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壳聚糖络合物抗真菌活性的
壳聚糖_分子式_氮含量__理论说明
壳聚糖分子式氮含量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化合物,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键连接而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生物活性。
壳聚糖分子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属性,其中氮元素的含量对其性质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深入理解壳聚糖分子式以及其氮含量的作用机制,对于进一步挖掘其潜在价值和开发新型功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壳聚糖分子式、壳聚糖氮含量及相关理论等方面进行阐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2部分:壳聚糖分子式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壳聚糖的定义、背景信息以及其分子结构和组成。
通过对壳聚糖的特性和用途进行探讨,加深对该物质的理解。
第3部分:壳聚糖氮含量这一部分将讨论氮元素在壳聚糖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并介绍目前测定壳聚糖中氮含量的方法与原理。
同时,分析影响壳聚糖氮含量的因素和调控策略,为进一步探究其应用提供参考。
第4部分:理论说明在本节中,我们将提出一个关系模型解释壳聚糖分子与氮含量之间的关系,并解析壳聚糖氮含量对其性质和功能的影响机制。
此外,还将介绍其他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并展望这个领域的前沿问题。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探讨该研究对于理解壳聚糖的价值以及未来展望。
我们将强调本文所揭示的壳聚糖分子式和氮含量对其性质和功能的意义,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壳聚糖相关领域提供有益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述壳聚糖的分子式和氮含量及其在壳聚糖性质与功能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重要概念,并结合当前相关理论与方法进展,为科学家们在该领域开展更深入、准确、有效并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研究提供指导和思路。
同时,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科研人员对壳聚糖分子式与氮含量的关注,进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2. 壳聚糖分子式2.1 定义和背景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由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和D-葡萄糖(Glc)单元组成。
它是葡萄糖胺与葡萄糖通过β-1,4-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利奈唑胺耐药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利奈唑胺耐药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利奈唑胺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真菌性疾病。
然而,随着利奈唑胺的广泛应用,利奈唑胺耐药现象逐渐显现,严重影响了该药物的疗效和临床治疗效果。
为了更好地规范利奈唑胺的使用和防止耐药性的进一步扩散,制定利奈唑胺耐药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利奈唑胺耐药标准的重要性、制定原则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利奈唑胺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针对利奈唑胺耐药标准这一课题进行概述,介绍利奈唑胺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以及利奈唑胺耐药现象的发展和影响。
同时,阐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引导读者对该主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正文部分,将进一步探讨利奈唑胺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分析利奈唑胺耐药现象的发展和影响,重点讨论利奈唑胺耐药标准的重要性和制定原则。
通过各种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全面深入地分析利奈唑胺耐药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强调利奈唑胺耐药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展望未来利奈唑胺耐药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同时,提出未来利奈唑胺耐药标准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利奈唑胺耐药标准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探讨利奈唑胺耐药标准的重要性和制定原则,旨在加深对利奈唑胺耐药现象及其对临床应用的影响的理解。
通过对利奈唑胺耐药标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在使用利奈唑胺时的决策,减少耐药性发展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在制定利奈唑胺耐药标准的原则方面,本文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指导,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今后的利奈唑胺耐药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2.正文2.1 利奈唑胺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利奈唑胺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真菌活性。
壳聚糖碘液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节功能,使梗死周围缺血区脑血流进一步下降,加重脑灌注损害,使组织水肿进行性加重,更加重脑灌注损害和微循环障碍。
纳洛酮脂溶性极高,能透过血脑屏障,甚至逆转上述病理过程。
此外,纳洛酮本身具有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防止膜脂质过氧化作用;改善组织氧和作用。
