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分析
胰岛素泵作为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一种先进手段,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
我院内分泌科自2009年引进美国胰岛素泵,先后为48例患者进行了胰岛素强化治疗,同时也对患者进行了从心理、技术到家庭等全方位的护理,效果良好。
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住院病人糖尿病患者48例,其中1型26例,2型22例;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20~60岁;病史2~15年,平均7.5年。
48例患者均在血糖控制较稳定时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虽然愿意接受治疗,但仍存在疑虑。
我们观察48例患者在置泵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其表现为:①25例患者担心血糖控制不好,延误治疗。
②23例患者怕出现低血糖反应。
③25例患者担心每天24h带泵会引起生活不便或泵发生故障不知如何处理。
我们向患者讲解并演示了有关泵的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机器发生报警后的应急处理和需要考虑的实际生活问题。
经过耐心细致的解释,患者及其家属逐步消除了各种疑虑。
2.2 治疗护理置泵前的准备与护理胰岛素泵为电脑控制的高科技产品,我们选择了需用胰岛素治疗并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患者作为安泵对象。
48例患者中大学文化11例、大专13例、高中12例、初中11例、小学1例。
48例患者安泵前3天先使用短效胰岛素3餐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待其血糖基本平稳后再行安泵。
此时,应协助患者洗澡、更衣以防皮肤感染。
2.3 置泵方法及护理①将所用物品备齐后携至患者床前,解除其顾虑,嘱患者取平卧或坐位,选择脐部两侧不妨碍活动之处为穿刺点。
用0.2%碘酊消毒2次,将软管置式插头放置于持针器上,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按下开关,针头即快速刺入皮下,拔出针芯,用护皮膜固定。
调试胰岛素泵:由医师根据患者安泵前胰岛素用量和血糖监测结果,计算并设定初始的胰岛素基础释放量和餐前大剂量,设定完毕后将泵置于腰带或裤袋等处。
②护士在安泵过程中需协助医师认真检查胰岛素储液管和充注软管内有无气体,要立即排出直径1mm以上的气体。
护士应熟练掌握不同浓度胰岛素的安装、调试及常见报警的处理,定时定量为患者输注餐前大剂量,同时教会患者掌握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和设定以及泵的操作技术和常见故障的处理。
安置后护理①严密观察血糖。
置泵后前3天每日监测血糖5~7次,3天后视血糖控制情况改为每日3~4次,为医师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据。
②注意低血糖反应,尤其是置泵后3~7天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期,容易发生低血糖。
本组病例中23例于置泵后3天内出现心慌、乏力、饥饿等低血糖反应,经及时发现和处理很快纠正。
③局部皮肤护理。
充注软管在皮下
保留3~5天后,需连同旧的装置一起拔出丢弃。
更换部位用新的充注装置,重新安装皮下充注软管,新充注部位与原充注部位应相隔2~3cm以上。
用手轻轻将原穿刺点里面的组织液挤出,以0.2%碘酊或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涂以红霉素软膏加以保护。
如有感染,应立即更换充注部位和装置,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长期用泵者均应3~5天更换一次充注部位。
在护理随访中我们发现少数患者出于经济上考虑,7~8天才更换充注装置,这样会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
本组有11例患者于住院期间出现充注部位局部发红并有硬结、轻度疼痛,经消毒及更换充注部位后硬结消失。
48例患者住院期间置泵前后1周的临床情况中可以看出,置泵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较置泵前明显好转,平均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次数由7次减少到3次,生活质量提高。
但文化程度较低、进食无规律、不能配合者疗效较差。
2.4家庭及社会活动护理指导家庭护理携带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一般在医院经过短期治疗护理后,带泵出院即进入漫长的家庭治疗护理期。
为了确保患者在家里安全有效的治疗,我们要求住院期间患者家属必须来院两次以上,接受胰岛素泵相关知识教育3~4小时,教育内容为:①胰岛素泵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及报警后的处理措施。
②快速血糖测定法。
③皮肤感染对这类患者的危害性及简单的皮肤护理措施。
④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一般处理方法,要求老年患者的家属懂得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症状不典型且很危险,低血糖在夜间发生较多,家属要协助观察和防止低血糖。
必要时患者睡前少量加餐或减少基础释放量。
⑤教育患者走出认识误区。
多数患者认为安胰岛素泵后,血糖控制即一劳永逸。
胰岛素泵虽然非常精确,但仍然在人的控制下工作,患者需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内容的考核,以加强教育效果。
本组22例2型患者因陈旧性脑梗塞、白内障,记忆力和视力减退,对于泵的使用和血糖监测均有一定困难,但由于家属回家后能很好协助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泵,使患者血糖控制平稳。
每个人的工作情况、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均不同,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具体需求进行个体化指导。
2.5随访随访是做好家庭护理的基础。
对所有带泵患者,我们均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随访,并保存表格式的随访记录以便日后对照使用,对出现的问题随时处理与再教育。
方法①随访时间:对初装泵者开始时每周随访1次,1月后改为每月1次。
②随访形式:生活能自理者在医院随访,生活不能自理者,我们进行电话咨询或家庭随访。
随访内容①血糖控制与监测情况。
②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情况。
③胰岛素泵使用情况。
随访结果:48例患者分别于置泵后1~2周出院,出院后均接受详细全面的随访,随访中我们发现只要患者有一定文化基础,能良好地接受医护人员的指导,认真监测血糖,胰岛素泵的使用均能给患者带来良好而稳定的血糖控制,同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小结
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常常给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患者的血糖控制很不稳定。
胰岛素泵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在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全方位的系统护理,可以保证这种新方法的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这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针对糖
尿病和胰岛素泵治疗的特殊性,对患者进行从心理、技术到家庭、社会等全方位护理的结果表明,良好系统的护理能保证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