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由计划经济国家逐步向市场经济国家转轨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制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转型期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用物价指数等经济指标这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熟市场经济理论来衡量和评价中国经济的宏观形势,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虽然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却很容易产生误导和偏差。

这也是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分歧巨大的原因所在。

中国尝试运用货币政策和货币手段来干预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屡屡收效甚微和近乎失灵,最终都不得不以来行政手段解决问题,其原因就在于完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理论,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不同,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不一样,照本宣科的结果,不仅说明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将问题更加复杂化,陷入迷茫和争论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不能简简单单地就事论事,依赖某个经济指标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政治因素,地域环境,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与走向,中国的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作用。

中国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是民族崛起和实现强国梦,那么在宏观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客观实践过程中,完全西化就是十分不足取的,一定要采取“扬弃”的态度。

世界的发展,向全球化和不断的加深加大社会分工的方向演变,中国一方面要在世界大分工中找准找好自己的位置,同时,国内的分工和细化也要同步进行。

要同时发挥宏观与微观两个积极性,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束缚。

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和计划手段的各自优越性,保障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健康。

针对中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指的是通货膨胀),国家提出要防止经济发展由过快转为过热,以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的宏观经济目标,中央银行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的做法。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日益开放,所以任何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

下面对此做简单讨论。

二、提高利息。

加息的目标和提高准备率是一致的,但相比提高准备金率更温和一些。

单从国内来看,加息对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胀的效果是有限的,特别是政府背景的投资项目,对利率不太敏感,对通胀的影响有限,主要由于本轮通胀的成本推动性很明显。

但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抑制中小企业发展,这有点类似于存款准备金的影响;二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息过高,极易导致热钱流入进行套利,又进一步增加流动性,效果适得其反,这种情况事实上已经存在;三是造成地下融资活动泛滥,民间融资成本极高,也给金融带来不稳定,这里有内资和外资的共同作用。

三是加快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减少顺差,从而减少流动性,抑制投资过度,减轻通胀压力;二是可以部分抵消进口成本上升的压力,对输入型通胀有缓解作用。

负面因素主要有,一是提高中国产品成本,在对外依存度极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不稳定;二是对通胀的缓解有限,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不升反降;三是在目前升值预期不明的情况下,渐进升值造成热钱大量流入。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的货币政策是有利有弊,没有一个可以真正解决中国经济问题。

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经济过热,但会使得中国经济中冷的一面更冷。

人民升值从长远来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短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小视。

出现上述情况,既有货币政策本身不可能几头兼顾,任何政策都有两面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是属于非经济性问题,或者说根本就是一个体制问题。

例如,经济过热问题,主要是政府背景的过度投资造成的,而中小企业投资是偏冷的,根本不存在过热的问题;价格问题,除国际背景外,更多是资源配置扭曲造成的,大量的资源投
入到房地产等快速致富行业,以致对关系民生的投资委缩,这也是产业结构问题;顺差问题,更主要是这些年过度引进外资造成的,盲目追求“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主动沦为别人的加工厂,等等。

这些因政策失当造成的宏观经济失衡问题,只能靠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调整政府行为的办法来解决,靠纯粹的经济政策是不会有太好效果的。

这也是近几年宏观调控效果始终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