降低血中乳酸浓度,减轻脑水肿,非特异性催醒作用;促进细胞内环磷腺苷合成,改善神经传导作用,均对防治缺血性神经损害有积极意义[6]。
58例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显示:纳洛酮加常规对照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常规疗法比较有显著差异,能明显提高基本治愈率,疗效明显,可提早恢复意识,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应用安全,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首选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孟庆林,纳络酮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209[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4] 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集[C].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30[5] 金惠铭.药物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6[6] 孟庆林.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C].纳洛酮的临床应用(论文集).南宁: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1~6(收稿日期:2002-07-22;修回日期:2002-09-11)(本文编辑 刘贺之)文章编号:1008-9926(2002)06-0372-03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壳聚糖碘液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王科兵①,肖激文,王芳宇②,杨露青②(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9中心医院 湖南 衡阳 421002;②衡阳医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摘 要:目的 研究壳聚糖碘液的体外抗真菌作用。
壳聚糖的抗菌防腐活性及其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_赵希荣
’!G:9:;EHI:’J ’;G:K:G:L< HM ;D:GH<’! ’!N ’OOJ:;’G:H!< :! MHHN OEL<LEK’G:H! Q:’ S=*"18TA PD’H QA"F/*R#$&, (#5<28//( /U M//B <2A=*2= )*B G=28*/(/RV , </T38=F* W)*R3X= @*AY=F1A3V, STZA &#%4+0, ;8A*); &5 DT)AVA* :*13A3T3= /U G=28*/(/RV$DT)A)* &&+44#$;8A*)[ "#$%&’(%: ;8A3*/1)* \=8)Y= 13F/*R )*B ]AB="1>=23T? )*3A?A2F/\A)( )23AYA3V5 9)*V F=1=)F28=1 8)Y= \==* B=?/*13F)3=B 38)3 28A3/1)* 2/T(B A*8A\A3 38= RF/]38 /U >)38/R=*A2 )*B */*" >)38/R=*A2 ?A2F//F^ R)*A1?1 ]AB=1>F=)B =ZA13=B A* U//B159/F= F=1=)F28=1 8)Y= \==* U/2T1 /* T1A*R 28A3/1)* )1 *)3TF)( U//B UF=18*=11 )*B >F=1=FY)3AY= )R=*35 )*+ ,-&.$: 28A3/1)*; )*3A?/2F/\A)( )23AYA3V ; U//B; >F=1=FY)3AY=
壳聚糖是氨基葡萄糖和 !" 乙酰氨基葡萄糖通 过 !"#$% 键连接而成的一种多用途生物聚合物, 也 是甲壳类、昆虫和真菌类中最丰富的天然聚合物。 已证实壳聚糖是无毒的, 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和生物相容性, 其优 越 的 生 物 活 性 功 能 性 质 、 良好 的成膜特 性 和 较 强 的 抗 菌 防 腐 保 鲜 能 力 已 引 起 国 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壳聚糖作为天然 和安全的 食 品 防 腐 保 鲜 剂 的 开 发 已 成 为 国 内 外 食 &] 品防腐剂的研究热点[#, 。 ! 壳聚糖在食品体系中的抑菌抗菌作用 于 #,-, 年首次提出了壳聚糖的广谱 ’(()* 等[+] 抗菌性, 此后许多学者对壳聚糖的抗菌活性进行了 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发现壳聚糖对各种细菌、 酵母 [%, .] 和真菌具有抗菌活性 。 !/ 等 [0] 检验了壳聚糖和壳聚寡糖对 ## 种细 菌, 包括 % 种革兰氏阴性菌 (埃希氏大肠杆菌、 荧光 假单胞菌、 伤寒沙门 氏 菌 和 副 溶 血 性 弧 菌 ) 和七种 革兰氏阳性菌 (12/33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巨大芽孢杆菌、 蜡状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胚 芽乳杆菌、 短乳杆菌 和 保 加 利 亚 乳 杆 菌 ) 的抗菌活 性, 结果表明壳聚糖显著地抑制大多数试验菌的生 长。 他们还检验浓度在 4544+ 6 至 45# 6 范围壳聚糖 对 ## 种 于 +- 7 下 保 温 培 养 -& 8 的 不 同 细 菌 的 9:; 值,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 ## 种菌的 9:; 值 分布在 454. 6 到 45# 6 以上,且随试验菌和使用的 壳聚糖分子量不同而不同。 试验了壳聚糖对 <=/ 等[-] ## 种 不 同 菌 的 作 用 , 发 现 壳 聚 糖 的 9:; 在 #4 至 在试验菌中, 大肠杆菌、 荧光假单胞 #444 >>? 范围。 菌、 腊状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分别被 壳聚糖浓度为 &4 、 (即 4544& 6 、 .44、 #444 和 &4 >>? 所抑制。 @28AB) 等[C] 报道 454. 6 、 45# 6 和 4544& 6 ) 壳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9:; 值分 别为 454&. 6 和 454. 6 。 尽管不同研究人员之间得到的抗菌活性大小和 但这只是采用的实验方法、 壳聚糖特 9:; 有所不同, 性或培养基 >D 值的不同造成的,目前人们已达成 共识: 壳聚糖是天然抗菌防腐剂的最佳候选者。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上述研究壳聚 糖抗菌防腐活性时选择的体系相对比较简单, 干扰 物或与壳聚糖发生相互作用的组分很少, 可以说是 处于一种理想状态 , 而在真正的食品体系中, 情况 则要复杂得多, 干扰因素也多得多。