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的道德精华对重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借鉴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仁”的道德精华对重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借鉴研究倡
武 琼倡倡 王 净倡倡
重庆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市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 400016【摘要】 我国在传统道德教育问题上“灌输方式”已成为基本模式,这种单一、僵化的灌输方式忽视了学生是一个自主能动地进行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髓,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在去其糟粕、汲取精华批判继承孔子思想的今天,孔子“仁”的道德精华对当代道德教育问题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通过孔子“仁”的道德精华与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创新性地结合起来,是当前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胆尝试,也是目前提高和改善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一次积极探索。
【关键词】 孔子;仁;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借鉴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06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186-02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而孔子“仁”学思想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对于孔子的仁学思想纵观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对其批判性继承的态度,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继承与发扬。
自古就有很多用来形容医务工作者高尚的职业情操,如“医乃仁术”、“妙手仁心”、“医者父母心”等,“仁”是孔子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1]。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对象,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孔子“仁”的道德精华中的“孝”是许多人学医、行医的动机与目的,成“仁”是能否作医生的评价标准。
1 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1.1 “仁”的含义 仁,二人相对为仁。
“仁者爱人”就是说,仁者是友爱别人,不是害别人,两个人在一起相处,最大的原则是互相友爱。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著名的“仁”的思想,“仁”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
“仁”学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以“仁”来规范人的道德品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证整个社会有序正常运转,孔子认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仁的内在本质,它既是每个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每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
1.2 成“仁” 孔子认为“成仁”是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有自己主体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只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
孔子把仁看作是为人修身立业之道,人要不断地追求和完善人的德行,达到儒家修养的最高境界,内有高尚的仁德,外有“济天下”的事业,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2 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 我国医学院校虽加强了医学生的道德教育,但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远远不够。
而我国在传统道德教育方式上“灌输”也已成为基本模式,这种单一、僵化的灌输方式忽视了学生是生命体、是一个自主能动地进行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以至于学生将道德教育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而不是自身主动追求、自觉完善的助体。
近几年尽管重庆地区医学院校也开始重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但现行的高校卫生人才道德培养模式对卫生系统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无论是在思想观念、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传统教育的烙印,重专业素质教育,轻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重成才教育,轻成“人”教育,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符。
孔子道德教育的内容包含很多,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弟(悌)、比、耻、刚、和、敬等[2]。
孔子“仁”的道德精华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涵,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乃至对全世界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可称为“孔子思想全球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大量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虽然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放眼中国文学和文化,但真正将孔子道德思想的精华系统地运用与国内、外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借鉴研究还不是很多。
2.2 以重庆地区为例,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重庆市某些医科院校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2.1 职业道德理论不足 从表1中可以看出,医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了解的情况中,有84.8%的医学生仅仅了解职业道德规范,但也有15.2%的医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知道很少或不了解;其中在对一些愿意配合的医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时了解到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并非自愿。
表1 医学生职业道德规范认知情况
职业道德
规范认知
频率
(次)
百分比
(%)
有效百分
比(%)
累积百分
比(%)非常熟知3111.411.411.4
一般了解10137.337.348.7
了解一些9836.236.284.9
知道很少3713.713.798.5
不了解41.51.5100.0
合计271100.0100.0
2.2.2 部分医学生职业意识和责任感淡薄 当前医学生职业意识大体上处于较为积极健康的状态,但在调查中发现仍有较大一部分医学生的职业意识处于茫然、淡薄状态,更无从谈责任意识。
部分医学生责任和职业意识淡薄导致了这部分医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主动,态度不够端正就容易为从医后职业道德缺失埋下隐患。
2.2.3 人际沟通能力欠缺 就调查结果情况,见表2,17.7%的医学生缺乏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医生职业语言和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倾听能力方面也有7.7%的医学生偶尔发生倾听错误,这样很容易导致做错事对今后执业与人沟通带来不利;9.2%的医学生表示遇见病人时不会主动招呼或问候。
医科院校仍在延用传统的道德教学模式,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替代,从而忽略了职业道德水平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表2 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
频率
(次)
百分比
(%)
有效百
分比(%)
累积百
分比(%)能运用职业语言和病人良好沟通4817.717.717.7有很好的倾听能力7025.825.843.5
会主动招呼或问候病人10739.539.583.0
偶尔会发生倾听错误217.77.790.8
不会主动招呼或问候病人259.29.2100.0合计271100.0100.02.2.4 部分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识程度不够 在对医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大多数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还有部分医学生不够关注,使得医学生在与病人交往中缺乏应对策略。
从调查来看,我国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而我国医学教育的特点明显存在着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人文教育的缺失。
·6816·
2013·11(上)
中国保健营养
CHINAHEALTHCARE&NUTRITION
立项课题
倡倡倡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课题“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孔子道德思想的精华对重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借鉴研究′”(2012-YD-2)中的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武琼(1986-),重庆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王净,E-mail:878124857@qq.com.
