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业能力测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学业能力测评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的科技在诸多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下列历史人物及其作品能代表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裴秀《禹贡地域图》B.沈括《梦溪笔谈》
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D.孙思邈《千金方》
2.“……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哪怕敌人逞凶狂,咱们摆下了天罗地网,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理葬”。

电影《地道战》主题曲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它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在过去两千多年的绝大部分时期,孔子的思想都是中国的灵魂。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者爱人”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以法治国”4.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

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儒家学说
5.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并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于
A.四川懋功地区B.西康甘孜地区C.甘肃会宁、静宁D.陕北吴起镇6.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
A.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
C.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
D.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
A.瓷器技术成熟
B.冶金工艺先进
C.纺织技术发达
D.酿造工艺领先
8.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败一成,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同
B.两次战争发生时的国际环境不同
C.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领导力量不同
D.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军队的装备不同
9.东汉崔瑗曾经说:“方不中矩,圆不中规。

抑左扬右,望之若欹。

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

材料体现的书法是
A.楷书
B.草书
C.行书
D.隶书
10.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里的“解放”指的是打破了()
A.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B.对计划经济崇拜
C.对高速度增长的崇拜D.对公有制的崇拜
11.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下列与唐太宗言论相符合的是
A.知人善任B.虚怀纳谏C.劝课农桑D.戒奢从简12.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

这一“根本性突破”的表现是
A.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13.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若想获得研究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14.如表北宋科举考试内容表,据此可知,北宋
时间科考内容
宋初诗赋为主
庆历—熙宁初经术、诗赋、策论
熙宁—元丰经术、策论、法律
元祐年间经术、诗赋、策论、史
绍圣经术、策论
崇宁一重和经术.策论、法律
重和一宣和儒经、道经、策论、法律
A.科举考试程序日渐规范B.实用性学说逐渐受到重视
C.理学成为科考主要内容D.法家思想取得了统治地位
15.下图所示是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五星出东方(注: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利中国”护臂。

该护臂工艺精美、文字激扬、意蕴丰富,它
A.证实了汉代丝织技术的西传
B.展示了汉代蜀锦的工艺流程
C.体现了汉代的天人感应观念
D.反映了汉代长途贩运的兴盛
1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曾多次进行广泛的农村社会研究,通过总结农村调查研究经验,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理论,他反复强调要想动员广大农民阶级参加革命,就必须制定符合农民群众利益所需的方针政策。

这反映出毛泽东
A.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肯定农民利益是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C.坚持走武装斗争的路线D.强调与时俱进的工作方针的重要意义17.“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
的地位”。

这样的评价是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

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与会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阐述亚非各国联合反帝反霸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提出不同性质的国家“求同存异”
18.有人把春秋战国某些学派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体现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兼爱的反战派”“主张关爱他人、为政以德的礼仪派”。

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19.“这场中日之间的战争,是一次没有代差的实力对决,而且中国的实力总体还有一些优势,但是最终却失败了,30多年来的‘师夷长技’只剩下一地鸡毛……使有识之士开始从更深的层次思考中国的未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0.汉初政治呈现出一种“布衣风格”。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本人出身低做,功臣集团的出身大多与其类似。

这一“布衣风格”反映出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贵族势力的衰弱
C.分封制彻底被废除
D.宗法政治十分强大
21.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集中反映了当时秦朝官吏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

由此看出秦朝官吏职业规范强调
A.儒家的治国理念
B.官吏的道德品行
C.严格按法律办事
D.官员的实际业绩
2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混乱现象十分严重,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而唐朝书法强调书写的规范、统一,注重规范和法度。

这一变化反映了()
A.书法审美功能的发展B.文化的发展其有多样性
C.政治局势影响文化走向D.汉字书写体系开始成熟
23.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军机处的设立
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
B.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
C.导致政治决策走向封闭
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4.日本学者佐伯富认为:“雍正帝……藉奏折搜集情报……故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这主要说明了奏折制度
A.使皇帝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B.有利于皇帝有效控制官僚队伍
C.使享有民主权利的官员数量增加D.能够提高决策效率
25.1924年国民党由一个被视为隐秘的,封闭的、个人领导的“暴民”党,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

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孙中山思想的改变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C.国民大革命的开展D.国民党改组的完成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作出的伟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27.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材料二下列图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饼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28.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地理志》材料二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

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有何影响?元朝在地方管理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并分析如此创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基层管理发展趋势及其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D
6.C
7.C
8.C
9.B
10.A
11.C
12.A
13.D
14.B
15.C
16.A
17.C
18.D
19.C
20.B
21.B
22.C
23.D
24.A
25.D
26.(1)贡献: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创立毛泽东思想等。

(任意答出其中两点)
(2)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毛泽东思想正确领导等。

(任意答出其中两点)
(3)历史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任意答出其中两点)
27.(1)变化:由私有制为主转变为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主要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新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历史意义: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28.(1)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巩固了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最主要创新:行省制。

原因:疆域辽阔。

(2)主要特点:官方参与基层管理组织;宗法关系作用重要;三大组织相互关联。

(3)趋势:中央集权加强。

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