由于壳聚糖不 仅能够缚酸、 结合脂肪、 蛋白质和带正电荷物质, 而 且还能与金属离子螯合, 原来在理想状态时可能达 到的 9:; 值或壳聚糖量不能满足在食品体系抗菌 抑菌的效果, 所以有必要对壳聚糖在食品体系或其 它复杂体系中的抗菌活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认为在 “洁净” 液体体系如蒸馏水和 E/((=F 等[,] 缓冲液 中 测 定 得 到 的 壳 聚 糖 抗 菌 活 性 并 不 适 宜 于 指示壳聚糖在真正复杂食品体系中的抗菌效力。在 食品体系中,壳聚糖可能与其它食品组分发生了相 互作用, 并改变壳聚糖的活性。 已经研究了在几种饮 料和食品如苹果汁、 蛋黄酱和虾色拉[#4] 、 牡蛎[##] 、 虾 [#&] [#+] [#%] [#.] 、 糖渍金橘 、 牛肉香肠 和肉 中壳聚糖的抗 菌活性。 E8/)B=1 等应用壳聚糖和降解壳聚糖于经 巴氏杀菌的苹果汁。将全虾和无头虾浸渍于各种浓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收稿日期:2000-09-27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九・五”重点项目(991103335)作者简介:廖春燕(1973-),浙江临安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13(3):172~175,2001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廖春燕1,马国瑞1,陈美慈2,洪文英3(1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杭州310029;2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9;3杭州市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311101)Inhibition of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to the growth of several phy-topathogenic fungiLIAO Chun-yan 1,MA Guo-rui 1,CHEN Mei-ci 2,HONG Wen-ying 3(1College of Sources and Environ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China ;3Hongzhou Vegetable Institute ,Hangzhou 310029,China )关键词:壳聚糖;病原菌;拮抗作用Key words :chitosan ;phytopathogenic fungi ;inhibition 中图分类号:S4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524(2001)03-0172-04壳聚糖是甲壳素脱去乙酰基后得到的一种高分子阳离子多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的细胞壁及虾、蟹等甲壳动物外壳中。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化工等领域。
天然食品防腐剂研究进展
天然食品防腐剂研究进展作者:韩金龙董梅王琴赵璐罗叶丽武鑫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23期近年来,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负面报道愈来愈多,食品防腐剂首当其冲。
食品防腐剂是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有天然的和化学合两种物质。
由于人们对化学合成防腐剂有误解,所以天然的防腐剂逐渐受到食品企业的青睐。
本文综述了不同来源的各种新型天然防腐剂,探讨了它们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旨在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一定思路。
一、动物源的天然食品防腐剂1.溶菌酶。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乳汁等液体,以及微生物也含此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为丰富。
根据溶菌酶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四类,分别是植物溶菌酶、动物溶菌酶、微生物溶菌酶以及蛋清溶菌酶。
溶菌酶对革兰氏阳性菌、喜氧性孢子形成菌、枯草杆菌、地衣型芽孢杆菌等都有抗菌作用,而对没有细胞壁的人体细胞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适合于各种食品的防腐。
另外,该酶还能杀死肠道腐败球菌,增加肠道抗感染力,同时还能促进婴儿肠道双歧乳酸杆菌增殖,促进乳酪蛋白凝乳利于消化,所以又是婴儿食品、饮料的良好添加剂。
2.壳聚糖。
壳聚糖是一种从甲壳类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中提取的天然生物聚合物,已被用作抗真菌和抗菌剂。
壳寡糖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有抑菌作用。
殼聚糖的抗菌活性主要是基于与细菌细胞膜负电荷组成的离子相互作用,因此食物基质对壳聚糖的抗菌活性具有很强干扰作用。
尽管壳聚糖的抗菌效果有限,但它在特定食品中具有杀菌和抑菌双重作用。
3.抗菌肽。
抗菌肽(AMP)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宿主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品级AMP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延长保质期、口感新鲜、加工程度低、不含化学添加剂的食品的需求,在乳制品、肉类、水果和饮料等各种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4.天然脂类。
动物来源的脂类对广泛的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粘膜表面的游离脂肪酸已被证明能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几种壳聚糖的抑菌性能
几种壳聚糖的抑菌性能*吴小勇1 曾庆孝1 莫少芳1 肖仔君21(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510640)2(广东韶关大学,韶关,512000)摘 要 通过壳聚糖的抑菌实验和几种壳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比较了相同脱乙酰度不同分子量,以及分子量相近脱乙酰度不同的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
结果表明,实验中用到的壳聚糖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抑菌率接近100%,最低抑菌浓度为0.03%);对于其他3种细菌,脱乙酰度相同(为75.3%或93.7%),粘均分子量不同(在40~80万之间)的壳聚糖,抑菌作用随分子量的升高而增强;而分子量相近脱乙酰度不同的壳聚糖对上述4种细菌的抑菌作用差别不大;在pH 5.5左右至pH 6.0左右壳聚糖能够发挥最强的抑菌作用;总体看来,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次是对假单胞菌和枯草杆菌,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相对弱一些;实验条件下的壳聚糖对上述4种细菌的抑菌作用普遍比苯甲酸钠强。
