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聆听《陀螺》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聆听
《陀螺》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感受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作用。
2.培养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陀螺》,在聆听和律动表演的音乐活动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2.根据音乐节奏,速度力度、大跳音程旋律进行,与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形象和结构,进一步体会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能随着乐曲用手势、图形谱、肢体语言、乐器演奏与各种形式表现音乐,充分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陀螺》感受其音乐形象。
2.能随乐曲用手势、舞蹈、器乐演奏多种形式表现音乐,体会音乐的情境与情绪。
教学难点:
1.教学中运用竖笛和人声演绎二声部,感受乐曲的主题。
2.创编图形谱,充分感受音乐形象。
3.能听出乐曲的主题,是如何重复变化的,并根据主题变化辨别乐曲的结构。
教学准备:陀螺、PPT、电钢琴、竖笛、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师生律动
师生律动,放音乐《卡门序曲》的片段,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课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心情吧。
(二)介绍作曲家比才,用陀螺游戏引入主题
1.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刚刚听到的律动曲叫《卡门序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最著名的歌剧《卡门》中的乐曲。
2.介绍比才和他的作品。
3.陀螺游戏引入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作曲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游戏的方式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1.完整初听歌曲,师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师:乐曲表现什么情境,又表现了什么情绪?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整体感受音乐。
2.再次聆听,跟着音乐一起感受
(听到重音的时候学生拍手,听到轻音的时候学生摇头)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整体感受音乐。
3.听一听音乐的鞭子声
a、手势随音乐表现抽鞭子的动作。
B一共抽了几次。
设计意图:细听乐曲中的力度强音处。
4.听一段音乐(前两句)
A用手势表示强弱的变化(第一遍)。
B再随老师画图形谱(第二遍)。
C老师介绍图形谱的音乐形象。
D师生再次边听音乐边画图形谱(第三遍)。
设计意图:解决重点,细听前两乐句的强度变化,通过做手势和画图型谱,进一步了解音乐形象。
5.再听音乐(3,4乐句)第一遍
师:这段音乐与上段是不同的,你再听听它表现的力度和速度有什么变化?
A你想到了什么音乐形象。
B大家用手势表现音乐形象。
C让学生创编图形谱!(第二遍、第三遍)。
设计意图:解决难点,细听3.4乐句并且让学生亲自画图形谱来体验音乐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并培养发散性思维。
6.完整听音乐,并随老师画图形谱
A师:我画的图形谱有重复部分吗。
B请学生到前面画一下。
C师:你能通过图形谱告诉老师这个乐曲有几个乐段吗,并让学生指出乐谱上的乐段。
设计意图:完整画图型谱,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整体音乐形象及结构。
7.唱一唱、吹一吹让我们为小陀螺伴奏
A随琴视唱陀螺主题。
B随琴吹奏和声部分。
C分组吹奏和视唱。
设计意图:巩固加强难点吹奏和视唱主题。
拓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情景
A分组讨论创编动作,学生进入角色。
B学生分组到前面展示动作表现音乐形象(找两组到前面)。
C师生共评:选出最佳小演员。
D全体进入角色,表现各自的音乐形象,气氛推向高潮。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创编动作,能更好的表现音乐形象。
(四)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全身心的感受到了《陀螺》乐曲给我们带来的欢快热烈的气氛,让我们展开梦想的翅膀去聆听更加美妙的音乐吧。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聆听
《陀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聆听《陀螺》,感受音乐表现的课余生活的放松、快乐和有趣。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良好情趣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
聆听管弦乐《陀螺》,在聆听、表演、图形谱、声势律动、舞蹈和打击乐器等音乐活动中,感受作品鲜明的音乐形象,加强对音乐的完整体验。
3.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旋律走向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结构。
