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深圳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广东深圳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日本积极争取成为政治大国,欧洲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这一现象表明()
A: 经济全球化
B: 文化多元化
C: 科技信息化
D: 世界政治多极化
【答案】D
【解答】
第2题.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完成这一任务。

下列举措,体现了罗斯福政府直接募工意图的是()
A: 推行以工代赈
B: 整顿金融体系
C: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D: 调整农业政策
【答案】A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政府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的公共工程吸引了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

据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完成这一任务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罗斯福政府直接募工意图的是推行以
工代赈,故A符合题意;
BCD与题意不符。

故选A。

第3题.
《大国崛起》一书认为: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

充分肯定了拿破仑()
A: 击退了反法联盟多次进攻
B: 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
C: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 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
【答案】C
【解答】依据材料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拿破仑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对外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具有积极意义,故C符合题意;
A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B不符合材料充分肯定,故排除;
D扫荡表述绝对,故排除。

故选C。

第4题.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城市国家或城邦,在各地先后建立了200多个,其中最为著名的是()
A: 斯巴达和希腊
B: 斯巴达和雅典
C: 雅典和马其顿
D: 雅典和希腊
【答案】B
【解答】结合所学,古希腊繁荣时期,有一百多个邦,其中以斯巴达和雅典最为有名。

故B项正确。

故选B。

第5题.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C: 中共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D: 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答案】D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原因: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战;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爱好和平和正义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因此ABC都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但不合题意。

D项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第6题.
毛泽东曾将美苏两国看作第一世界,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看作第三世界。

二战后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

以下与第三世界兴起无关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答】第三世界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中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构成第三世界。

德国和欧盟不属于这个范围,据此可排除ABD三个选项。

故选C。

第7题.
1937年9月的一天,太原的民众欢送军队开赴抗日前线,队伍中有山西本地的晋绥军,有装备整齐的中央军,有草鞋单衣的四川军,还有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这说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D: 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答案】C
【解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故A错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1938年,故B错误;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工农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奔赴抗日战场,故C正确;
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是在1945年,故D错误。

故选C。

第8题.
一、二、四3个主力方面军也要大会合了。

蒋介石想阻挠我们的会和,企图消灭
我们这一个再消灭另一个的计划完全失败了。

此次大会合()
A: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 结束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局面
D: 保存了党和红军基干力量
【答案】D
【解答】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D符合题意。

第9题.
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

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 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
【答案】C
【解答】题干给出的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表明这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这主要得益于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进入了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第10题.
近代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每天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但是没有人会管劳苦大众的死活。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的劳苦大众看到了希望。

这是因为()
①党把解放劳苦大众作为最高理想
②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真理
④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答】①错误,实现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
②④正确,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的劳苦大众看到了希望。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
③不符合题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真理,构不成原因。

故选C。

第11题.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图示法归纳史实。

下列图示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A: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B: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答案】A
【解答】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们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在1898年领导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并在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

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

因而年代尺上的所解读的事件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12题.
如图所示照片可用于佐证()
A: 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B: 大生纱厂的兴衰
C: 近代新式教育的兴办
D: 科举制度的废除
【答案】C
【解答】京师大学堂的牌匾可用于考证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故C符合题意。

第13题.
一位同学参加《一站到底》网上答题,有一题题目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哪件历史事件,要想过关,他的答案应该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五四运动
【答案】A
【解答】
第14题.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这里的帝国和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A: 英国不顾时势
B: 法国孤立无依
C: 德国落后的技术
D: 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答案】D
【解答】据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帝国是清政府,马克思认为大帝国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愚昧自大、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所以中国被打垮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

故选D。

第15题.
下列古代人物中,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①老子
②张仲景
③祖冲之
④沈括
⑤李时珍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②⑤
【答案】D
【解答】①老子是一位思想家,③祖冲之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④沈括是一位科学家,他们与中国传统医学无关,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第16题.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原因包括()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社会比较安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答】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社会安定,较少战乱,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等等,①②④正确;但是北方比较动乱,国家并未统一,③错误。

故选D。

第17题.
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
①秦始皇
②秦二世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故选B。

第18题.
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 西起咸阳,东到鸭绿江
D: 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答案】B
【解答】
第19题.
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
A: 扁鹊
B: 华佗
C: 屈原
D: 司马迁
【答案】C
【解答】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军攻占,屈原于这年五月初五头汨罗江自尽,后人为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人们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故选C。

第20题.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北京人依然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C: 北京人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 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答案】A
【解答】略
2.材料分析题
第21题.
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回忆马克思、恩格斯》
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一个犯罪有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遏制的时代。

……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

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年工人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838年上升为3.8%,1843年达到4%。

……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

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材料一中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依据材料二,归纳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至少写出三点)。

(3)据材料三,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等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至少写出三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4)从以上材料探究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工业革命。

(2)问题:盗匪肆虐;暴力事件威胁政权;工人阶级受残酷剥削,寿命短暂;国民体质下降等。

(3)成立工资管理处,保证最低工资;成立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保险。

影响:从市场和劳动力方面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长远发展,并维护了社会稳定。

(4)启示:现代社会应该倡导技术革新,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促进和谐,坚持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

【解答】
(1)本题根据题干蒸汽大王可知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代表是蒸汽机。

(2)本小题依据材料内容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

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

等概括可知。

(3)本小题第一小问的措施结合材料成立工资管理处……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等进行概括。

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进行作答。

(4)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主题,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注意启示要言之有理,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

3.论述题
第22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新时期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有效安排,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就制度变革本身而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存在家庭联产承包和家庭承包经营两种不同的提法。

但笔者认为,无论哪一种提法都不能简单概括这一时期的生产责任制,它呈现了阶段性的特点。

也有一种观点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视为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张兆金《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再认识》
解读上述材料,可以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制度变革本身而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论述:该观点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历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大突破阶段
(1978.12~1984.12),这一阶段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经营体制基本确立。

第二阶段是大磨合阶段
(1985.1~1991.12),这一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全面转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领域,冲击统购统销制度。

第三阶段是大转型阶段
(1992.1~1996.12),这一阶段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开始转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逐渐发展。

第四阶段是大发展阶段
(1997.1~2002.12),这一阶段全面开始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并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的过程。

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观点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论述:该观点错误,二者具有本质区别,不应混为一谈。

首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这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实行的集体统
一经营和家庭承包经营相结合的经营体制。

农村集体经济仍为主导地位,家庭承包经营是建立在集体经济基础之上。

相反,传统小农经济属于私有经济范畴,具有脆弱性和分散性。

第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只是以承包的方式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并非是所有权。

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对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而传统小农经济下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私有财产,从而难以抑制土地兼并。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本题时可任意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论述。

选择观点时,需要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高度提炼,准确把握。

在此基础上运用史实论证观点,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合理、语言严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