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需要协同“作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美食
需要协同“作战”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何丽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补钙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但如何正确补钙,很多人在认识方面还有不足。
其实,补钙不应该只是盯着钙片、骨头汤,或者维生素D,因为人体对钙的吸收和代谢与很多因素有关,一些看似与钙毫无关系的东西,恰恰对补钙、防治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摄入充足钙,又要注意饮食调配,为钙吸收创造良好环境,使营养素协同“作战”。
1.低钠饮食
钠来源于食盐和各种食物,在人体内可全部被吸收,一般情况下,体内不会缺钠。
据调查,我国居民平均每日摄入食盐高达12克(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6克/日的2倍),钠的平均摄入量每天高达6200毫克以上,远远超出每天适宜推荐量2200毫克。
相反,钙的平均摄入量每天仅389毫克,不到推荐适宜摄入量800毫克的一半,属于典型的低钙高钠膳食结构。
科学研究证实:钠摄入过多,可增加尿钙排泄,尿钠浓度(可反映钠摄入量)与尿钙排泄成正比。
长期低钙高盐膳食,会造成骨的高溶解,导致骨密度较低。
若同时摄入充足的钙和钾,可减少钠对骨健康构成的威胁。
【营养建议】尽量将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将家里的盐勺换成小号,减少酱油(5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味精、鸡精等用量,少吃或不吃盐渍或腌制肉、酱菜、咸菜以及咸味零食。
让孩子从小养成清淡的口味,为老年人烹制菜肴时,适当加入酸或甜的调料或配料,避免因味觉退化而摄入
过多盐。
2.高钾膳食
钾摄入的多少将影响钙平衡,调节尿钙的存留和排泄。
研究证实,膳食中增加钾摄入,可促进钙吸收,缓解较高的骨溶解,使骨丢失量减少,达到骨密度增高的效果。
相反,长期进食低钾膳食,会引起尿钠增加而促使尿钙排出,影响骨密度达到峰值(30~40岁的人骨密度达到一生中的最大值),并加快骨矿物含量的下降。
【营养建议】钾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2000毫克,因蔬菜和水果、豆类、奶制品以及肉、禽、鱼等食物中钾含量很高,要达到此推荐量并不难。
大多数蔬菜和水果,每百克含钾量在100~250毫克;豆制品、红薯、萝卜、百合、土豆、芋头、竹笋、黄花菜、洋姜、红枣、坚果等食物中含钾量较高,每百克含钾量达到300~500毫克;蘑菇、扁豆、蚕豆、各种干豆、葡萄干、杏子干、海带、紫菜、发菜等食品中,每百克含钾量高达800甚至上千毫克。
只要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每天1杯牛奶,200~300克主食,并适当加些粗粮,蔬菜和水果总量不少于500克,鱼、禽、肉、蛋摄入总量约130克。
这样的膳食谱,可以确保每天钾的摄入量达到2000毫克以上。
3.加镁饮食
成人体内镁的平均总含量约28克,其中60%~65%存在于骨骼中,与钙、磷一同形成骨矿补钙,
营养美食
物,是促进骨生长、维护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矿物质。
镁缺乏时,会减少钙在体内的存留,降低肠道和肾小管对钙的吸收,导致骨密度下降。
临床上,镁缺乏和骨质疏松常同时出现。
镁能将维生素D转化为更活跃的形式,对骨骼中的生物化学反应起重要的作用。
镁还具有缓冲作用,能中和谷类、肉类等酸性食品较多时体内所产生的酸。
当补钙引起便秘时,补镁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实验研究表明,膳食中镁的摄入量与全身的骨密度密切相关,若每天增加100毫克镁的摄入,全身骨密度增加约2%。
【营养建议】成年人每天镁的推荐摄入量为350毫克,近年来我国居民镁的平均摄入量约为每天310毫克,尚未达到推荐量。
在各类食物中,镁含量差别较大,绿叶蔬菜富含镁,粗粮、坚果、蘑菇、海带等含镁也较高,而肉类、淀粉类食物和牛奶中含镁为中等,精制食品含镁量都不高,通过饮水也可补充一定量的镁。
需要注意的是,膳食中的镁并不是越多越好,每天摄入量不应超过700毫克。
高镁饮食也有可能影响钙吸收,对骨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除了以上营养元素的协同作用外,如何高效地补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不论男女,每天都应该摄入800~1000毫克钙元素。
每天摄入充足的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和绿叶蔬菜,平衡膳食,避免菜肴搭配和烹调方法的单调性,就有可能长期不懈地坚持补钙。
同时,这些食物还能提供钾、镁和维生素D、B 12、K、E、C等,有利于骨骼健康。
膳食中充裕的蛋白质可增加钙吸收,适当增加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谷蛋白等)的摄入量可能对骨骼健康更有利。
奶制品对骨骼健康的促进作用不能单独地用其中某个成分进行解释,这些成分的协同作用大于各成分作用的总和。
每天喝500毫升牛奶,可补充约500毫克钙,加上一日三餐所提供的约400毫克钙,一天的钙摄入量就已足够。
倘若通过膳食不能摄入足够的钙(如有乳糖不耐受、食量较小等原因),可考虑补充钙剂。
不论服用何种钙剂,都应该与食物一起或饭后立即服用,以利于吸收。
在饮食上做个有心人,注意膳食搭配,让有利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素充分发挥作用,协同作战,同时配合适当的体力活动,一定能够使骨骼强壮起来!
吃粽子的贴心叮咛
□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范志红
马上就要端午节了,大大小小的粽子热热闹闹地涌上市场,但吃粽子的讲究您都了解吗?
粽子以竹叶或苇叶为皮,糯米为心,其实是个十分合理的搭配。
叶子不仅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功能。
另一方面,糯米性温,有暖脾胃的作用。
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
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
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粽子虽好,却并非人人适合。
首先,肉粽中虽然蛋白含量高,却含有大量的脂肪。
凡是质地柔软的熟肉,必定是脂肪含量偏高的,何况做肉粽常用的是五花肉。
血脂异常患者当然是要避免的,可以选择豆沙粽、小枣粽和八宝粽等品种。
甜粽呢,往往令糖尿病人担心。
其实,糯米本身血糖指数就过高,糖尿病人是应当避免的,无论有糖与否,都应当避免食用。
胃肠有病的人也得注意,粽子不易消化,容易引起食滞;尤其吃了油腻的食品之后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
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的人也应当少吃。
吃粽子,总体而言还是吃新鲜包出来的热粽子比较健康,不要把它放冷之后来回加热。
对于中老年人和体弱者来说,每次宜少吃一点,选小粽子,选里面含有粗粮薯类配料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
最好自己动手制作,吃刚包好的热粽子,既能享受传统食品制作的乐趣,在健康上又能比较安心。
另外,粽子属于主食。
如果吃了粽子,就要减少米饭、馒头、面包等其他主食的量,避免一日当中能量过剩,引起增肥问题。
在买粽子的时候也要注意,粽叶蒸后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发暗是正常的,不要选那种皮色鲜绿甚至蓝绿的粽子,那可能是经过硫酸铜处理的粽叶,安全性没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