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杏树及古树名木保护的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银杏树及古树名⽊保护的法规现代保护银杏的法规措施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强,关于古树名⽊的保护明确地写⼊了国家和地⽅的法规中。
银杏及其古树是珍贵树⽊,⾃然被列⼊关于古树名⽊的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之内。
这些法律法规为保护古银杏、发展银杏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
1979年2⽉23⽇第五届全国⼈⼤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原则通过的《中华⼈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规定,按照森林的不同⽤途,将风景林、名胜古迹和⾰命圣地的林⽊、⾃然保护区内的树⽊划为特种⽤途林。
1984年9⽉20⽇,第六届全国⼈⼤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经过修改后的《森林法》进⼀步规定:“特种⽤途林严禁采伐。
”
1998年4⽉29⽇第九届全国⼈⼤常委会第⼆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为切实加强对防护林和特种⽤途林的培育和管理,在有关条⽂中明确规定:“国家设⽴森林⽣态效益补偿基⾦,⽤于提供⽣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途林的森林资源、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森林⽣态效益补偿基⾦必须专款专⽤,不得挪作他⽤。
”《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各级⼈民政府对古树名⽊,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
1992年5⽉20⽇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提出古树名⽊的含义和范围,同时规定:“对城市古树名⽊实⾏统⼀管理,分别养护。
应当建⽴古树名⽊档案和标志,规定保护范围,加强养护管理。
”并严格强调“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古树名⽊”,对“砍伐、擅⾃迁移古树名⽊或者因管护不善致使古树名⽊受到损伤或者死亡的,要严肃查处,依法追究责任”。
此后,国家有关部委及各级地⽅⼈⼤、政府以及林业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更具操作性的古树名⽊保护条例,及⼀系列相应的⾏政规章,切实加强对古树名⽊和珍稀树种的保护管理。
国家建设部于2000年颁发《城市古树名⽊保护管理办法》。
2001年春天,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在京组织长期从事古树名⽊保护⼯作的有关专家,共同研究拟订了全国《古树名⽊保护管理条例》。
1986年5⽉14⽇,北京市⼈民政府发布了《古树名⽊保护管理暂⾏办法》。
在此基础
上,1998年6⽉5⽇,北京市⼈⼤常委会通过了《北京市古树名⽊保护管理条例》,对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以及珍贵稀有的、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名⽊⽴法予以保护。
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提出保护古树名⽊要确定养护责任⼈,明确管护古树的经费来源,将80年⽣以上古树后续资源列⼊保护对象并严厉处罚违法者。
湖北省武汉市1999年8⽉21⽇通过了《武汉市古树名⽊保护管理办法》;市法制局会同园林局起草的《武汉市古树名⽊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也由市⼈⼤审议通过。
江苏邳州早在1987年就出台了《关于保护和促进银杏⽣产的试⾏意见》;该省如皋市出台相关政策,通过推⾏“私养公助”,保护古树资源。
上海市《关于加强古树名⽊保护规定》对破坏古树名⽊最⾼可处以30万元罚款,并规定每年每株古银杏树拨款100元⽤作保护费。
《浙江省森林条例》规定挖掘移植胸径5厘⽶以上树⽊,必须经林业部门批准核发证书。
四川省成都市则采取⼤幅度修剪、砍伐和移植杂树等措施,对⾏道旁的银杏树实⾏特殊保护。
保护银杏,⾮常重要的⼀个⽅⾯是通过可操作的管护措施,使古银杏受到应有的保护,同时培养和提⾼⼈们的⽣态保护意识和⽣态⽂化观念。
建⽴银杏⾃然保护区⾃然保护区是指⼀个国家为保护和恢复⾃然环境⽽划定的特殊保护性区域,是⼈类为保护⽣态环境和⾃然资源、⾯对⽣态破坏挑战的⼀⼤创举。
世界上最早的⾃然保护区是1864年建⽴的,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主要保护对象是红杉树。
