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挤出用挤压式模具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缆挤出用挤压式模具的设计
1模芯
1)模芯外锥最大外径ΦD1:该尺寸是由模芯座的尺寸决定的,要求严格吻合,不得出现“前台”,也不可出现“后台”,否则会造成存胶死角,直接影响塑料组织和挤出表面质量。
2)内锥最大外径ΦD2:该尺寸决定于加工条件及模芯螺纹壁厚,在保证螺纹壁厚的前提下,ΦD2越大越好,便于穿线,也便于加工。
3)连接螺纹M1:该尺寸必须与模芯座的螺纹尺寸一致,保证螺纹连接紧密。
4)模芯孔径Φd1:此尺寸是影响挤出质量最大的结构尺寸,按线芯结构特性及其几何尺寸设计。
一般情况下,单线取d1=线芯直径+(0.05~0.15)mm;绞合线芯取d1=线芯外径+(0.3~1.3)mm,具体根据线芯大小而定。
5)模芯外锥最小外径Φd2:实际上是模芯出线端口厚度的尺寸,端口厚度Δ=1/2
(d2-d1)不能太薄,否则影响模具使用寿命;也不宜太厚,否则塑料不能直接流到线芯上,且在结合处容易形成涡流区,引起挤出压力的波动,挤出质量不稳定,一般壁厚控制在0.5~1mm为宜。
6)模芯定径区长度l1:l1决定了线芯通过模芯的稳定性,不能设计的太长,否则造成加工困难,工艺要求的必要性也不大,一般取l1=(0.5~1.5)d1。
但同时必须考虑加工制造的因素,太短或太长,都会引起加工困难,在设计时需综合考虑,根据模芯总长度取一个合适的值。
7)模芯外锥角度β:这是设计给出的参考尺寸,从图6中不难看出,tgβ/2=(D1-d2)/[2*(L1-l2)],即(L1-l2)=(D1-d2)/[2*tg(β/2)]。
所以,模芯外锥部分长度可以依据上述决定的尺寸确定,经计算如果太长或太短,与机头内部结构配合不当,可回过头来修正锥角β,然后在计算外锥长度,直至合适。
设计时,一般模芯外锥角度β应不大于45°,与模套内锥角度γ的角度差应控制在3~10°,具体应根据机头实际结构尺寸及挤出材料的不同,选择一个合理角度。
2模套
1)模套最大外径ΦD3:根据模套座(或机头内筒直径)设计,一般小于筒径2~3mm,此间隙工艺调整偏心、确保同心度的必须。
2)内锥最大直径ΦD4:这是模套设计的精密尺寸之一。
其尺寸必须严格与模套座(或机头内锥)末端内径一致,否则装配后将产生阶梯死角,这是工艺设计不允许的。
3)模套定径区直径Φd3:这也是模套设计的精密尺寸之一。
要根据产品外径、考虑挤出各工艺参数及塑料特性严格设计。
一般d3=成品标称直径+(0.1~0.3)mm,根据材料的不同,有时则设计为d3=成品标称外径-(0.1~0.3)mm。
4)模套内锥角γ:角γ是由ΦD4、Φd3及模套长度制约的,角γ同时又受到与其配套的模芯的外锥角的制约,需控制模套内锥角γ-模芯外锥角β=3~10°。
若角度差过小,保证不了挤出压力;角度差也不能太大,太大则挤出压力过大,减少挤出量,影响生产效率,可能会引起生产时厚度不能满足我们的工艺要求。
5)模套定径区长度l3:一般取l3=(0.5~1)d3为宜,定径区长些对成型有利,但越长阻力越大,影响产量。
所以当模套孔径d3较大时,不能取上限。
6)模套压座厚度l4:按模套座深度(或机头内筒出口处深度)设计,一般要大0.5~1mm。
7)模套总长L2:这是设计给出的参考尺寸,由模套内锥角γ、模套内锥最大外径ΦD4及模套定径区长度l3来决定。
但还应考虑到,设计的模套在装配时,模套最外端伸出机头部分的长度不宜过长,太长会影响传热效果,导致模套口塑料的温度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挤
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