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思维从疑问开始”。

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此,我们要重视历史课堂上的提问,
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倡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新,从而
提高自身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提问;原则;技巧
堂提问是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

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要使提问有效,教
师就要深化对历史教材的理解,在备课前充分运用教材设置问题情境,激
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设置有效的问题呢?
一、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即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含有一定的思维量,能够引导学生在
思维的广阔空间中遨游,这是历史课堂提问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这就要求
提问要有新意,尽量摒弃那些平庸、刻板的提问,但又不能削弱双基,而
是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兴趣性原则
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使人集中注意力,能促进思
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设计的提问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否有
情趣和吸引力,是否能使学生愉快的接收教育。

历史课堂提问从内容到形
式都要刻意求新,平中出奇,使学生在生疑、解疑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并体会到积极思维的快乐。

3.可接受原则
即历史课堂提问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
和接受能力。

提问要深浅适度,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设问要针对优、差
学生及一些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发挥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4.循序渐进原则
即要求历史教师按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地设计问题。

历史提问一般可分为识记、理解、推理和评价四个层次,四个层次各具功能,教师应根据学生年级高低,有
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学生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由低层次向
高层次发展。

二、有效提问的技巧
1.在教学过程中故设障碍,诱导学生思维
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

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

例如:在讲授完“戊戌变法”
这一内容后,可如下设问:“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以谭嗣同为首的资
产阶级维新派却用鲜血唤醒了国人,开启了以后解放的闸门,这该如何理解?”“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而我们前边已学过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
改革,他们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改革,对
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
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抓
住了学生求知的心理,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面向全体,分层设疑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好、中、差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

不能只局限于少数优秀生。

如果只提问少数学生而冷落大多数学生,他们就觉得老师偏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

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

问题可分为记忆型的、理解型的和应用型的。

如关于鸦片战争的问题,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而对中等生则可以问"引起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禁烟运动吗?对优等生就可以问"有人说如果没有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请用史实加以评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层次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3.课堂提问难度适宜
历史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拔动学生求知的心弦,因此,在新课标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太难会超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学生“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

教师提出的历史问题必须是班中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回答的,是学生在开动脑筋的情况下,“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

如果历史问题过于难,或者过于深,那么只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无动于衷。

所以说,历史教师在新课标的历史教学的提问中应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注意把握问题难度的尺度。

4.鼓励学生,教会学生发问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关心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炮的型号、炮口直径、各国死亡人数;秦始皇严刑酷法中的12种死刑除车裂、腰斩外的其他刑法的种类、名称;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如杀了一个诸侯,军功和杀普
通的士兵一样吗?……之类问题。

尽管出于个人喜好就事论事,但有的已
表现出独创的色彩,教师应加以鼓励和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风,放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避免强迫依从、嘲笑讽刺的“家长作风”。

总之,优化历史课堂提问,注重历史课堂提问的技巧,有助于培养学
生思维品质,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它既是使学生从
“知识型”向“智力型”转化的关键之举,又是学生“深入的阶梯,长进
的桥梁,触发的引信,觉悟的契机”,是历史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认真研究和探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