换律:a+b=b+a
加法运算律
运
算
定
律
结合律:(a+b)+c=a+(b+c)
运
算
律
交换律:a×b=b×a
乘法运算律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应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a-b-c=a-(b+c)
减法的性质
运
算
性
质
运
算
性
质
a-b-c=a-c-b
a÷b÷c=a÷(b×c)
除法的性质
a÷b÷c=a÷c÷b
应用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加法交换律
40+56=56+40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或:a×(b+c)=a×b+a×c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117×7=117×(3+7) 乘法分配律
24×(5+12)=24×17
4×a+a×5=(4+5)×a
36×(4×6)=36×6×4
乘法分配律
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方法一:75×60+45×60
=4500+2700
=268
=500
245+80+20+155
=(245+155)+(80+20)
《运算律》整理和复习
![《运算律》整理和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a27faaecfc789eb172dc8a9.png)
5.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45×102
58×99+58
=45×(100+2) =45×100+45×2 =4500+90 =4590
=58×99+58×1 =58×(99+1) =58+100 =5800
6.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256–58+44
=256+44-58 =300-58 =242
250÷8×4
528–89–128 =528-128-89
=100+100
=400-89
=200
=311
2.(乘法):能相乘得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先乘
25×125×4×8 =(25×4)×(125×8)
熟记!!!
=100×1000 =100000
25×4=100 125×8
3.在减法算式中,把减数看做接近它的整百去减,零头补齐。 需要注意的是:多减的要加上,少减的要减去。
(√ )
256–198
=256-200+2 =56+2 =58
256–203
=256–200–3 =56–3 =5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在减法算式中,把加数看做接近它的整百去加,零头补齐。 需要注意的是:多加的要减去,少加的要加上。
256+198
=256+200-2 =456-2 =454
256+203
=256+200+3 =456+3 =459
的
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
运 算 律
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 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14668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8.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运算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运算律,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运算律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
2.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将运算律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者黑板。
2.教学素材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运算律。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华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运算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的定义和示例。
讲解并示范如何运用这些运算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运用所学的运算律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运用运算律的练习题。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运算律整理与复习(课件)-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运算律整理与复习(课件)-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0871f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4.png)
课堂练习
(2)每副象棋32元,买102副一共要 付多少元?
想:100副中国象棋是(3200)元, 2副中国象棋是( 64 )元, 一共是(3264 )元。
课堂练习
35×98 = 35 ×( 100-2 ) = 35×( 100 )-35×(2 ) = ( 3430 )
补充习题第57页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59+38 + 52 = 694 - 116-94 =
4×161×25 = 13 × 4 × 5 =
课堂练习
25×44
(1)25×(40+4) = 25×( 40 )+( 4 )×25, 此题应用了( 乘法分配 )律。
课堂练习
25×44
(1)25×(4×11) = 此题应用了( 乘法结合 )律。
同向而行
客车
甲
乙
货车
?千米
95×3-75×3
(95-75)×3
=285-225
客车的路程-货车的路程=路程差
=20×3
=60(千米)
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60(千米)
答:两车相距60千米。
《运算律》整理与练习
(1)15+28 = 29+14,这个等 式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 )
(2)75+(47+25) = (75+25)+47,
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
(3)(a × b)× c = a×(b × c), 这是乘法分配律。 (×)
(4)74×199+74
74×(199+1)
=960(人)
=960(人)
答:去春游的学生一共有960人。
补充习题第59页
客车
甲
货车
乙
?千米
用计算器计算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用计算器计算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fe1752b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e.png)
教案:用计算器计算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和简单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开关机、清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查看运算结果等。
2.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运算律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分配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计算器的使用:讲解计算器的开关机、清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查看运算结果等基本操作,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器使用方法的理解。
(2)运算律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运算律。
3.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完成一些基本的整数和小数运算题,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通过一些具体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运算律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用计算器完成一些基本的整数和小数运算题,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确保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运算律。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运算律的概念和应用”。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PPT课件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c795e55a8102d277a22f72.png)
方
两个数的和。
法 除法的运算性质:
基本类型:630÷45÷2= 630÷(45×2)
字母表示: a÷b÷c=a÷(b×c)
语言描述: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 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
