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研究例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研究例谈
当前,学校对于“考试评价”更多的关注点是评价方式,而对于“考试命题”的研究却极少。
这种现象导致了评价与教学的脱节,使得评价无法发挥应有的导向、检测、激励、改进等作用。
虽然基层教研员对于考试命题有所思考和探索,但是他们的作用往往只是提供一份期末终结性评价的试卷,没有对教师进行考试命题的培训与指导。
本文对考试命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希望能够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发。
一、考试命题的方向
基础性是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该力求体现的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因此,小学语文考试的命题应该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基本过程方法、基本态度情感等。
综合性是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该力求体现的方向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设”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
出整体性和综合性,并把评价的内容具体化为五个方面(识字写字、阅读、作、口语交际、综合性研究)。
虽然口语交际和综合性研究很多时候难以也没有必要通过书面考查来反映,但是书面考试考查的主要是识字写字、阅读、作,对这三块内容的命题应该努力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在有限的试题中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造性是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该力求体现的方向之一。
命题应该力求有创意,摒弃过去那种机械、专制、沉闷的内容,体现语文研究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生活性是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该力求体现的方向之一。
考试内容的设计应该具有真实性、情景性,以便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表达能力,努力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
趣味性是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该力求体现的方向之一。
形式的趣味性主要包括卷面活泼,命题语言轻松,富有亲和力、鼓励性等;内容的趣味性,一方面是指题型丰富,以不断刺激
学生的大脑,提高学生答题的兴趣,启迪心智,另一方面是指内容开放,让考试的过程也成为研究的过程。
二、试题内容编制思路
知识与能力融合是小学语文考试试题内容编制的重要思路之一。
在编制试题时,应该将知识与能力融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
掌握语文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语文能力。
因此,在命题时,应避免把知识点的考查细碎化、机械化。
尽可能使所出题目与对能力的考查相融合,使学生摆脱“做死题、死做题”的窘状。
例如,对“修辞手法”这
一知识点的考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法、修辞知
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力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题例:读下面这段话,选填合适的比喻成分,并按提示写比喻句。
天山的雪峰令我们神往。
请用几个比喻描绘雪峰大雪漫天飞舞的景象。
(可以是课内外积累的语句)这道题所考查的是学生的多种能力:透过语言文字认识事物、想象事物的能力,运用恰当的比喻把事物描述生动、具体的能力,品味词句的能
力。
这样的命题着眼于对修辞作用的感悟,语言的积累与表达,突破了对修辞知识的考查。
再比如对句式的考查,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句式。
目的之一是增强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感悟句子的能力。
目的之二是使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与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对于句式的考查,过去的命题多是提供一个句子,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或几种说法。
这样的题型检测的只是技术层面的能力,而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实现运用的能力。
我们祖国的语言很丰富,一种意思有多种表达方式。
但是,正所谓“语随境生,语随情生”,同样一个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最合适的表达往往只有一种。
因此,命题应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准确流畅地表达的能力。
积累怎么考呢?还是要以积累的目的为出发点与归宿。
积累的目的一是丰富语言的内储,从而丰富语言的表面,比如词语的积累等;二是培养语感,厚实语言与文化底蕴,比如古诗
词的积累等。
当前,积累内容的命题跟以往相比,有了比较明显的转变。
题例:根据句子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自不量力回天乏术
调兵遣将足智多谋
变幻莫测不计其数
在命题时,应该注重积累与运用并重。
这样的命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