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球的高考题和模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月球的高考题和模拟题
月球
一、月球概况
1、月球与地球环境的差异有哪些?
2、说出月球表面地形特征?
月球表面起伏不平(肉眼看月球,较明亮的部分是高原山地,地势较高;较阴暗的部分为平原、盆地,地势较低、俗称“月海”),环形山密布(陨石撞击或火山喷发形成)
3、月球运动的方向、周期?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恒星月:月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27.32日(月球绕地公转一周360°所用时间)
朔望月: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日(月球公转360°+29°所用的时间)
4、如何理解月球的“同步自转”?
公转周期=自转周期=27.32日,且方向一致。

因此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二、月相变化
1、月相变化的原因?
月球绕地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

在月球绕地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读图说明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日食和月食
1、简述日食、月食产生的原因?主要类型?
主要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变化而产生的。

“日食”原理:当月球运行到日、地之间时,月球如果遮住了太阳,就会出现日食。

(或者:当日地月三者呈一直线,月球在中间遮住了太阳,就会出现日食)
“日全食”原理:当日地月三者的中心呈一直线,月球在中间遮住了太阳,就会出现日全食?
“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月食”原理: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后”,地球介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并遮住了太阳,这时就会出现月食。

(或:日地月三者呈一直线,地球在中间遮住了太阳)
“月食”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
2、日食一定发生在“新月”,月食一定发生在“满月”。

但为什么每个月的新月或满月并不都会发生日食或月食?
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月球公转轨道面(白道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存在5°09′的夹角,而且倾角的方向和大小基本不变,因而每次新月和满月时并不都会分别发生日食和月食。

3、满月时月球几乎和太阳一样大小,为什么?
日地距离是月地距离的390倍,即约400倍,同时太阳半径是月球半径的400倍,因此太阳和月球具有大致相同的视半径。

即(日地距离:月地距离≈日半径:月半径)
四、天文潮汐
1、什么是潮汐?产生的原因?
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统称为潮汐。

由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引潮
力产生,月球的引潮力大于太阳的引潮力
2、潮汐的变化规律?
初一十五(上下弦月)出现大潮;初七初八,二十二、二十三是小潮
1)、日变化:月球在地球赤道平面内时,一个昼夜发生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

3)、年变化: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产生的潮汐大于远日点时产生的潮汐,变化周期为一年。

3、潮汐的影响有哪些?
潮汐对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如潮汐作用加剧海岸的侵蚀、顶托河水入海、影响海岸生物的分布等。

人们需要根据潮汐的规律进行捕鱼和晒盐;利用潮起潮落,发展滩涂水产养殖。

潮汐还是宝贵的动力资源,利用潮汐发电。

潮汐对海洋运输业尤为重要,世界上喜多港口如伦敦港等,其巨型远洋轮都是利用涨潮时的高水位来进出港口。

关于“月球”历年习题归纳
题组1
2018下半年浙江选考
图1为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为某学生当日看到的局部星空。

完成24、25题。

24.该时刻肉眼在()
A.火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
B.月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
C.火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
D.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
25.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此时为()
A.清晨
B.正午
C.黄昏
D.子夜
•↓
•↓
•↓
•↓
•↓
•↓
•↓
•↓
•↓
•↓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DD
解析:
1.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与地球的相关知识。

由图可知,此时太阳、地球、月球、火星处于同一条线上。

四者体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太阳、地球、火星、月球。

此时火星天空中月球被地球遮挡,无法看到。

月球上可见地球被嵌在日面,火星上可见月球遮住地球,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空中。

答案为D。

2.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太阳活动与地球的相关知识。

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所处的半球此时为夜半球,左侧为正东,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所以该地此时为子夜。

答案为D。

题组2
广东“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
阿拉瓜利河位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北部,注入大西洋,全长只有220千米,但下游河道宽约2千米,河床较浅。

