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P浓度
160 在自然呼吸或人为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不变时,对心血管活动影响有明显差异的反射活动是
A 压力感受性反射
B 心肺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C 化学感受性反射
D 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E 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161 下列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中,能使血压升高的是 A 刺激窦神经传入纤维 B 牵拉右心房 C 扩张膀胱 D 低频低强度刺激骨骼肌传入N E 高频高强度刺激皮肤传入N
39
2+
162 下列各种物质中,不能直接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是 A 肾素 B 血管紧张素Ⅱ C 血管紧张素Ⅲ D 内皮素 E 血管升压素 16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底物是 A肾素 B 血管紧张素原 C 血管紧张素Ⅰ D 血管紧张素Ⅱ E 血管升压素Ⅲ
164 能刺激后缘区和穹隆下器等脑内室周器引起渴觉的是 A 血管升压素 B 血管紧张素 C 内皮素 D 肾素 E 心房钠尿肽
165 下列各种物质中,主要通过神经分泌起作用的是 A 血管升压素 B 内皮素 C 心房钠尿肽 D 血管紧张素Ⅱ E 醛固酮
166 主要有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是 A 肾素 B 肾上腺素 C 去甲肾上腺素 D 血管紧张素Ⅱ E 醛固酮
167 下列各项中,与组织液生成无关的因素是 A 毛细血管血压 B 静脉
压 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 血浆晶体渗透压 E 组织液净水压 168 在下列各血管中,血压波动最大的是
A 主动脉
B 股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微静脉
E 腔静脉 169 我国健康成年人在安静时的动脉收缩压为 A 80-120mmHg B 100-120mmHg C 90-140mmHg D 120-150mmHg E 60-120mmHg
170我国健康成年人在安静时的动脉舒张压为 A 60-80mmHg B 60-90mmHg C 50-100mmHg D 70-100mmHg E 60-120mmHg
171 如果外周阻力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大,则动脉血压的变化是A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B 收缩压不变,舒张压升高 C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 D 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明显 E 舒张压升高比收缩压升高明显
172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降低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A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B 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明显 C 舒张压升高比收缩压升高明显 D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 E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不变 173 下列各项中,能使动脉脉搏波上升支变得平缓的是
40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2.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A
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
3.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D防御反射E基础代谢4.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5.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B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C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D器官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6.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液7.内环境中最活跃的分子是
A组织液B血浆C细胞外液D脑脊液E房水8.内环境的稳态
A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B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C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D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的必要条件E依靠体内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
9.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
A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稀释血浆蛋白浓度E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10.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
A 保持内环境稳定 B克服呼吸困难 C 缓解机体缺氧 D适应心功能改变 E 适应外环境改变 11.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的改变是 A 水重吸收增多
B Na-H交换增多
C Na-K交换增多
D NH3分泌增多
E HCO3重吸收减少 12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3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 14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快速而精确 B 固定而持久 C缓慢而弥散 D 灵敏而短暂E 广泛而高效
15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D 自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6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迅速,短暂而准确B 快速,高效而固定 C缓慢持久而弥散 D缓慢低效而广泛 E灵敏短暂而局限
17 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与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神经分泌调节 D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8 非自动控制见于
A 排尿反射
B 应激反应 C体温调节 D分娩过程 E 血液凝固
19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内的 A非自动控制调控B负反
馈控制调控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自主神经调节
20 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出现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节或控制作用?
