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快乐体育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理论,它为我们今后的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快乐体育是着眼于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求着手,通过课程设计来逐步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好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实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快乐体育思想学校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快乐体育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理论,它为我们今后的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快乐体育是着眼于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求着手,通过课程设计来逐步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好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实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育思想。
”快乐体育”思想经过十几年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应用与实践,对提升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入探究快乐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传统体育的优点,扬长避短,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推动快乐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性及实践性提供参考性依据。
1.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课题所需要的信息,为本研究提供参考,请教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2 比较分析法
通过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较,看到快乐体育思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快乐体育思想的概况
3.1 快乐体育思想的概念
“快乐体育思想”一词最早出现在1979年第24届”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的东京大会上。
”快乐体育论把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一个阶段,把运动置于最终的目的,让人们从运动中体验快乐,并把它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
我国快乐体育思想是由包昌明在1985年首先提出的,直到我国两次召开中日学校体育研讨会,一些体育界专家大力倡导后,快乐体育才引起全国学校体育界的重视。
这些专家学者对快乐体育的理解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理解运动和自己的关系,充分理解运动中内在的本质,体验体育中的
乐趣,从而热爱运动,养成习惯以至终生”。
[1]
现在比较通行的对”快乐体育思想”的定义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而体验到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教育思想。
3.2 快乐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一致性
快乐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以兴趣为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我国的学校体育正朝着”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体育教育与体育乐趣有着天然联系,”快乐”二字是对情感而言的,情感上的快乐不仅不排斥意志上的勤学苦练,而且是勤学苦练意志得以坚持、发扬的必要条件。
[2]快乐体育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寓教于乐”、”寓练于乐”,在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快乐锻炼的同时还要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4.快乐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快乐体育思想在我国实施以来,对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改革体育教学,推动全民健身的开展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在实施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得到提升而且开始下降,这就与快乐体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达不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提出的最终目标。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廖文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这样一组数字:2006年一项针对38万多名学生的监测显示,7至18岁的城乡男生平均身高比2000年监测结果分别高出0.7厘米、1厘米。
但是,学生的多项体能指标却呈下降趋势,如肺活量,2005年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85毫升、303毫升;乡村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37毫升、259毫升。
另外,2006年和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也绝大多数下降,如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3.7厘米、3.9厘米。
[3]这表明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锻炼兴趣增加了,但强度降低了,身体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笔者认为这并不是”快乐体育”思想本身的问题,而是在实施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找出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快乐体育”的作用十分必要。
4.1 对快乐体育认识的误区
传统的体育教学使得教师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过于”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总是担心技术掌握的好坏、考试成绩的高低。
在这种心理压力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就变得被动、消极。
特别是竞技体育在少数学生中产生的立竿见影效果,使部分教师对”快乐体育”持怀疑态度,往往从少数学生的效果来否定”快乐体育”,而没有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快乐体育”是面向大多数学生,提高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的本旨。
个别体育教师对快乐体育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认为”快乐体育”即为不需要课堂常规,学生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以学生的快乐为主的一种教学思想,这种思想过分夸大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4.2 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游戏化现象严重,导致了”放羊式”教学
游戏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它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良性兴奋状态,因此在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都愿意采用游戏法来进行教学,但是,在运用此法过程中,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偏离最初的教学目的。
快乐体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注重”乐”,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只是表面地理解其含义,使体育教学过程单凭兴趣出发,让学生”乐”的最好办法就是放任其自由活动,产生了”一个口哨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现象,从而忽略了快乐体育的最本质特征是既要到达快乐锻炼,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要使学生的品质意志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意识到,”乐”对体育活动来说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体现的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心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