两2021个数的积。
4
运算律的整理与复习
运算律名称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b = b+a (a+b)+c = a+(b+c)
630÷35÷2
32×5×4
25×(7×4) 431-297
560÷35
451-51-49
23+(159+77)
2021
20
乘法分配律: 概念: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 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 把积相加,得数不变。
字母表示:(202a1 +b)xc=axc+bx3c
n
减法的运算性质:
特 殊 的
基本类型:382–43–57= 382–(43+57)
字母表示: a–b–c=a–(b+c)
运 算
语言描述: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 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
乘法交换律
a×b = b×a
乘法结合律
(a×b)×c = a×(b×c)
乘法分配律 减法的运算性质 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c+b×c
a-b-c=a-(b+c)
a÷b÷c=a÷(b×c)
2021
5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乘法交换律
加减计算的
加法交换律
乘法的 运算定律
灵活应用
字母表示: (a+b)+c=a+(b+c)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用计算器计算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用计算器计算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73116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3.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用计算器计算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2.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应用。
3. 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运算定律的掌握与应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a. 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功能,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b. 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c.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运算定律的复习a. 让学生回顾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定义。
b. 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定律的应用。
c.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5. 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板书设计略注:本教案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9课时教学内容,适用于我国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适当调整。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1b198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8.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受运算律的重要性,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运算律,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计算中,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运算律运用到实际计算中,培养他们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优越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运算律,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并引导学生将运算律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分析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练习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练习题: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运算律的形式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算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用思维导图整理运算律
![用思维导图整理运算律](https://img.taocdn.com/s3/m/794d1be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9.png)
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连减连除性质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a -b -c =a -c -b a -b -c =a -(b+c )a ÷b ÷c =a ÷c ÷ba +b =b +aa ×b =b ×a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c+b ×c 图19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除减乘加a -b -c =a -c -b a -b -c =a -(b+c )a ÷b ÷c =a ÷c ÷b a +b =b +aa ×b =b ×a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c+b ×c图2小朋友,你是怎样整理的呢?在计算时,运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在复习的时候你还可以在上面各运算律的分支后面添上一些典型的简便运算题型(如图3所示,是关于乘法分配律的常见题型),以便查漏补缺、巩固知识。
(a +b )×c =a ×c +b ×c 35×19+35×8135×9-35×735×9935×10257×99+5757×101-5783×27-18×27+35×2728×650+280×35888×9+111×2835×98+70图310在我们进行简便运算时,有的小朋友遇到一些变式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时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发散思考,找到解题思路。
运算律的整理与复习
![运算律的整理与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5031a3f83c4bb4cf7ecd1bf.png)
减法的运算 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 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性质 除法的运算 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 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性质
择优录取
• 1、25+38+75=(25+75)+38,这里运用了( )。 ①加法交换律 ②加法结合律 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2、25×24计算时比较简便的方法是( )。 ①25×4×6 ②25×3×8 ③25×20×4 • 3、279-(179-43),计算时用简便的方法是( )。 ① 279-179-43 ②279-179+43 ③279+179-43 • 4、(42+a)+75=(a+75)+742,这里运用了( ) ①乘法交换律 ②加法结合律 ③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c=a×(b×c)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 们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 (a+b)×c=a×b+b×c
被减数连续减两个数,可以减这 两个数的和,结果不变 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被除数连续除两个数,可以除这 两个数的积,结果不变 这叫做除法的运算性质。
a+b=b+a
15+85=85+15
加法结合律
(a+b)+c 282+63+37=282+ =a+(b+c) (63+37)
乘法交换律
ab=ba
(ab)c= a(bc) (a+b)c =ac+bc a-b-c= a-(b+c)
21×24=24×21
凑整
乘法结合律
58×4×25=58× (4×25)
方便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