A 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正反馈控制 D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21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 A非自动控制 B 负反馈控制系统 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E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22 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 A非条件反射 B非自动控制 C 正反馈控制
2
-+
+
+
+
D 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23 与反馈相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
A 快速生效 B产生震荡 C无预见性 D适应性差 E不会失误名词解释
1 internal environment
2 homeostasis
3 nervous regulation
4 refle_
5 humoral regulation
6 autoregulation
7 negative feedback
8 positive feedback
9 feed-for型Ach受体 E G-蛋白偶联受体 17 终板膜上Ach受体的两
个结合位点是
A两个α亚单位上B 两个β亚单位上 C 一个α亚单位和一个β亚单位上D一个α亚单位和一个γ亚单位上 E一个γ亚单位和一个δ亚单位上 18 由一条肽链组成且具有7个跨膜α-螺旋的膜蛋白是 A G-蛋白 B 腺苷酸环化酶 C 配体门控通道 D酪氨酸激酶受体 E G-蛋白偶联受体
19 以下物质中,属于第一信使是 A cAMP B IP2+3 C Ca D Ach E DG
20.光子的吸收引起视杆细胞外段出现超极化感受器电位,其产生的机制是 A Cl-内流增加 B K+
外流增加 C Na+
内流减少 D Ca2+内流减少 E 胞内cAMP减少 21.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配体是
A心房钠尿肽 B 乙酰胆碱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2 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是
A 心房钠尿肽
B 乙酰胆碱
C 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3 即早基因的表达产物可
A 激活蛋白激酶
B 作为通道蛋白发挥作用
C 作为膜受体发挥作用
D 作为膜受体的配体发挥作用
E 诱导其他基因的表达 24 静息电位条件下,电化学驱动力较小的离子是
A K+
和Na+
B K+
和 Cl- C Na+
和Cl- D Na+
和 Ca2+
E K+
和Ca2+
25 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是 A Na+
B K+
C Cl-
D Ca2+
E Mg2+
5
E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淋巴回流量约120ml/h 63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血管紧张素Ⅱ D 血管升压素 E 缓激肽
64 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血管升压素 D 谷氨酸 E γ-氨基丁酸 65 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源于
A 脊髓中间外侧柱
B 脊髓前角
C 延髓疑核
D 星状神经节
E 颈交感神经节 66 心交感神经兴奋后,可引起
A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
B 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
C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增强
D 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增强
E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减弱67 心交感神经兴奋后,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是 A 肌质网释放Ca2+
减少 B 肌质网对Ca2+
的摄取减慢
C 自律细胞4期If电流减少
D P细胞动作电位0期速度和幅度加大
E 平台期Ca2+
内流减少
68 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支配最弱的组织是
A 窦房结
B 房室交界
C 心房肌
D 房室束
E 心室肌 69 心迷走神经节后神经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血管升压素
D 谷氨酸
E γ-氨基丁酸
70 心迷走神经兴奋后,可使
A 心房肌收缩能力增强
B 心肌细胞内cAMP增加
C 窦房结细胞IkACh通道激活
D 自律细胞4期If电流增加
E 房室交界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抑制 71 心迷走神经兴奋后,可引起
A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
B 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
C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增强
D 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增强
E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减弱
72 下列那种物质对心脏有正性变力作用
A cAMP
B 血管活性肠肽
C cGMP
D 腺苷
E Mg2+
73 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31
A 去甲肾上腺素
B 乙酰胆碱
C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D 阿片肽
E 谷氨酸
74 下列各类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 A 主动脉 B 微
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微静脉 E 大静脉 75 下列各器官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 A 冠状动脉 B 脑血管 C肾血管 D 骨骼肌血管 E 皮肤血管 76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兴奋引起的反应是
A 心率减慢
B 循环系统阻力降低
C 回心血量减少
D 血压降低
E 所支配的器官局部血流增加 77 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起源于
A 脊髓中间外侧柱 B延髓疑核 C延髓孤束核 D 延髓尾端腹外侧部 E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78 下列有关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感受器是颈主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B 感受器能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
C 在心动周期中,传入冲动频率随血压波动发生周期性变化
D 反射中枢是延髓孤束核
E 当传入冲动增多时,所有传出神经的冲动都减少 79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
A 减慢心率
B 增加冠脉流量
C 降低平均动脉压
D 重新分配各器官血流量
E 稳定快速波动的血压 80 动脉血压升高时,下列哪项不是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效应 A 心交感紧张性减弱 B 心迷走紧张性加强 C 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减弱 D 交感舒血管紧张性加强 E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81 压力感受性反射
A 平时不起作用
B 只起降压作用而无升压作用
C 主要对动脉血压进行调节
D 随动脉血压水平升高而敏感性增强
E 对心率几乎没有影响作用
82 下列那种情况会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A 动脉血压降低 B 情绪激动
C 失血
D 慢跑
E 从直立位变为平卧位