关键词 甲壳素,壳聚糖,抑菌,最低抑菌浓度 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
*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No .2002C 20314)·广东省海洋渔业局资助项目(No .200099H01) 收稿时间:2004-08-10,改回时间:2004-10-27 甲壳素是可以再生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数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2大有机物,估计每年的生物合成量达100亿t [1]。
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壳聚糖,由于存在自由氨基,其溶解性和化学反应活性大大改善,表现出比甲壳素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主要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鲜,酒类除浊和果汁澄清,作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用于水净化等。
近年来,关于壳聚糖在食品防腐保鲜方面的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在壳聚糖的抑菌机理和抑菌特性方面,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去不尽相同[2~4]。
水溶性甲壳素,甲壳素天然抗菌剂,壳聚糖整理剂,甲壳素,壳聚糖
甲壳素又称甲克质、几丁质,是重要的天然抗菌整理剂之一。
它来自天然贝壳、蟹壳、虾壳、鱼骨及昆虫等动物的客体。
当甲壳素脱乙酰度达到55%时,则成为甲壳素最重要的抗菌衍生物壳聚糖。
甲壳素整理剂SAL6680是以壳聚糖、活性添加剂为主要成分,是安全性很高的集保湿、美肤、抗菌为一体的整理剂。
它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及特殊的吸附性。
适用于各种纤维织物,包括棉、毛等天然纤维和聚酯、尼龙、粘胶等化学纤维纺织品,经其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良的耐洗性。
SGS、Intertek 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SAL6680的抗菌性能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
韩笑壳聚糖衍生物抗菌剂的应用王阳(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摘要:概述了纺织品抗菌防臭整理的重要性,介绍了抗菌整理剂的种类,重点阐述了改性壳聚糖的抗菌防臭整理剂的应用工艺,采用日本JIS标准测试证明Herst ATB抗菌整理纺织品具有高效、耐久的抗菌防臭效果,并且Herst ATB成本低廉,安全环保,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甲壳素;抗菌防臭整理剂;抗菌纺织品;抗菌整理工艺The application of chitosan antibacterial agentAbstract: This paper cover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of antibacterial finishing, as well as the kinds of antibacterial agent, mainly the finishing method by chitosan. Based on American standard JIS, result show that cotton fabric treated with Herst ATB has not only the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effect, durable to washing, but also safe to bod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It is suitable for manufactory.Key words: chitosan; antibacterial agent; antibacterial textile; antibacterial finishing1前言随着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安全、舒适、健康、清洁、环保等“绿色”观念的形成,对于纺织品要求越来越高,使纺织品的抗菌、防霉、防臭后整理加工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4种复配防腐剂的研究:利用协同效应增强抑菌效果
4种复配防腐剂的研究:利用协同效应增强抑菌效果防腐保鲜剂种类繁多,其抑菌机理和抑菌谱不同,单一食品保鲜剂通常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腐败菌发挥杀灭或抑制效果,而对其他菌无抑制作用或作用较弱,同时也易使微生物产生适应性。
基于栅栏技术,不同种类的保鲜剂复合使用,其协同效应不仅可以增强抑菌效果,而且能够降低单一保鲜剂使用量。
本文列举了4种复配防腐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纳他霉素和乳酸链球菌素的复配研究纳他霉素和乳酸链球菌素的复配可以同时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纳他霉素,简称Natamycin,主要是由纳塔尔链霉菌和褐黄孢链霉菌等链霉菌发酵得到的一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菌剂;通常以烯醇式结构存在,是一种无臭无味的结晶粉末。
纳他霉素能够有效抑制和杀死酵母菌和霉菌,抑制食品腐败以及真菌毒素给人体带来的损害。
纳他霉素是一种两性物质,分子中有1个酸性基团和1个碱性基团,几乎不溶于水和大部分有机溶剂,较易溶于冰醋酸和二甲基亚砜等稀酸稀碱溶液。
由于环状的分子结构,纳他霉素的稳定性受光照、温度、重金属、PH等因素影响。
在使用时应保持PH在4~7范围内,同时避免高温和光照。
纳他霉素是一种专一且高效的抗真菌剂,几乎对所有的酵母菌、霉菌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纳他霉素的抑菌机理是其与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复合体从而改变细胞膜结构和渗透性,引起胞内电解质、氨基酸等物质泄漏,进一步使细胞死亡。
李东等研究表明,纳他霉素对曲霉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63mg/kg,对黑曲霉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80mg/kg,对岛状青霉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10mg/kg。
张旋等研究表明,纳他霉素对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能力,最小抑菌浓度大致为1mg/L。
