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刑法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共计 20分,每小题 1分
1、甲在 1998年 5月 5日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对这个犯罪行为,旧刑法规定的刑罚较轻,新刑法规定的刑罚较重,根据有关规定,甲的犯罪行为适用:(D 。
A 、根据从旧原则,适用旧刑法。
B 、根据从新原则, 适用新刑法。
C 、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旧刑法。
D 、不涉及刑法溯及力问题,直接适用新刑法。
2、下列各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 (B 。
A 、侵占罪 B 、伪证罪 C 、行贿罪 D 、生产销售假药罪
3、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李某家中的一头牲畜。
张某 (A 。
A .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B .因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 .应负过失杀
人的责任 D .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4、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 实际销售金额 5万元以上, 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应定 (B 。
A .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 B .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 .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D . 生产、销售劣药罪
5、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应定 (D 。
A .保险诈骗罪 B .故意杀人罪 C .诈骗罪 D .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
6、联防队员甲见乙形迹可疑,将其带回办公室吊打讯问,致乙重伤。
甲的行为
(C 。
A .构成刑讯逼供罪 B .构成暴力取证罪 C .构成故意伤害罪 D .构成故意伤害罪,并应从重处罚
7、甲购得警服一套。
于是身穿警服,在公路上拦截过往的外地车辆收取罚款,共计 2万余元。
甲的行为 (C 。
A .构成招摇撞骗罪 B .构成敲诈勒索罪 C .构成诈骗罪D .构成抢劫罪
8、甲趁乙不备,夺走乙内装 3000元现金的手提包。
因用力过猛,乙被带倒在地,摔成重伤。
甲的行为 (B 。
A .构成抢劫罪 B .构成抢夺罪 C .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D .构成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是 (D 。
A. 一般主体B.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 公司、企业的主管人员D. 国家工作人员。
10、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
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属于 (B 。
A 、纯正的不作为犯
B 、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C 、纯正的作为犯
D 、结果加重犯
11、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甲的行为属于 (B 。
A 、预备犯 B 、实行犯 C 、帮助犯 D 、未遂犯
12、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
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D 。
A 、属人原则
B 、保护原则
C 、普遍管辖原则
D 、属地原则
13、想象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 (D 。
A 、只触犯一个罪名 B 、只造成一个危害的结果 C 、只侵犯一个客体 D 、只有一个行为
14、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
(B 。
A 、按照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先执行罚金,剩余部分再支付民事赔偿 B 、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剩余部分再执行罚金 C 、以犯罪分子的财产为限,民事赔偿和罚金各占 50%D 、先执行罚金,民事赔偿部分暂缓支付
15、连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 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3年。
的数罪并罚时应当采用 (C 。
A 、限制加重原则 B 、并科原则 C 、吸收原则 D 、相加原则
16、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D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相适应原则
C.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D.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17、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种的是 (B 。
A. 有期徒刑 B. 罚款 C. 无期徒刑 D. 驱逐出境
18、法定最高刑为 10年的,追诉时效期限为 (C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
年
19、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D 。
A .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 .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 .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 .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20、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显著区别在于 (B 。
A .犯罪客体不同
B .犯罪对象不同
C .犯罪方法不同
D .犯罪主体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 (共计 20分,每小题 2分
1、广义上的刑法包括 (ABC 。
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法规范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2、导致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因素有 (AD 。
A 、行为人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B 、行为人又聋又哑
C 、行为人系醉酒人
D 、行为人患精神病
3、 (BCD 致人死亡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
A.非法拘禁B.司法工作人员刑讯逼供C.司法工作人员暴力取证D.监管人员虐待被监管人
4、私分国有资产的犯罪主体是 (ABC 。
A.国家机关B.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C.人民团体D.社会团体
5、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
甲和乙属于 (BD 。
A 、必要共犯 B 、任意共
犯 C 、简单共犯 D 、复杂共犯
6、按照刑法的规定,不得假释的犯罪分子包括 (AD 。
A 、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5年的某甲 B 、因受贿罪被判处 10年有期徒刑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3年的某乙 C 、因贩卖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某丙 D 、因构成累犯而被从重处罚判处有期徒刑 7年的某丁
7、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冲突的有 (BD 。
A. 未成年人处罚从轻B.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C. 轻法溯及既往 D. 重法溯及既往
8、成立不作为,要求的条件包括 (ABC 。
A. 有作为义务 B. 具备作为的可能性
C. 没有作为
D. 没有作为与结果发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9、醉酒的人犯罪, (AB 。
A. 应当负刑事责任 B. 应当承担完全责任 C. 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D. 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10、可以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形有 (ABC 。
A. 判决前发现数罪的 B. 刑罚执行中发现漏罪的 C. 刑罚执行中又犯新罪的 D. 刑罚执行完毕之后发现漏罪的
三、填空题 (共计 27分,每空 1分
1.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 (应当交公而不交公 , (数额较大的,依照贪污罪定罪处罚。
2.分裂国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组织、 (策划、 (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3.根据解释的效力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4.捏造 (犯罪事实 ,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 (受刑事追究 ,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
5.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 (走私 (罪罪和 (妨害公务 (罪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6.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以各种方法 (掩饰、 (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7.参加 (间谍组织或者接受 (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或者为敌人指示 (轰
击目标 ,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间谍罪。
8.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 (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 (签订、 (履行合同过程中, 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 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9.明知是 (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 (财物 ,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窝藏、包庇罪。
10.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 (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
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 (麻醉药品和 (精神药品。
11.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 (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 (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 (3个月未还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12.玩忽职守罪的主体只能是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四、名词解释 (共计 12分,每小题 3分
1、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2、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者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索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3、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4、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五、简述题 (共计 15分,每小题 5分
1、假释的适用条件
假释的适用条件是:(1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了一定刑期的犯罪分子。
但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执行刑期的限制。
(3假释只适用于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
(4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绑架、强奸、抢劫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2、我国刑法对特殊防卫权是如何规定的?
答:所谓特殊防卫权,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后果的, 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此条规定,实施特殊防卫,首先必须具备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同时还必须针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而且这些犯罪还必须严重危及到人身安全,否则,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后果的, 仍然属于防卫过当,依法负刑事责任。
3、何谓“先并后减”?
所谓的“先并后减” , 是指在行为人刑罚执行过程中或者假释考验期间, 发现漏罪, 对漏罪单独进行判决, 然后与原判决进行并罚,最后再将原判决已经执行的刑期从新判决中进行折减以决定剩余刑期的数罪并罚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 (共计 6分
某汽车司机在马路上开车正常行驶,突然从胡同里闯出一骑车青年与汽车车头成直角相撞,造成骑车人死亡、自行车毁坏的后果。
问:骑车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与司机的开车行为有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答:严重后果与司机的行为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因为:(1司机正常行驶并不违章,当发现骑车青年时已与其相撞, 无法避让和减速, 因此司机主观上也没有罪过。
对司机来讲属意外事件; (2这起事故的责任, 应完全由死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