83 副交感神经主要通过下列那项活动状态而对体循环产生影响 A 心肌收缩力 B 心率 C 外周血管阻力 D 血容量 E 血管顺应性
84 交感神经兴奋后引起的心率加快由下列哪种受体介导 A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B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
32
C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D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E M胆碱能受体
85 从下蹲位突然站立而发生晕厥的原因是 A 低垂部位静脉舒张 B 血液发生倒流 C 贫血 D 心率突然减慢 E 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降低 86 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肾素由肾球外系膜细胞合成和分泌 B 血浆中Na+
含量减少可刺激肾素分泌 C 肾素可转变血管紧张素I为血管紧张素Ⅱ D 血管紧张素Ⅱ主要刺激醛固酮分泌 E 血管紧张素Ⅲ主要使血管收缩 87 小剂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引起
A 血压降低
B 皮肤,肠道血管舒张
C 骨骼肌,肝血管收缩
D 心率加快
E 心肌收缩力减弱
88 大剂量静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出现的不同效应主要是 A 心肌收缩力改变不同 B 心率变化不同 C 血压变化不同 D 心输出量变化不同E 作用持续时间不同 89 下列关于血管升压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由N垂体神经元合成并释放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释放增多
C 循环血量减少时释放减少
D 生理条件下无缩血管作用
E 生理条件下能使尿液稀释
90 下列那种情况能使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 A 高K+
饮食 B 大量饮清水 C 刺激颈动脉窦 D 刺激颈动脉体 E 大量出汗
91 心房钠尿肽可使
A 使血管收缩
B 使每搏输出量减少
C 使肾排水排盐减少
D 刺激醛固酮释放
E 刺激血管升压素释放 92 下列那种物质主要在局部血循环中起作用
A 心房钠尿肽
B 内皮素
C 醛固酮
D 组胺
E 血管升压素 93 大量失血时,机体首先出现的反应是
A 心,脑血管收缩
B 肾素-血管紧张素释放增多
C 循环血中儿茶酚胺增多
D 尿钠排出减少
E 外周阻力增加
94 夹闭两侧颈总动脉时可使
A 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
B 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C 股动脉血压升高
D 交感舒血管活动增强
E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活动加强
33
95 急性失血时,血浆中最先升高的血管活性物质是 A 血管升压素 B 血管紧张素Ⅱ C 肾上腺素 D 乙酰胆碱 E 醛固酮
96 肾内合成和分泌肾素的细胞是
A 肾上囊上皮细胞
B 球旁细胞
C 致密斑细胞
D 球外系膜细胞
E 近球小管上皮细胞 97 下列哪种物质与局部血循环调节无直接关系 A CO2
B 前列腺素
C 乳酸
D 腺苷
E 肾素
98 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心血管活动直接效应包括 A 心率加快 B 冠脉收缩 C 骨骼肌血管舒张 D 内脏血管收缩 E 心输出量增多99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最多的是 A 皮肤血管 B 肾血管 C 骨骼肌血
管 D 肠胃道血管 E 脑血管
100 下列哪一项不是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A 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B 产生渴觉
C 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D 刺激醛固酮分泌
E 抑制血管升压素释放
101 当心肌代谢活动加强时,耗氧增加时,主要通过下列那条途径满足氧供需求A 增加无氧酵解 B 提高单位血液中摄氧量 C 舒张冠脉 D 升高动脉血压 E 降低心率
102 整体条件下,引起冠脉舒张的主要原因是
A 心交感兴奋时,末梢释放ACh作用于冠脉平滑肌M受体
B 心交感兴奋时,末梢释放NA作用于冠脉平滑肌β受体
C 心迷走兴奋时,末梢释放ACh 作用于冠脉平滑肌M受体
D 心肌代谢产生的H+
,CO2,乳酸等对冠脉的刺激 E 心肌代谢产生的腺苷对冠脉的刺激 103 下列哪种因素使冠脉血流量增加最为明显 A 动脉血流速度加快 B 心率加快 C 心肌收缩力减弱 D 射血速度加快 E 动脉舒张压升高
104 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有极强缩血管效应的是 A 肾素 B 血管紧张素Ⅰ C 血管紧张素Ⅱ D 血管紧张素Ⅲ E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105下列各项中,肾素分泌增加引起的生理反应是 A 醛固酮分泌减少 B 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 C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A减少 D 肾脏Na+
排出量减少 E 静脉回心量减少
34
106 下列那种物质为缩血管体液因子
A 腺苷
B 缓激肽
C 乳酸
D 内皮素
E 前列腺素 107 下列关于肺循环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血流阻力低 B 平均动脉压低 C 循环血量少D 血容量变化范围大 E 有效过滤压为负值 108 下列关于肺循环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刺激交感神经可引起肺血管舒张 B 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肺血管收缩 C 交感神经兴奋时,肺循环内血容增多 D 肺泡内CO2分压升高,低氧时引起肺血管舒张 E 组胺,5-羟色胺能使肺内小血管舒张
109 平均动脉压在下列哪一范围变化时,脑血流量可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 A 60-90mmHg B 80-100mmHg C 60-140mmHg D 90-160mmHg E 50-180mmHg 110 下列那种物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A 氨基酸
B CO2
C 去甲肾上腺素
D 葡萄糖
E 乙醇 111 心内兴奋传导最易发生阻滞的部位是 A 心房肌 B 房室交界 C 左右束支 D 浦肯野纤维 E 心室肌
112 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较慢的生理意义在于
A 有利于增强心室肌收缩能力
B 有利于心房或心室同步收缩
C 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期的交替
D 有效避免出现完全强制收缩
E 有效防止出现期前收缩
113 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影响血流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 A 血管半径B 血流形式 C 血液粘滞度 D 红细胞比容 E 血管长度 114 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高见于
A 心房收缩期末
B 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末 D 减慢射血期末E 等容舒张期末 115 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低见于
A 等容舒张期末
B 快速充盈期末
C 减慢充盈期末
D 心房收缩期末
E 等容收缩期末
116 心肌等长自身调节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项来实现的 A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B 心肌收缩能力 C 肌小节长度 D 主动脉血压 E 心力储备
117 下列哪种物质可使心功能曲线左上移
A 肾上腺素
B H+
浓度升高 C 乙酰胆碱 D 血管升压素 E 腺苷
35
E 巨核细胞
64 体内TFPI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