乳酸链球菌素,简称Nisin,是由乳酸链球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杀菌作用的多肽物质,其由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一种高效且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防腐剂。
乳酸链球菌素的抗菌谱较窄,只能够有效抑制由细菌引起的食品腐败。
壳聚糖的研究技术总结
壳聚糖的研究郑英奇04300079 壳聚糖CS 1 4 - 2- 氨基- 2- 脱氧- B- D - 葡聚糖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膳食纤维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纤维分子内存的大量游离氨基使得其溶解性能较甲壳素有很大提高同时反应活性大大增强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 。
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羟基与大部分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螯合物的性质可应用于贵金属回收、工业废水处理其天然生物活性的直链聚阳离子结构具有抑菌、消炎、保湿等功能可用于医药、化妆品配方等领域特别是经过化学改性得到的壳聚糖衍生物其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善使其应用范围大大拓展因此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
本文就其功能化及其作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
1 壳聚糖的功能化及其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应用同其它碳水化合物一样壳聚糖也可以发生交联与接枝、酯化、氧化、醚化等反应生成一系列各具其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1. 1 壳聚糖的接枝反应及其在生?镆接酶叻肿臃矫娴挠τ?近几年壳聚糖的接枝共聚研究进展较快较为典型的引发剂是偶氮二异丁腈、Ce IV 2 和氧化还原体系。
壳聚糖C6- 伯C3- 仲羟基及C2-氨基皆可以成为接枝点通过接枝反应可将糖基、多肽、聚酯链、烷基链等引入到壳聚糖中赋予壳聚糖新的性能。
单纯的壳聚糖作为药物释放包覆物有溶解性差、对pH 的依赖性太强和机械性能不好等缺点而接枝上具有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好的PVA 后能极大地改善其对药物的释放行为且满足H iguch i’s 扩散模型3 。
在壳聚糖上接枝唾液酸的一部分有望成为人类红细胞凝结的抑制剂壳聚糖上NH2 的正电荷与细胞表面的脂质体的负电荷如唾液酸相结合后可抑制细胞的活动能力从而抑制细菌生长低聚体的壳聚糖能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的细胞内抑制其细胞中mRNA 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将2-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和乙烯基磺酸钠接枝到壳聚糖上得到的具有两性离子特性的、高分子量的、水溶性的CS 衍生物其抗菌性较CS 有明显的提高。
壳聚糖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壳聚糖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壳聚糖(英文名:chitosan)是甲壳素的N-脱乙酰基的产物,甲壳素、壳聚糖、纤维素三者具有相近的化学结构,纤维素在C2位上是羟基,甲壳素、壳聚糖在C2位上分别被一个乙酰氨基和氨基所代替,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生物降解性、细胞亲和性和生物效应等许多独特的性质,尤其是含有游离氨基的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
壳聚糖分子结构中的氨基基团比甲壳素分子中的乙酰氨基基团反应活性更强,使得该多糖具有优异的生物学功能并能进行化学修饰反应。
因此,壳聚糖被认为是比纤维素具有更大应用潜力的功能性生物材料。
壳聚糖的研究历史甲壳素(chitin)首先是由法国研究自然科学史的布拉克诺(H. Bracolmot)教授于1811年在蘑菇中发现,并命名为Fungine。
1823年,另一位法国科学家奥吉尔从甲壳类昆虫的翅鞘中分离出同样的物质,并命名为几丁质;1859年,法国科学家C. Rouget将甲壳素浸泡在浓KOH溶液中,煮沸一段时间,取出洗净后发现其可溶于有机酸中;1894年,德国人Ledderhose确认Rouget制备的改性甲壳素是脱掉了部分乙酰基的甲壳素,并命名为chitosan,即壳聚糖;1939年Haworth获得了一种无争议的合成方法,确定了甲壳素的结构;1936年美国人Rigby 获得了有关甲壳素/壳聚糖的一系列授权专利,描述了从虾壳、蟹壳中分离甲壳素的方法,制备甲壳素和甲壳素衍生物的方法,制备壳聚糖溶液、壳聚糖膜和壳聚糖纤维的方法;1963年Budall提出甲壳素存在着三种晶形;20世纪70年代,对甲壳素的研究增多;20世纪80-90年代,对甲壳素/壳聚糖研究进入全盛时代。
壳聚糖的一般物理性质壳聚糖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碱性,在胃酸的条件下可生成铵盐,可以使肠内pH值转为碱性,改善酸性体质。
甲壳素对人体细胞有很强的亲和性,进入人体内的甲壳素被分解成基本单位。
人体内存在的葡萄糖胺。
真菌细胞壁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真菌细胞壁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其细胞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真菌细胞壁是由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组成,包括多糖、蛋白质和脂质等。
它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调节物质交换和抵抗外部环境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真菌生物体中,细胞壁不仅仅是一个结构支持,它还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如生长、分裂、萌发、菌丝形成等。
