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中学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中学八年级(上)期中化学
试卷
一、我会选择(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燃烧液化石油、酒精挥发B.汽油挥发、植物的呼吸作用
C.牛奶变质、铁锅生锈D.木棍折断、西红柿榨成汁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B.熔点、沸点
C.还原性、可燃性D.密度、硬度
4.﹣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取少量液体
C.加热液体D.称取氯化钠
6.建设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
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D.雪碧饮料
8.“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从2000年6月起,新调整的空气质量指标中指出,影响空气质量的一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硫、氧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氮气、氧气
D.二氧化氮、氮气、可吸入颗粒
9.今年我市恢复了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以下是一些同学在这次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
B.在托盘天平上直接称量固体物质
C.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D.握住试管夹的短柄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
10.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使用催化剂可以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不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反应
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物质反应的速率
1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主要操作包括: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紧,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气管从水面取出.正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A.③④①⑤⑥② B.③④①⑤②⑥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12.下列有关氧气性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B.细铁丝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D.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13.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线,第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9mL;到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18mL B.大于18mL C.小于18mL D.无法判断
14.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纯净水D.高锰酸钾
15.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
A.手握试管,上下晃动B.手指拿住试管,用腕摆动
C.手握试管,用臂摆动D.拇指堵住管口,上下晃动
16.用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最好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细铁丝B.红磷 C.硫粉 D.木炭
17.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氧气+汞
D.铝+氧气氧化铝
1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后发现所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正确的是()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将红磷改为蜡烛再重做实验
C.实验中红磷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完全消耗
D.反应后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19.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所具备的物理性质应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凡是氧化反应一定不属于化合反应
二、我会填空(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5分.)
21.如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22.现有①四氧化三铁;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剩余固体③白醋;④加碘食盐;⑤冰水混合物;⑥蒸馏水;⑦啤酒;⑧加热KMnO4后的残余固体;⑨液氧;⑩“可口可乐”饮料.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
有.
23.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
A ,
B ,
C ,
D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5分)
24.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2)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进行(填“能”或“不能”).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
②在空气中(填“易”或“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燃烧.
(4)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25.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用的发生装置是,请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5)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氢氧化钙和固体氯化铵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同时得到氯化钙和水,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且极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
择.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中学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我会选择(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燃烧液化石油、酒精挥发B.汽油挥发、植物的呼吸作用
C.牛奶变质、铁锅生锈D.木棍折断、西红柿榨成汁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燃烧液化石油,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汽油挥发,分子间隔变大,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故B符合题意;
C、牛奶变质;铁锅生锈,二者都有新物质生成,故C符合题意;
D、木棍折断;西红柿榨成汁,物质形状变化,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正确;
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新物质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B.熔点、沸点
C.还原性、可燃性D.密度、硬度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A、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熔点、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还原性、可燃性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是化学性质,故C正确;
D、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4.﹣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压轴实验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此时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指针偏左,说明药品体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解答】解: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2g砝码,再向右移动0.5g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若指针偏左,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应减少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明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的药品质量药品时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取少量液体C.
加热液体D.
称取氯化钠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D、称取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防止污染腐蚀托盘.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
45°角.操作错误.
D、称取氯化钠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托盘上各放一张纸,氯化钠放在纸上.操作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托盘天平和酒精灯的使用,了解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及液体药品的取用的方法.
6.建设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的污染性考虑;
B、根据绿化工程的作用分析判断;
C、根据焚烧落叶会污染空气考虑;
D、根据汽车改用清洁燃料的意义判断.
【解答】解:A、煤和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就减少了空气污染,故A正确;
B、绿化工程是植树造林对空气有净化作用,防治扬尘污染,故B正确;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了空气,故C错误;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污染,也就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少污染的方法,主要是了解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实施绿化工程,汽车改用清洁燃料的含义.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
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D.雪碧饮料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
【分析】冰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生理盐水、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雪碧饮料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
A、冰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中至少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雪碧饮料中含有水和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8.“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从2000年6月起,新调整的空气质量指标中指出,影响空气质量的一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硫、氧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氮气、氧气
D.二氧化氮、氮气、可吸入颗粒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都是空气污染物;故A正确;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氮气、氧气都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
D、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9.今年我市恢复了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以下是一些同学在这次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
B.在托盘天平上直接称量固体物质
C.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D.握住试管夹的短柄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固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
【解答】解: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操作要领:试管直立,将胶头滴管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故A说法错误.
B.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固体物质时,称量前要调节天平平衡,称量时应“左物右码”,一些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需放在纸或玻璃器皿上称量,以防腐蚀托盘.故B说法错误.C.取用固体药品,首先试管要横放,用纸槽或药匙送到试管底部.故C说法正确.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手应握住试管夹的长柄,按短柄会导致试管脱落.故D说法错误.故选C.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0.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使用催化剂可以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不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反应
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物质反应的速率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
【解答】解: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B错误;
C、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C错误;
D、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即可正确解题.
1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主要操作包括: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
导管的胶塞紧,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气管从水面取出.正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A.③④①⑤⑥② B.③④①⑤②⑥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①⑤⑥②.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下列有关氧气性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B.细铁丝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D.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B、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不产生火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细铁丝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该选项描述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不产生白雾,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故选:B.
【点评】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要注意区分.
13.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线,第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9mL;到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18mL B.大于18mL C.小于18mL D.无法判断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仰视和俯视产生误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题,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解答】解: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9mL实际比29mL大;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实际小于11mL,所以倾出液体的体积是大于18mL.
故选:B.
【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进行解答.
14.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纯净水D.高锰酸钾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利用单质化合物的判定方法,以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定方法,来解答此题.【解答】解:A、空气是混合物,含有很多物质,其中含有氧气,所以含有氧气分子,故A 对;
B、二氧化碳是纯净物,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故B错;
C、水是纯净物,只含水分子,故C错;
D、高锰酸钾是纯净物,只含高锰酸钾分子,故D错.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单质化合物的判定方法,以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定方法,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
A.手握试管,上下晃动B.手指拿住试管,用腕摆动
C.手握试管,用臂摆动D.拇指堵住管口,上下晃动
【考点】玻璃仪器的洗涤.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洗涤试管时振荡的正确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6.用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最好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细铁丝B.红磷 C.硫粉 D.木炭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因此在测定空气成分时选用的物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该物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该物质是非气体状态的物质;对应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解答】解:A、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硫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了新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木炭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了新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