流域内人烟稀少,热带雨林茂密,沿河多沼泽。

每年4月,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一直线上,亚马孙河河口附近的众多支流都会出现涌潮,但最壮观、最野性的涌潮在阿拉瓜利河,其浩浩荡荡的潮水从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千米,时速30余千米,潮高可达2~4米。

下图示意阿拉瓜利河的中下游位置。

(1)说明阿拉瓜利河主要的水文特征。

(6分)
(2)分析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每年4月涌潮最壮观的原因。

(6分)
(3)分析阿拉瓜利河下游河道宽阔但河床较浅的原因。

(8分)
(4)为抵御涌潮,有人提出在该河河口附近修建沿河防护堤。

请分析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4分)
•↓
•↓
•↓
•↓
•↓
•↓
•↓
•↓
•↓
•↓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和河流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阿拉利河位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地形平坦。

所以没有结冰期,其径流量大,水位变化小,因流经亚马孙热带雨林区,所以含沙量小。

故本题的答案为:阿拉瓜利河流域全年多雨,河流径流量大(且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小(汛期长)(2分);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2分);热带雨林茂密,含沙量小(2分);位于低纬度地区,无结冰期(2分)。

(答对任3点得6分)。

(2)四月的阿河日地月一线,天体引力大,有利于形成大潮;河口成喇叭口状,海水由宽处涌入遇窄,潮水水位被拉高;东北信风顺着河口朝向吹来加大海水的潮位,有利于加大潮势;河流的水位常年比较高,径流量大,在入海口处遇海水更易抬高潮位。

故本题的答案为:每年4月,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一直线
上,引力叠加,形成天文大潮(2分);河口为喇叭形(或:三角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2分);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2分);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2分)(答对任3点得6分)。

(3)阿拉瓜利河下游流量大,流水以侧蚀为主。

最野性的涌潮在阿拉瓜利河,其浩浩荡荡的潮水从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千米,时速30余千米,潮高可达2-4米。

每年涌潮流速快,潮水高,对两侧河岸侵蚀力强。

所以下游河道宽阔,河道宽约2千米。

下游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

涌潮逆流而上,带来的泥沙淤积,所以河床较浅。

故本题的答案为:
河道宽阔:下游流量大,流水以向两侧河岸侵蚀为主(或下游两岸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多疏松的堆积物,河流侧蚀作用强);每年涌潮流速快,潮水高,对两侧河岸侵蚀力强。

(4分)
河床较浅:下游流速缓慢,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涌潮逆流而上,带来的泥沙淤积,河床较浅;受涌流(海水)的顶托作用强,河流携带的泥沙主要在下游河道堆积。

(答对其中任意二点即可得4分)(4)在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修建沿河堤坝,可能影响区域的水循环,破坏河流沿岸沼泽和热带雨林自然环境。

修建沿河堤坝使得河流空间固定,涌潮影响宽度减小,导致涌潮浪高更高,破坏力更强。

故本题的答案为:
破坏河流沿岸沼泽和热带雨林自然环境;修建沿河堤坝使得河流空间固定,导致涌潮浪高更高,破坏力更强;河口附近地势低平,流域内降水丰富,建沿河堤坝加剧了沿岸地区的涝渍(洪涝)灾害。

(答对其中任意二点即可得4分)
答案:
(1)阿拉瓜利河流域全年多雨,河流径流量大(且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小(汛期长)(2分);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2分);热带雨林茂密,含沙量小(2分);位于低纬度地区,无结冰期(2
分)。

(答对任3点得6分)。

(2)每年4月,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一直线上,引力叠加,形成天文大潮(2分);河口为喇叭形(或三角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2分);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2分);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2分)(答对任3点得6分)。

(3)河道宽阔:下游流量大,流水以向两侧河岸侵蚀为主(或下游两岸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多疏松的堆积物,河流侧蚀作用强);每年涌潮流速快,潮水高,对两侧河岸侵蚀力强。