因此,了解真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研究真菌生物学、病原菌学以及开发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真菌细胞壁的结构、组成和功能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真菌细胞壁在真菌生物体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首先概括真菌细胞壁结构的重要性,同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真菌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对其结构特点的分析,解释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整篇文章对真菌细胞壁结构的讨论,探讨其意义和应用,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整体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有助于读者对真菌细胞壁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真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探讨其在真菌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通过对真菌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真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机制,为真菌病的治疗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本文还旨在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真菌细胞壁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真菌细胞壁的结构及其重要性,为深入研究真菌生物学和相关领域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持。
2.正文2.1 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性真菌细胞壁是真菌细胞的外部保护层,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真菌细胞壁的主要作用包括维持细胞形态稳定、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等。
首先,真菌细胞壁可以帮助细胞保持形态的稳定性。
新鑫绿源(壳聚糖)的抑菌作用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新鑫绿源(壳聚糖)的抑菌作用及在农业中的应用壳聚糖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度提取而来,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之一,也是第二大含氮化合物,是地球上唯一一种与人体最具有亲和力的动物纤维。
近20年国内外壳聚糖开发应用研究十分活跃。
总的来讲,美国和日本在其应用研究上发展较快,尤其在抑制植物病害方面美国已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其原料加工还是从我国进口。
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并不晚,主要问题是,研究重复,开发力度分散,多数研究者未及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或虽有应用,但产品档位较低且规模不大,产业化程度不高,这些因素致使目前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壳聚糖产品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
现在市面上多数为甲壳素和寡糖素。
我公司(陕西新鑫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的原料来源是阿拉斯加深海雪蟹,自主研发应用,而非普通下角料;自公司成立至今,始终坚持每到一地每一作物品种先验证,其在不同作物上都有着独特的功效。
我公司在农业方面,利用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先进生物技术萃取,并添加多种微量元素(植物生长所必需)精制而成的肥料,因其在农业方面所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仅能使作物长势好,植株健壮,光合作用增强,而且在抗逆性、抗病虫害方面也表现出明显效果,尤其是抑制植物病害方面,可以诱导植物产生广谱的抗性,诱导植物的自身防卫反应,诱导植物抗性蛋白的产生、诱导木质素形成和诱使植物产生愈创葡聚糖、增强植物细胞壁同时改变植物的酚类代谢;此外,对作物品质的改善食品营养和经济价值提高都有较大的意义。
壳聚糖对果蔬的保鲜作用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①在果蔬的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半透膜,阻碍果蔬的蒸腾作用,从而减少水分的损失和果蔬的失重。
②壳聚糖膜具有选择通透性的特点,能阻止O2进人膜内,并限制CO2排出膜外,同时允许水果在储存期间乙烯从膜内逸出,使膜内保持较高浓度的CO2,抑制其呼吸作用,较好地保持水果鲜艳的颜色和硬度。
③能阻止一些果蔬在储存期间糖分和含酸量的下降,甚至能提高维生素C的含量。
壳聚糖及壳聚糖铜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壳聚糖及壳聚糖铜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朱晓红,桑青3,倪付花,刘平,肖庆振,陈晓霞 (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 [目的]为壳聚糖及壳聚糖铜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壳聚糖及壳聚糖铜对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并建立了毒力回归方程,求出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 50。
[结果]壳聚糖铜对棉花褐斑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壳聚糖,壳聚糖对黄瓜镰刀病菌、凤尾兰炭疽病菌及辣椒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壳聚糖铜。
[结论]壳聚糖及壳聚糖铜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但根据植物病原菌对Cu (Ⅱ)的敏感性不同,应选择合适配比的壳聚糖铜。