据了解,现在我国仅林业系统建设和管理的⾃然保护区已达1672个,⾯积为1?19亿公顷,占国⼟⾯积的12?36%。
古银杏树是⼤⾃然留给我们和后代⼈的珍贵财富,是联合国环境署重点资助保护的世界级珍贵稀有树种。
建⽴银杏⾃然保护区,对培育、发展和保存银杏遗传多样性意义重⼤。
为了保护银杏等多种孑遗植物和⼀些珍稀动物,我国建⽴了浙江天⽬⼭、湖北神农架等国家级⾃然保护区,并加⼊了联合国教科⽂组织“⼈与⽣物圈保护区⽹络”。
随州等古银杏密集区也建⽴了银杏⾃然保护区。
随着⼈们对银杏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国内其他⼀些地区相继发现古银杏密集分布地带,对于我们研究银杏传播、保护银杏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有识之⼠呼吁尽快建⽴银杏⾃然保护区加以有效保护。
古银杏复壮有些古银杏树由于年代久远或者遭⼈、畜伤害及⾃然灾害,往往树⼲腐朽破损,⾬⽔侵⼊感染,年久⽇深形成⼤⼩各异的树洞,鸟兽依此营巢造⽳,更加剧了腐朽程度,影响银杏⽣长。
以往多⽤砖⽯填充银杏树洞,再⽤⽯灰、⽔泥封抹,因这些材料没有弹性,不能密封树洞,⾬⽔侵⼊后,洞内湿⽓浓重反⽽加剧了树⼲的腐朽。
近年国外研制出⼀种新型的具有弹性的聚氨酯作填充物,对古树⽣长⽆不良影响;另⼀种简易办法是⽤⽔泥与砂加⽔调成浆,待⽔泥凝固后,再涂⼀层乳胶漆或其他涂剂加以密封,防⽌⾬⽔流进洞内。
古树⽣长与其⽣存环境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凡是⽣态系统健全、环境条件经⼈为措施得到改善的古树均⽣长良好,即所谓“三分在天,七分在⼈”。
因此,必须针对古树衰⽼的原因,通过改善地下环境和加强地上保护使之复壮。
地下复壮措施包括古树⽣长地条件的改善和古树根系活⼒诱导;地上复壮措施以树体管理为主,除上述有效堵塞树洞以外,包括树体修剪、嫁接、叶⾯施肥及病⾍害防治等。
纳⼊城乡建设规划将古树名⽊保护纳⼊城乡建设规划,要求在古树群周围划出⼀定的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古树群⽣长的环境和风貌。
北京市园林局为了加强对古树名⽊的保护和管理,还通过卫星系统,对全市的古树进⾏准确定位,将其纳⼊城市规划电⼦地图。
实⾏档案管理、挂牌保护北京市园林局对古树当前的⽣长状况和⽣存环境进⾏普查,为每株古树拍摄了数码照⽚,建⽴了包括树种名称、古树级别、历史背景、管理单位等详细内容的电⼦档案,编制了⼀整套古树名⽊管理软件。
⼈们不仅可以通过古树信息平台,准确地了解每株古树的准确位置、⽣长状况,还可以在⽹上仔细浏览北京古树的照⽚,查阅古树的“⾝⾼”、“腰围”,以及各⾃的历史⽂化背景,从中享受护树爱树的⽆穷乐趣。
河北省张家⼝市把古树保护列⼊议事⽇程,列为⽂物保护范围,对古树普查、建档、定位、定级、命名、树碑,并就古树的保护和开发利⽤专门下发⽂件,提出具体要求。
江苏省邳州市境内古银杏有传说优美的姊妹树、观⾳树,有盘根错节、缠缠绵绵的联姻树,有被炮弹炸伤、死⽽复⽣的抗战树等许多古树名⽊。
为保护这些历经沧桑的⾃然资源,邳州市把百年以上⼤树全部登记造册,实⾏档案管理。
他们把古树编号,注明所属⼈和承包⼈,在村镇规划和道路建设过程中,对古树优先保护。
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该市在古银杏树密集区建起我国⾸个国家级银杏公园,并于2004年正式开放,使之既成为银杏的保护区,⼜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湖北省安陆市从2005年6⽉份开始,组织林业、公安等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古树展开调查,就古树的名称、树龄、级别等基本资料进⾏鉴别登记,建⽴档案,输⼊微机管理;同时,该市还把每株古树的基本资料制成⼩卡⽚挂在古树上。
辽宁省丹东市有16条⽤银杏绿化的主⼲街道,共有银杏树4300多株。
2002年春,丹东市对六纬路、九纬路、七经路、⼗纬路、青年⼤街的树龄50年以上的银杏树进⾏重新挂牌并建⽴档案;同时与临街400多个单位签订管护责任状,使古银杏树有了直接的管理员,可以得到有效的呵护。
成⽴古树名⽊保护基⾦会江西省⽯城县林业、财政、森林公安等部门和20多个社会团体联合成⽴古树名⽊保护基⾦会,为境内古树名⽊保护事业提供资⾦援助。
地处赣南⼭区的⽯城县古树名⽊繁多,其中156株具有较⾼价值的银杏、⾦钱松、红⾖杉、古樟等古树已成为基⾦会的⾸批救助对象。
实⾏古树认养办法2002年8⽉,浙江省天⽬⼭⾃然保护区管理局率先颁布了《天⽬⼭古树认养办法》,推出在保护区范围内树龄500年以上的银杏、柳杉等古树,供认养者选择。
此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相继通过认养⽅式,融聚全社会⼒量,加强古树名⽊的保护⼯作。
建⽴银杏保健档案江苏省泰兴市为每株古银杏建⽴保健档案,林业部门定期派出技术⼈员上门服务,针对可能发⽣的病害,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专门拨出资⾦,为12株千年古银杏建起了保护围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