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访古——柳如是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山访古——柳如是墓
柳如是墓位于西郊锦峰拂水岩下花园浜,环山公路南,钱谦益墓西侧约50米处。

柳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由钱谦益门生王梦鼎、陈式、严熊、顾岭等营葬于原拂水山庄秋水阁庭中。

嘉庆间,由常熟县知县钱塘陈文述重修,邑人孙原湘撰墓记,海昌查揆撰墓碣。

后墓上建筑均毁,墓穴曾被盗掘。

建国后屡修。

今存其墓坐北朝南,墓前树石灰石碑一通,镌刻“河东君之墓”。

1957年8月曾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11月调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那一缕怀古情绪》————竹林晨溪
钱谦益和柳如是之墓相距百米之遥,这个距离是一个什么样的距离呢?两个墓之间荡漾着一池碧波,也许就是柳氏心伤之泪。

钱谦益离世才二个月,柳氏便被钱氏族人逼索,投缳自尽。

红颜白发老夫少妻的一段佳话,于凄凉告终。

想像柳氏初归牧斋时是何等的称心如意,满以为在风尘中跌打了这么多年,终于终身有靠了。

一场梦幻,深感女子如果没有独立性,幸福不过就是一个神话。

钱氏与柳氏墓边的石亭都是新建的,只有墓碑还是旧时之物,两座石亭上分别镌有两幅对联,大概是他俩生前所喜爱之句。

钱氏为“遗民老似孤花在,陈迹闲随旧燕寻。

”悲凉沉痛,一份无奈与落寞沉潜其间,明亡降清之后,出仕与归隐的内心的矛盾确实苦苦折磨过他。

起起落落之间,他也看明白了许多事,只能在一片怀旧的叹息声中终老。

柳氏为“浅深流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里看”.从此联可以见出柳氏乃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且深懂欣赏之道。

流水若琴,青山似画,细腻之人才有如此锐感之心灵。

可惜红颜薄命的谶语也印证在她的身上,我们这些后来人不禁为之感叹唏嘘。

离了钱柳之墓,仰望墓后连绵的虞山,此处正对虞山最高峰上的剑阁,风景委实与别处不同,秀丽而有气度。

当年钱柳二人一定相携着在“拂水晴岩”上观赏“湖甸烟雨”的奇景。

忽然想起18刚才说的话:“他们最后归于青山绿水之间,还是挺好的,呵呵!我们这些人
将来不过是一个盒子的地面,几十年也就烟灭了。

”18兄这话有理,几十年也就烟灭了。

这几十年中做什么?不想那么多,呵呵!我们现在继续访古。

--------------------------------------------------------------------------------
《虞山访古:柳如是墓》————木头
在即将访问河东君柳如是墓的时候,这个三百年前死去的这个女人,忽然让我胡思乱想起一些事情来(我这是真的在想,不是英雄人物做报告时说救火救人之前想起了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欧阳海的那种胡吹),以致当时18和竹林说些什么我不太在意。

我在想些什么呢?我在想有些事情真好笑——柳如是一直是文人墨客描写的对象,写就写罢,偏有人把如是当作自己的情人来写,全然忘了如是可以做他奶奶的奶奶的奶奶。

柳如是的墓,离钱墓不过百米。

亭上有“浅深绿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中看”的联子。

18说,夫子兄和琴川雨晨兄等人对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颇有争论,有上下联放错位置的说法。

我们三个人的意见是一致,结论是如是落款的就是下联。

18谈到有网友说1970年代如是墓被人盗墓,该网友说有老婆婆说还捡到一个骷髅,骨质顺滑,牙齿细密(大意),云云。

呵呵,该网友估计是戏言。

我回家翻了一下书,黄裳先生断言柳墓在1937年和1950年已经两次被盗,七十年代再能找到骷髅,是不大可能的。

柳奶奶生前争论颇多,野史上的丑闻也蛮有市场的。

比如钱谦益锒铛北上之时,如是却在南京忙着与人通奸,以至于儿子为此告官,等儿子到家柳奶奶就和儿子大吵大闹。

现在是不大提了,大都以“节妇”称呼,现在因着文化常熟的宣传和旅游市场的需要,更是不再说没人说。

瞎写一些,未必是诋毁柳奶奶,只是想说明一下如是性格和经历的复杂。

专门研究河东君的,是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可惜我没有买,更没有看过。

皮皮校长好像收藏有一套,什么时候请他讲
讲。

浅显一点的文章,我读过黄裳先生《榆下说书》里收录的《关于柳如是》,终于就此对如是有所了解。

顺便带一句,黄裳先生是常来常熟的,当年黄先生受到冲击的时候,不准远行,能去的地方也就是常熟了。

前年九月黄裳先生还上过如是的墓。

------------------------------------------------------------------------------
柳如是墓位于钱谦益墓西侧百米,远观两墓前的石亭好似遥相呼应,却不知其中的凄惋早已断绝于黄土之中几个世纪了。

柳墓入口处望进城方向,墓背后、路灯杆下的棚子上挂着一条横幅,在特定的地点比较搞笑。

柳如是墓
向西望,照片中公路尽头拐弯处就是瞿景淳墓。

柳如是墓
向北望,虞山剑门
柳如是墓
柳墓前的石亭
柳如是墓
柳是秦淮八艳的代表人物,代言明末清初的江苏省很合适。

而且如果没有柳如是,还有多少人能知道钱谦益?秦淮八艳的名气,可比那些遗老响百倍.
柳如是墓
墓道南端望柳如是墓
柳如是墓
柳如是长眠处,孤单、凄凉……
柳如是墓
柳如是墓
墓前石亭的柱上刻有柳氏的诗作,才女在世铁凝让位
柳如是墓
柳如是墓
柳如是墓
柳如是墓
转贴资料:
柳如是(1618-1664 年) ,本姓杨,名影怜,改姓柳,名隐。

后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浙江嘉兴人,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

受徐教养,柳诗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作书得虞世南、诸遂良笔法。

年稍长,流落青楼。

在松江,她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
益与柳如是结秦晋之好。

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

钱戏称柳如是"柳儒士"。

明亡,柳劝钱殉节,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

钱面有难色,如是奋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

钱谦益降清后,遭猜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

钱氏家族乘机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缳自尽。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

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

柳如是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柳如是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

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

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

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

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

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

柳氏后生有一女。

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

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

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

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

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

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
归。

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

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

柳氏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

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

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

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666年钱谦益去世时,柳如是还不到五十岁,从此,厄运便降临到柳如是身上。

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情形极为悲惨。

一代风流奇女,香消玉殒,余恨不禁,而此时距钱谦益去世仅两个月。

柳如是死后,不但未能与钱谦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钱家坟地,柳如是的墓在虞山脚下,那是一座孤坟,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点,上面刻有:河东君(柳如是曾自号河东君)。

百步之外,钱谦益与原配夫人合葬一墓。

陈寅恪先生著有《柳如是别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