关键词 壳聚糖;壳聚糖铜;植物病原真菌;生长速率法中图分类号 S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18-09577-03An ti funga l Activ ity of Ch itos an and Chitos an -Cu aga i n st Six Plant Pa thogen ic Fung iZHU X i ao 2hong et a l (College of L ife Science,L iaocheng University,L iaocheng,Shandong 252059)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 m was t o p r 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 or the app lication of chitosan and chit oan 2Cu in agriculture .[Method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chitosan and chit osan 2Cu against six p lant pathogenic fungus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gr owth rate method,and the re 2gressi on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EC 50was calculated .[Result]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hitosan 2Cu was superior t o chitosan on Phyllos 2ticicta gosspina ,B otrytis cinerea and Fusarium m onilifor m 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hitosan was superior t o chitosan 2Cu on Fusarium oxyspo 2rum ,Collectotrichum agves and Fusarium solani .[Conclusi on ]Chitosan and chitosan 2Cu ha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W e should select the app rop riate p roportioning of chit osan 2Cu according to the sensitivity of p lant pathogenic fungus to Cu (Ⅱ).Key words Chitosan;Chitosan 2Cu;Plant pathogenic fungus;Growth rate method基金项目 山东省科技厅科技公关项目(2005GG3202084);山东省科技厅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2005BS022004)。
壳聚糖碘,碘町,安尔碘抑菌效果观察
壳聚糖碘,碘町,安尔碘抑菌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0-12-31T10:29:53.81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4期供稿作者:程斌1 陈煜2 程寅琳3 刘霞3[导读] 安尔碘,碘町(俗称碘酒)是都是常用的含碘消毒剂,碘町主要用于皮肤消毒。
程斌1 陈煜2 程寅琳3 刘霞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2.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医院感染中心上海201200)【摘要】研究对比壳聚糖碘,碘町,安尔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效果。
方法纸片琼脂扩散法。
结果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壳聚糖碘与安尔碘有相同的抑菌作用。
【关键词】壳聚糖碘;碘町;安尔碘;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纸片琼脂扩散法【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224-01壳聚糖(chitosan)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带正电荷的支链多糖,具有抗菌,抗肿瘤,增强免疫等功能, 由于2-NH2的存在,壳聚糖具有一定的抑菌功能,但抑菌性能有限,且受到壳聚糖分子量、脱乙酰度等条件的影响。
在壳聚糖分子链上接枝季铵盐后可显著提高其抑菌性能。
本实验采用对壳聚糖接枝环氧丙基三甲基碘化铵型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简称壳聚糖碘)的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
安尔碘,碘酊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尤其是安尔碘在临床已应用多年,是一种含碘络合物的复合消毒剂,具有消毒能力强,杀菌迅速,不易引起过敏等优点,是一种深受临床工作者喜爱的消毒用品,本实验是将壳聚糖碘与传统的消毒产品碘町,安尔碘作一些常规菌株的抑菌对比,为开发新型的消毒产品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壳聚糖碘由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合成,碘町中国常熟市星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安儿碘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提供。
1.2(1)药敏纸片的制备:将定性滤纸用打孔器打成0.6mm,121℃ 15min 高温灭菌,用无菌吸头吸取5 ul壳聚糖碘(浓度为2%),碘町,安尔碘逐片加样5ul,放无菌培养皿中置37℃孵育箱烘干,密封储存于2℃-8℃无霜冷冻箱内备用(2)菌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3)M-H培养基和血平板均由上海科玛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1.3(1)将菌株接种置血平板,37C孵育箱24小时(2)将接种的细菌用无菌棉签挑至无菌生理盐水中,调节至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液浓度,用无菌棉签蘸取菌液,在管壁内将多余菌液旋转挤去,然后在血平板内均匀涂抹3次,每次旋转平板60 C,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一周(3)将涂抹菌液后的血平板置室温下3-5min,用无菌镊子将含材料纸片紧贴于血平板琼脂表面,各纸片中心相隔>24mm,纸片距平板内缘>15mm(4)将以上血平板置于37℃孵育箱24小时阅读结果。
药物递送功能的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应用进展研究
药物递送功能的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应用进展研究摘要:壳聚糖为具有正电荷的碱性多糖,自然界中分布量较大。
此种物质主要在甲壳类动物外科、昆虫外科中。
此种物质及分解产物均无毒,且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抗凝血性良好,为此在医学及食品等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
在医学领域应用主要为壳聚糖微球,壳聚糖包埋固体或液体药物形成微小球状体,与其他微球载体对比优势显著。
为此,本文中将对已有关于壳聚糖药物微球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资料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壳聚糖;药物微球;制备;应用前言:壳聚糖为天然高分子多聚糖物质,体内溶胀成为水凝胶后生物降解良好。
此物质在成膜、黏附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且五毒、无抗原性[1]。
