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有答案-浙江省某校七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某校七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可选答案,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 以下估测中最不符合事实的是()
A.一个人的身高1.76×103mm
B.运动会时,每人发到一瓶矿泉水,其中水的体积约为550mL
C.广播操比赛,某同学两臂平展时的长度约为1.5m
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
2. 小培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50厘米,这本书共有30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毫米
D.0.01毫米
3. 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4. 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因此用同一把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
A.夏天测得的数据大些
B.一样大
C.冬天测得的数据大些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 测量一块金属材料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测量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测量水和金属快总体积时视线仰视,则所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将()
A.大于实际体积
B.等于实际体积
C.小于实际体积
D.无法判断
6. 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位置在刻度
3∘C处,放在沸水中(标准大气压)水银面的位置在刻度为103∘C.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59∘C处,那么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A.62∘C
B.59∘C
C.56∘C
D.53∘C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14分)
如图是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_.(填写一种仪器名称)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体温计和一般温度计构造有所不同,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显示人体的
温度,原因是________.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图中所示为H1N1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与刻度尺对比情况.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为________米.透气孔径为3.0×10−6米的N95型口罩________(选填“能”或
“不能”)有效遮挡甲型H1N1病毒.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6分)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有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表中的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某校七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可选答案,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
【答案】
D
【考点】
长度的估测
【解析】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
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
解:A、一个人的身高1.76×103mm=1.76m,故A符合实际;
B、一瓶矿泉水,其中水的体积约为550mL,故B符合事实;
C、某同学两臂平展时的长度约为1.5m,故C符合事实;
D、乒乓球的直径是4cm,即0.4d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D
2.
【答案】
C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已知书本页数,可以得到张数;已知书本纸张总厚度和张数,两者之比为一张纸的厚度.
【解答】
解:
张=150张,
书本纸张的张数为n=300
2
=0.01cm=0.1mm.
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1.50cm
150
故选C.
3.
【答案】
D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有很多种,像A、B、C这三种办法都能用,只是有误差,可以
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D这种办法不能用,因为拉紧在圆柱体上绕
一圈,松开后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测量结果要比真实值小很多.
【解答】
解:A.用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故该选项正确;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故该选项正确;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故该选项正确;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即是圆柱体的
周长,错误,因为橡皮筋有弹性,所以,测量结果是错误的,这个办法不能用.
故选D.
4.
【答案】
C
【考点】
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物体热胀冷缩后微小长度变化的判断比较能力.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
玻璃的大,夏天由于铜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偏小;冬天由于铜尺的长度变小,
所以测量值偏大.
【解答】
解: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铜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玻璃的实际值偏小,冬天由于铜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
比实际值偏大.因此对于同一块玻璃的测量,其冬天的读数比夏天大.
故选C.
5.
【答案】
C
【考点】
量筒的使用
【解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
判断该金属块的体积大小.
【解答】
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
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在放金属块前俯视液面,示
数为V1,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放金属块后俯仰视液面,示数为V2,读数比实际偏小,则测量的体积V=V2−V1,因为V1偏大V2偏小,故V偏小,故小于金属块的实际体积,C正确.
故选C
6.
【答案】
C
【考点】
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解析】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C ;而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3∘C ,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103∘C ,中间是100个格,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2)温度计插入某物体中显示温度是59∘C ,距离3∘C 有56个小格,求出56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3∘C 时的实际温度0∘C ,就是水的实际温度.
【解答】
解: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100∘C−0∘C
103∘C−3∘C ;
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59∘C 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100∘C−0∘C 103∘C−3∘C ×(59∘C −
3∘C)+0∘C =56∘C .
故选C .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14分)
【答案】
放大镜
【考点】
显微镜
【解析】
放大镜属于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解:利用放大镜可将指纹放大,使指纹看起来更清楚.
故答案为:放大镜.
【答案】
−15∘C ,40∘C ,体温计在构造上有一个细且弯曲的缩口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
(1)使用温度计或体温计测量液体(人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或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2)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结构上区别在于体温计内径下部有一个细且弯曲的地方---缩口.
【解答】
解:
由图可知:甲乙温度计上10∘C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 ,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 ;甲温度计的示数为−15∘C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40∘C ;
体温计在构造上有一个细且弯曲的地方,叫缩口.它的功能是使水银能上不能下,即体温计的缩口使其上面的水银不能够自由回到玻璃泡中,需要借助外力把它甩回去.因此体温计离开人体,体温计内径内部的水银柱不会变化,所以能使它离开人体读数.
故答案为:−15∘C ;40∘C ;体温计在构造上有一个细且弯曲的缩口.
【答案】
1mm ,1.2×10−7,不能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
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
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甲型H1N1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所带口罩能否有效遮挡甲型
H1N1流感病毒,取决于口罩透气孔的宽度应小于病毒的直径,根据此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由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病毒所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图可知:成像的甲型H1N1流感宽度为3.60cm=0.0360m,即0.0360m÷300000=1.2×10−7m;而透气孔径为
3.0×10−7m大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宽度,所以不能有效遮挡甲型H1N1流感病毒.故答案为:1mm;1.2×10−7;不能.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6分)
【答案】
(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
实验是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的思想方法,
这样通过观察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振动强弱.
【解答】
解:(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
(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
(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
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