(4分)河床较浅:下游流速缓慢,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涌潮逆流而上,带来的泥沙淤积,河床较浅;受涌流(海水)的顶托作用强,河流携带的泥沙主要在下游河道堆积。

(答对其中任意二点即可得4分)(4)破坏河流沿岸沼泽和热带雨林自然环境;修建沿河堤坝使得河流空间固定,导致涌潮浪高更高,破坏力更强;河口附近地势低平,流域内降水丰富,建沿河堤坝加剧了沿岸地区的涝渍(洪涝)灾害。

(答对其中任意二点即可得4分)
题组3
201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月球自转与其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均为27.32日,因此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正面,看不见月球背面(如下图所示)。

2019 年 1 月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据此完成 9 一11 题。

9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经历的一个昼长约为( )
A.12 小时
B.24小时
C.14 天
D.27 . 32 天
10.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后,在 1 月 4 到10 日进入休眠状态,是因为正值( )
A.夜间
B.白昼
C.低温期
D.高温期
11 .1 月份,嫦娥四号探测器测得月面最低温度为 -190°C,此时最可能是()
A.6 日前后
B.12 日前后
C.20 日前后
D.28 日前后

•↓
•↓
•↓
•↓
•↓
•↓
•↓
•↓
•↓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解析:本题以月球为背景,考查月球的昼夜更替周期;月球上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角度新,需要进行知识的迁移以及对图上信息进行获取和解读。

1、本题大家容易选D,但答案是C。

原因是大家可能审题不仔细。

材料里说:月球自转与其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均为 27.32日。

只能说明月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7.32天,但白昼的时长是14小时。

2、从图中要找到1月4日到10日月球公转的位置,即图中:残月-新月-峨眉月-上弦月。

从图中月球正面指向标可以看出,嫦娥四号探测器由于在月球背面,也在经历着和地球一样的日变化,即日出-正午-日落时段变化,说明月球背面处于白天,而且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没有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基本全部到达月球表面,因此月球此刻处于高温期。

答案选D。

3、月球虽然没有大气,但最低温、最高温变化类似于地球。

最低温应出现在日出前后晴朗的早晨。

(如下图所示)
由月球轨道图可知:在1月28日月球背面(嫦娥四号探测器所在
地)正处在晨线日出的地方。

在这之前气温已经达到最低。

答案选D。

题组4
2009年全国大纲卷2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

完成下列3题。

1. 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2. 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3. 若该旅游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
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
•↓
•↓
•↓
•↓
•↓
•↓
•↓
•↓
•↓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日地月位置与月相关系。

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日地月位置直接推断。

16点说明此刻太阳位于天空西南方向,而“月到中天”说明月相位于天空正南方向,由此可以确定此时月面朝西,属于上半月的月相(见下图),但日地月夹角没有达到90°(月到中天,太阳日落时)所以不是上弦月(初七、八),只能是新月(初一)之后,上弦月之前的峨眉月,答案选B。

根据所学可知,在一个朔望月中,月相分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次月新月这样八个阶段(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每一个阶段相较前一阶段月亮升起推后约四个小时。

农历初一时,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说明月亮与太阳同时升起,即大约在早上6:00升起;那么16时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即说明在当地16:00时,月亮高度最大(出现在正南方天空)。

也就是说,该日,月亮在上午10:00左右开始升起。

当月亮在10:00升起时,月相应处于蛾眉月之后不久,大概在初五左右。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

根据月相变化规律,18时40分月亮高度达到最大,说明月相位于正南,18时40分左右应是黄昏时刻,日落位于偏西,位于地平线附近,日地月夹角为90°(见下图)。

应为农历初八左右的上弦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影响。

18时40分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说明当日18时40分日落,昼长约13小时20分钟,昼长夜短,是当地夏季。

A项,华北平原小麦丰收一般是在6月,故A项正确。

B项,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在初春季节,故B项错误。

C项,松嫩平原稻谷飘香一般在秋季,故C项错误。

D项,山东半岛下雪应在冬季、初春,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