在其性质方面,可溶于酸或酸性水溶液,为此适合用于微球制备中。
壳聚糖药物微球制备方法较多,如喷雾干燥法、离子交联法等[2]。
制备成为药物微球后,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如在抗肿瘤药物、避孕药物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应用。
1壳聚糖药物微球的制备研究1.1乳化-化学交联法应用乳化-化学交联法为壳聚糖微球制备常用方法。
此种制备方法具体为药物、乳化剂、壳聚糖缓和搅拌乳化制备成为乳状液[3]。
复乳体系中,经引入致孔剂,制备壳聚糖多孔微球,可提升壳聚糖微球比表面积与吸附能力。
增加交联剂经减压过来后应用不同溶剂洗涤,经冷冻干燥处理最终获取壳聚糖多孔微球[4]。
以5-氟尿嘧啶壳聚糖缓释微球制备为例,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可促使药物古锭刀微球骨架或结合在表面,具有缓释性及药物突释效应[5]。
1.2喷雾干燥法应用喷雾干燥法在壳聚糖微球制备中较为常用,且操作方法简单。
喷雾干燥法的应用为,药物溶于壳聚糖制备成为溶液,通过喷嘴喷入干燥室,雾滴中水分被送入干燥室的热空气快速蒸发,干燥制备成为微球[6]。
既往有大量研究认为,喷雾干燥法用于壳聚糖药物微球制备,其优势体现在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微粒体形成速度快,便于量产[7]。
喷雾干燥法应用过程,其重点控制内容为混合液粘度、均匀性、喷雾速率、干燥速率等。
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筛选及保鲜效果初步评价
林群英,吴亮亮,吴素玲,等.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筛选及保鲜效果初步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3):170-173.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03.044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筛选及保鲜效果初步评价林群英1,吴亮亮1,吴素玲1,石宝俊1,2,朱海亮3,张卫明1(1.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2.亿利耐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8;3.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利用平板培养测定60种化合物对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杂色曲霉(A.versicolor)、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和木霉(Trichodermasp.)等5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分析其量效关系,以金针菇为材料初步评价其保鲜效果。
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苯甲酸钠相比,含噻唑烷苯并二氢呋喃酮结构化合物ZTT-2-32和ZTT-2-43、含吲哚及吡唑酰胺结构化合物WZF-39、含吲哚苯环酰胺结构化合物mrj-87等4种化合物抗真菌活性较好。
化合物ZTT-2-32和ZTT-2-43对黑曲霉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化合物WZF-39和mrj87对产黄青霉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化合物WZF-39对金针菇保鲜过程中的失质量率和褐变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次是ZTT-2-43和mrj-87。
关键词:抗真菌活性;病原真菌;食用菌;保鲜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03-0170-03收稿日期:2017-09-1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5BAD16B07)。
作者简介:林群英(1979—),女,广东新会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与应用研究。
E-mail:linqunying1007@126.com。
姜茎腐病防控措施
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2期姜茎腐病防控措施田孝威1,丁建国1*,侯丽娟1,胡 静1,叶 全1,刘增辉2(1.威海市农业科学院,山东威海 264200; 2.威海乳山市白沙滩镇政府,山东威海 264500)摘要:生姜茎腐病在生姜生产过程中危害严重,近几年成为危害威海当地生姜生产的主要病害。
通过改良栽培措施,进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一系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危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介绍生姜茎腐病的发病症状,同时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已知的几种姜茎腐病防控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姜;茎腐病;防控措施0 引言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为姜科姜属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其原产东印度和我国热带多雨地区,喜欢温暖的气候环境。
在我国四川、广西、江西、贵州、山东等地广泛种植,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出口蔬菜。
生姜是一种辛辣的调味品,同时也是医药、化工及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种植生姜效益高,收益快,同时市场对生姜需求量大,因此近几年生姜产业蓬勃发展。
威海乳山是生姜的重要生产地区。
随着生姜产业的发展,生姜病害日趋严重,成为制约生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生姜茎腐病1.1 病情简介生姜茎腐病又称生姜软腐病、生姜根腐病、生姜腐霉软腐病,俗称生姜烂脖子病、生姜黑脚病,由鞭毛菌亚门腐霉菌属的群结腐酶(Pythium myriotylum Drechsler)浸染的一种传染病,是生姜生产中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
具有发病时间短、病程进展快、病株致死率高的特点,比姜瘟病为害更为严重。
病原菌卵孢子或菌丝体残留在土壤、粪肥中,第二年春季在适合条件下萌发,侵染寄主形成初侵染。
在生姜生育期内,病菌主要以游动孢子的形式随降雨、灌溉水进行传播,形成多次侵染,危害生姜。
1907年,该病首次报道在印度苏拉特发生,现今普遍发生于印度、尼日利亚、日本、斐济、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夏威夷、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