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经方医学研究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付经方医学研究院
王付内科杂病选方用药技巧(案例节选)
身体灼热
许某,男,54岁,郑州人。
在3年前出现身体灼热,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控制身体灼热,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自觉身体灼热(体温正常),活动后加重,面色不荣,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手足不温,怕冷,口淡不渴,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辨为
气血虚伤阳证,治当益气补血,化生阳气,给予四逆汤与十全大补汤合方: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生地10g,川芎10g,白芍10g,肉桂10g,黄芪10g,干姜5g,生附子5g,炙甘草12g。
6剂,每天1剂,水煎服,第1次煎药水开后文火煮40分钟,第2次煎药水开后文火煮30分钟,合并分早中晚3服。
二诊:自觉身体灼热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自觉身体灼热较前又有减轻,仍有怕冷,以前方变干姜10g、生附子10g,6剂。
四诊:自觉身体灼热较前又有减轻,怕冷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诸证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未再出现,又以前方治疗12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自觉身体灼热、活动后加重辨为气血虚,再根据手足不温、怕冷辨为阳虚,以此辨为气血虚及阳证。
方以十全大补汤温补阳气,生化气血;以四逆汤温阳散寒,益气宁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许某,男,54岁,郑州人。
在3年前出现身体灼热,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控制身体灼热,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自觉身体灼热(体温正常),活动后加重,面色不荣,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手足不温,怕冷,口淡不渴,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辨为气血虚伤阳证,治当益气补血,化生阳气,给予四逆汤与十全大补汤合方: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生地10g,川芎10g,白芍10g,肉桂10g,黄芪10g,干姜5g,生附子5g,炙甘草12g。
6剂,每天1剂,水煎服,第1次煎药水开后文火煮40分钟,第2次煎药水开后文火煮30分钟,合并分早中晚3服。
二诊:自觉身体灼热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自觉身体灼热较前又有减轻,仍有怕冷,以前方变干姜10g、生附子10g,6剂。
四诊:自觉身体灼热较前又有减轻,怕冷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诸证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未再出现,又以前方治疗12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自觉身体灼热、活动后加重辨为气血虚,再根据手足不温、怕冷辨为阳虚,以此辨为气血虚及阳证。
方以十全大补汤温补阳气,生化气血;以四逆汤温阳散寒,益气宁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许某,男,54岁,郑州人。
在3年前出现身体灼热,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控制身体灼热,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自觉身体灼热(体温正常),活动后加重,面色不荣,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手足不温,怕冷,口淡不渴,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辨为气血虚伤阳证,治当益气补血,化生阳气,给予四逆汤与十全大补汤合方: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生地10g,川芎10g,白芍10g,肉桂10g,黄芪10g,干姜5g,生附子5g,炙甘草12g。
6剂,每天1剂,水煎服,第1次煎药水开后文火煮40分钟,第2次煎药水开后文火煮30分钟,合并分早中晚3服。
二诊:自觉身体灼热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自觉身体灼热较前又有减轻,仍有怕冷,以前方变干姜10g、生附子10g,6剂。
四诊:自觉身体灼热较前又有减轻,怕冷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诸证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未再出现,又以前方治疗12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自觉身体灼热、活动后加重辨为气血虚,再根据手足不温、怕冷辨为阳虚,以此辨为气血虚及阳证。
方以十全大补汤温补阳气,生化气血;以四逆汤温阳散寒,益气宁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
身体灼热
许某,男,54岁,郑州人。
在3年前出现身体灼热,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控制身体灼热,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自觉身体灼热
(体温正常),活动后加重,面色不荣,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手足不温,怕冷,口淡不渴,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辨为气血虚伤阳证,治当益气补血,化生阳气,给予四逆汤与十全大补汤合方: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生地10g,川芎10g,白芍10g,肉桂10g,黄芪10g,干姜5g,生附子5g,炙甘草12g。
6剂,每天1剂,水煎服,第1次煎药水开后文火煮40分钟,第2次煎药水开后文火煮30分钟,合并分早中晚3服。
二诊:自觉身体灼热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自觉身体灼热较前又有减轻,仍有怕冷,以前方变干姜10g、生附子10g,6剂。
四诊:自觉身体灼热较前又有减轻,怕冷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诸证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未再出现,又以前方治疗12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自觉身体灼热、活动后加重辨为气血虚,再根据手足不温、怕冷辨为阳虚,以此辨为气血虚及阳证。
方以十全大补汤温补阳气,生化气血;以四逆汤温阳散寒,益气宁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许某,男,54岁,郑州人。
在3年前出现身体灼热,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控制身体灼热,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自觉身体灼热(体温正常),活动后加重,面色不荣,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手足不温,怕冷,口淡不渴,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辨为气血虚伤阳证,治当益气补血,化生阳气,给予四逆汤与十全大补汤合方: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生地10g,川芎10g,白芍10g,肉桂10g,黄芪10g,干姜5g,生附子5g,炙甘草12g。
6剂,每天1剂,水煎服,第1次煎药水开后文火煮40分钟,第2次煎药水开后文火煮30分钟,合并分早中晚3服。
二诊:自觉身体灼热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自觉身体灼热较前又有减轻,仍有怕冷,以前方变干姜
10g、生附子10g,6剂。
四诊:自觉身体灼热较前又有减轻,怕冷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诸证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未再出现,又以前方治疗12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自觉身体灼热、活动后加重辨为气血虚,再根据手足不温、怕冷辨为阳虚,以此辨为气血虚及阳证。
方以十全大补汤温补阳气,生化气血;以四逆汤温阳散寒,益气宁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