3 孔子“仁”的道德精华对重庆市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趋多元化,职业道德水平已成为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我国卫生事业中,提高医疗职业道德水平是当前发展卫生事业的核心内容,而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3]。
针对目前重庆市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存在的问题,结合孔子思想中“仁”的道德精华对加强医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
3.1 “为仁由己”学习、思想出于自愿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4]意思是说实行仁(或做到仁)主要在于自己,哪里是在于别人呢。
孔子认为求仁是要靠自己的内在本质和根据,实行仁(或做到仁)完全是人的内在要求,而不是任何外力的强迫或强加所能奏效的。
孔子在教育弟子和对自己要求时特别重视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伦理观上,他强调各种道德观念的实行,都应基于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医学生作为将来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要求每个有志学医、从医的医学生,首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一个端正的学习动机。
在道德修养问题上,最忌主观不努力,自己不长进却总是找客观还怨天尤人。
“为仁由己”的思想表现了孔子对自觉性的高度赞扬,确定了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教育观,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方法来培养贤人;还表明了孔子对主动性的强调,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密切联系的,有了仁的自觉才会产生为仁的主动性,而有了为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目的就可以达到,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5],就是这个意思。
而医学院校在教育医学生的同时也要引导医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领悟,促进医学生对职业道德素养的反思,不断培养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提高个人道德品质的思想,自愿提高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将被动内化并转化为追求个人高尚职业道德品行的自觉和主动性,奠定自己在今后医疗工作中的新形象。
医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才能建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自信并有更高的追求标准,才会自觉养成其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
3.2 通过“仁”的实践活动和人文精神来培育 孔子倡导弟子通过仁的实践活动,理性地认知现实世界,在“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而获得精神上高尚的愉悦感受和心灵上的满足安慰,并以此来实现自我理想。
医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深入医院,了解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在工作岗位中亲身实习体会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医院作为医学生后期教学在临床中进行职业医德教育,医学生可以通过开展临床教学、组织讨论、分析违反医德医规的案例、探讨发生医患矛盾的成因等使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
孔子的儒家思想有丰富而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他仁学的主要内容是人,以人为本,以人为自己思考的核心,而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承认人的存在、关心人的生活、正视人的欲望要求。
在医患矛盾逐步升级的同时,医生缺乏人文素养也是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刻不容缓。
首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使教师在培育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一定的影响作用;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增开医学人文研讨会、医学人文论坛等;最后,构建人文素质评价体系,将人文素质测评纳入学生临床技能学考评中,将医学生在临床技能操作实验课及临床实习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等作为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
3.3 用“仁爱”精神来处理医患问题 孔子用孝悌作为行“仁爱”的开始,认为应该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种爱亲之情推广开;“泛爱众,而亲仁”,做到能够爱朋友、爱周围的更多人。
孔子仁的道德精华中,孝是一切伦理的根本,有了孝行就有人与人之间的谦让与诚信,有孝心的医务人员一般都会有良心善行,接诊患者充满爱心。
孔子说到“君子学道则爱人”,一切皆以“仁”的标准要求来约束和完善自己,达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按照“仁者爱人”的说法,仁的基本含义应落实到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上面,具体到职业道德中,尊重患者人格、平等对待每个患者,就是要用爱心接诊每个患者,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我们要辩证地继承、发展传统的儒家思想,把医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培育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自身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把医疗领域建设成一片和谐的净土,给更多需要救助的人帮助,只有关心和关爱、没有功利和仇恨。
参考文献
[1] 金良年.论语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0.
[2] 论语[M].
[3] 文历阳.全民健康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
[4] 论语·颜渊[M].
[5] 论语·述而[M].
营养咨询门诊对175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问卷调查
结果分析和治疗对策倡
孙海嵩1倡倡 廉 坤2 彭建志1
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云南 昆明 650000;
2.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 通过设计和分析糖尿病患者问卷调查,研究不良的饮食习惯、活动强度、心理因素、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家族遗传因素和自身综合素质(自身的生活态度)等与糖尿病的关系。
方法 设计问卷调查表,选择175例糖尿病患者独立完成问卷调查表,并对问卷表进行分析。
结果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确实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生活方式的优良与糖尿病个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结论 规律的饮食、适量的锻炼、健康的心理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 糖尿病;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分析;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0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187-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较十多年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和改善,随之而来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呈上升趋势,其中在成年及以上人中患糖尿病的发生率更是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患糖尿病的发病病人已突破9000万人。
现代医学至今虽还未真正找到糖尿病的最终发病原因,但一些不健康(或是已过时的)的生活方式能助长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比如不良的饮食习惯、活动强度、心理因素、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家族遗传因素和自身综合素质(自身的生活态度)等。
我科营养咨询门诊从2001年开诊以来,所接待的人员有近五成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或是为如何防治糖尿病而来咨询的。
我科咨询门诊从2009年到2012年间对175例仅患糖尿病的患者发放“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问卷调查表”进行书面调查,调查结果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2月———2012年10月,连续收集175例我科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03例,女72例。
男性50-83岁,平均年龄(62.47+
·7816·
立项课题
中国保健营养
CHINAHEALTHCARE&NUTRITION
2013·11(上)
倡倡倡基金项目: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基金项目(2012WS0088)。
作者简介:孙海嵩,男,1969年,中级主管营养师,主要从事临床疾病的营养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