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材分析】
管弦乐《陀螺》,1871年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了十二首四手连弹钢琴曲《儿童游戏》,这是一套以音乐描绘儿童世界的小品曲。
其中五首该变成管弦乐曲。
《陀螺》是其中的第三首。
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时的情景。
音乐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神情跃然于音乐之中。
乐曲还通过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陀螺的飞快转动。
【教学重点】
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作品鲜明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根据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旋律走向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结构。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陀螺、“陀螺裙”、绘制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乐曲《打字机》、《乒乓变奏曲》,教师引导学生听辨乐曲
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现。
2.观看视频《魔法师的弟子》,直观感受“行走”、“流水”等音乐形象。
3.教师总结:音乐可以用其丰富的表现力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观赏三部经典音乐作品片段,体会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感受作品中鲜明的音乐形象。
】
二、新授
1.“陀螺”
1)教师旋转“小陀螺”,引领学生观察并描述陀螺旋转的样子。
(陀螺平稳旋转-陀螺微微晃动-陀螺东倒西歪)
2)出示课题——音乐欣赏课《陀螺》,并简单描绘另一种用鞭子抽打的陀螺。
3)教师随乐曲《陀螺》旋转“小陀螺”,引领学生感受“小陀
螺”旋转时和音乐的关系。
4)请一名学生旋转“小陀螺”,学生再次感受“小陀螺”和音乐的关系。
5)教师穿上陀螺裙,扮演“大陀螺”,随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
提示学生注意教师的步伐。
(踏步、踮脚尖、碎步)
6)引导学生随音乐,用手模仿教师的脚步。
感受乐曲的节奏。
7)请两名学生穿上陀螺裙,扮演“大陀螺”,其他学生继续用手模仿。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陀螺”、“描绘陀螺”、“感受陀螺与音乐”、“表现陀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感受和表现“陀螺”这一音乐形象,并逐渐体会音乐的节奏。
】
2.图形谱
1)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随音乐现场在白板绘制图形谱。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与音乐的联系(节奏、相同乐句)。
2)引领学生感受第一部分相同乐段,并带领学生随音乐补充第一部分图谱。
3)请1-2名学生在白板上完成第一部分图谱。
(完成之前老师留下的空白)
4)启发学生在彩纸上完成整首作品的图形谱。
(音高和音乐形象)5)完整观察图谱,教师结合图谱总结作品的音乐结构。
(抽三次鞭子,作品为A、B两乐段,完整重复两次)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图谱,引导学生用符号和线条表现音乐,
培养其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并辅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形象,了解音乐结构。
】
3.分段欣赏
1)运用打击乐器表现第一乐段。
a、结合图谱,教师随音乐用打棒敲击第一乐段节奏,学生观察。
2/4 x o|x o|x o|x o|x x|x x|x x|x o||
b、学生徒手敲击第一乐段节奏。
c、学生随音乐用打棒敲击第一乐段节奏。
d、组织学生两人一组,配合完成敲击节奏。
(一敲一歇)
2)运用律动表现第二乐段。
先叉腰左右晃动身体,再用打棒敲肩,再由左下到右上做双手缠线动作。
教师做“甩鞭子”动作。
【设计意图:运用打击乐器和律动,分别表现乐曲第一、二乐段,辅助学生听辨并记忆乐曲的两个乐段。
】
4.完整表现
学生随音乐完整表现乐曲。
【设计意图:完整表现乐曲,感受作品的音乐结构。
】
三、知识拓展
1.教师通过图片,简单介绍法国音乐家比才。
2.教师介绍《卡门》——《斗牛士进行曲》
3.聆听《斗牛士进行曲》,感受作品所描绘的斗牛士威武、勇敢的音乐形象。
组织学生分男女角色表演“斗牛舞”。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音乐认知领域。
通过了解比才经典音乐作品——歌曲《卡门》,聆听并用舞蹈表现其中经典片段——《斗牛士进行曲》,使学生深切体会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感受作品中鲜明的音乐形象。
】
四、教学小结
“同学们,音乐是抽象的,因为它看不见、摸不到。
音乐又是生动形象的,因为我们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仿佛看到了灵巧的乒乓球,旋转的小陀螺和威武的斗牛士,是音乐带我们进入了奇幻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