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研究生投案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研究生投毒”或许只是大学个案,但却是社会病症的一种投射。
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现实,显然投毒研究生已经病入膏肓。
而对待病人的社会解药在哪里,是我们必须去破解的谜题。
1.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学之间本该和睦相处,而“同室操戈”却显现出人性的残忍,无论投毒嫌疑人的动机如何,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是明确无误地摆在了整个社会面前,成为了一种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各种评论家还在抱怨教育体制有着种种不足,如果人们还对大学生就业状况存在着种种不满,那么在性命攸关的事件面前,那些似乎都已经不算什么了。
我觉得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有才无德。
关注知识教育却忽视了人格、身心、心理的教育;其次,功利主义。
很多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的目标。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目标也是为了就业或者考研、出国。
整个教育陷入了严重的功利化氛围当中。
第三,漠视生命。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尊严的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保护自我方面的教育,因此遇到矛盾的时候,学生可能就会采取非常过激的手段来处理,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家庭:多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多开设必修心理课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社会:创造自由、公平的竞争氛围,给学生以多元、个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实现多元选择。
2.压力过重: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人们一直将教育视作向更高社会阶层流通的重要通道,因为拼爹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条件,考试制度则相对公平。
这其实是一场教育赌博,几人欢喜几人忧。
现在很多普通家庭花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费用并不少于家庭的衣食住行,他们殷切地期望着子女能够有出息,通过高考、上大学然后找到一个好工作。
这是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投射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理,就有可能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
自杀、因为考不上公务员而疯掉、投毒等等,可能都是这种压力的不同表现而已。
学医者可能还有着更多的压力,医学学制较一般专业长、技术性更强,而且,现实的医学世界与书本上的医学知识,可能还存在着较大差别。
就前者而言,一位学子可能看到了医学的无能为力,又或是各种无序与不道德,而后者呢,学生们都受到了纯洁的医德伦理教育。
这两者的张力与冲突,有时也会变成一个人内心的压力,令其有一种分裂的感觉。
嫌疑人林某的微博上曾写道:“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好比带一个问路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跟他说,你找别人帮忙吧。
”主要靠大学生自己来调解,例如自我鼓励,理智化解不良情绪,合理发泄等等。
3.教育的失败:作为一个大学研究生,接受各种教育至少有十多年时间,然而如此长久的知识熏陶,如此耀眼的学校背景,却没有掩盖投毒学生人格教育上的苍白无力。
不管怎么说,从小学到大学,无数老师,十多年来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都没能将投毒学生的某种人格缺陷成功改变。
或许正是长期以来我们教育系统中以分数为主导的应试模式,造成了学生没有得到完善的人格教育,所谓除了智商,情商财商都一无是处。
一些高才生只是分数上的天才,却是为人处世上的白痴,经受不了一点挫折,遇到问题没有办法去自我解决,而是采取最极端的手段来报复他人和社会。
4.家庭的过失:当然这也不只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难道为人父母就不该扪心自问,自己在子女教育上做的如何。
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让民众经济收入、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
可是无论是穷是富,太多人沉迷于对财富的过度追逐,在无节制的快节奏生活中,忙得顾不上对孩子的教育。
除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外,强调孩子必须用分数来作为回报外,有多少精力投入到孩子的人格成长上,关心孩子青春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呢。
5.社会人文关怀的荒芜和缺失。
这不仅仅是校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有赖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