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_创新练习_8下_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卷
(总分:60分时间:60分钟)
(一)沈约传(8分)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

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遂博通群籍,善属文。

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洲,
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

兴宗常谓
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
之。


译文
沈约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都不放下书卷。

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

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

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

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

蔡兴宗常常对他的几个孩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
闻其才而善之
A.闻/其才而善之
B.闻其/才而善之
C.闻其才/而善之
D.闻其才而/善之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恐(担心)
(2)闻(听说)
3.用现代汉语写出“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的大意。

(2分)
(沈约)坚定志向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
不知疲倦地读书。

4.文中说沈约“昼夜不释卷”,那么他在“昼”与“夜”是怎样读书的?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1分)
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5.文章主要记叙的是沈约好学的事迹,为什么要写蔡兴宗呢?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2分)
从侧面突出沈约才华出众,受人敬重。

原因:沈约志向坚定,一心向学。

(二)王著教帝学书(9分)
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
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
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翻译: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太宗在处理政物之余,喜欢练习书法,曾经数次让内侍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王著品评,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好,于是太宗更加用心地去练习。

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

有人询问王著的用意,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就很好了,但如果马上说书法写得好,恐怕皇上不再会像原来一样用心了。

”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

[1]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D )(1分)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A.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B.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C.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D.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数(多次)
(2)益(更加)
8.说说“又以问著,对如初”的意思。

(2分)后来又拿他写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和先前一样。

9.你认为“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一方面是太宗皇帝的勤学苦练,另一方面则是王著的严格要求、精心诱导。

10.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读完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2分)
王著是一个性格耿直(不随意奉承)、要求严格、尽职尽责、深谙诱导之方的人。

启发:示例:①学习要勤奋,更要有恒心,坚持不懈,终究会有所得。

②严师出高徒,外因起
着重要作用。

(答案不唯一)
(三)喜雨亭记(节选)(8分)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
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
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
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
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名(取名)
(2)相与(一起)
12.苏轼建造的这座亭子以“喜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分)造亭时,一个月未下雨,大家都非常担忧,三个月后,下了几场透雨,大家都非常高兴,正好这时亭子造好了,所以就取名为“喜雨亭”。

13.第一段中作者援引了历史上的三件事,意在说明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
分)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14.第二段中“庆”“歌”“忭”这三个词表达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高兴。

(四)(9分)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

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

登政和五年进士
第。

王黼、朱勉皆欲婚之,力辞。

宣和中,为秀州司录。

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

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

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

”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其后秀军叛,纵掠郡民,无一得脱,惟过皓门曰:“此洪佛子家也。

”不敢犯。

翻译: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年时即有奇特的节操,慷慨激昂有经略四方的志向.中政和五年进士第.王黼、朱面力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他极力推辞.
宣和年中,任秀州司录.发生洪灾,民众大多失业.洪皓报告郡守请求自任救荒事务,开仓降价卖粮给民众.民众突然涌聚,洪皓害怕他们发生纠纷争斗,于是用青白色旗帜将他们分别开来,并用颜色在其手上做出识别的记号,命令严格而恩惠遍及每一位民众.浙东向朝廷运送的粮食经过城下时,洪皓报告郡守扣留下来,郡守不答应,洪皓说“:我愿以一条性命换取十万人的生命.”人人对他切骨感激,称他为“洪佛子”.后来秀州士兵反叛,抢掠民众,无一人得免,只有经过洪皓家门时说“:这是洪佛子的家.”不敢侵犯.
1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1分)
慷慨有经略四方志
A.慷慨/有经略四方志
B.慷慨有/经略四方志
C.慷慨有经略/四方志
D.慷慨有经略四方/志
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辞(推辞、谢绝)
(2)集(聚集)
17.说说“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的意思。

(2分)
我愿意用我一个人的生命换取十万人的性命。

18.秀州太守为什么不同意将纲米扣留下来发放给灾民?(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因为是向朝廷进贡的大米,太守不愿承担责任(担心朝廷降罪,影响自身前途)
19.请你谈谈洪皓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洪皓是一个有正直的节操、远大理想,不依附权贵,办事有方,敢于承担责任,爱护百姓的人。

(四)右溪记(9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
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
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
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
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
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铭石上,彰示来者。

白话译文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
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20.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是(A)(1分)
遂命之曰右溪
A.遂/命之曰右溪
B.遂命/之曰右溪
C.遂命之/曰右溪
D.遂命之曰/右溪
2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名(说出)
(2)胜(优美)
22.说说“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的意思。

(2分)
这条溪若果在山里,那么应该是闲逸的人和隐退的人所游览的地方。

23.右溪的景色如何?请用原文回答。

(2分)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24.读完全文,说说你若进入右溪游览,会有怎样的感受。

(2分)
感受到大自然的清幽奇巧,宁静而有生气,和美幽妙。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翻译: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

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

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
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

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

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六)黄冈竹楼记(8分)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皆竹楼之所助也
A.皆竹楼/之所助也
B.皆/竹楼之所助也
C.皆竹楼之/所助也
D.皆竹楼之所/助也
2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吞(看尽)
(2)状(描述)
27.用现代汉语写出“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的大意。

(2分)
除了大江和高山之外,只看到风中的白矾,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罢了。

28.本文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远吞山光,平挹江濑;暗示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谪居。

(2分)
29.本文与《小石潭记》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

(1分)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凉之景;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消遣世虑之情(或:排解谪居之忧)。

(七)
张齐贤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不问尔。

后齐贤为宰相,门下皆班行,而此奴竟不沾禄。

相遗何也?”齐贤悯然语曰:“尔忆盗吾银器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

吾为相宜激浊扬
清,敢以荐盗?念事吾久,与钱三百千,汝去别反择所安。

盖吾既发汝平日,汝宜愧而不可留也”。

奴震骇,泣拜而去。

翻译:张齐贤举行家宴,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

后来,齐贤任宰相,他家的仆人按不同的地位封了官,只有这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

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流泪向齐贤请求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您为什么独独遗忘了我呢?”齐贤同情地说:“你还记得偷我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告诉过别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

我现在位居宰相,应该斥恶扬善,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考虑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给你三十万钱,你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身吧。

我既然揭发这件过去的事,你也应该自己感到惭愧无法再留下。


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

(七)张齐贤家宴(9分)
30.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1分)
汝宜愧而不可留也
A.汝/宜愧而不可留也
B.汝宜愧/而不可留也
C.汝宜愧而/不可留也
D.汝宜愧而不/可留也
3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熟(仔细)
(2)悯(同情)
32.用现代汉语写出“某事相公最久,乃独相遗何也”的大意。

(2分)
我侍奉你的时间最长,为什么竟独独
遗忘了我呢?
33.张齐贤的家奴始终不被提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分)
(1)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

(2)吾为相宜激浊扬清,敢以荐盗?
34.根据文中的叙述,你觉得张齐贤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既是一个富有仁爱之心,宽容大度的人;又是一个在官场激浊扬清,为官正直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