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少如太极八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郝少如太极八讲
郝少如太极八讲
(四)启、承、开、合
略谈一招一式,如白鹅亮翅的手法,两膊做成丁字形,左手先一竖,右手一横,在这两膊中就包括着刚柔、空松。

并在臂、肘、肱、腕、手的每一寸或数寸间,包涵着棚、捋、挤、按等用法。

又如下势的退步,在收前脚的同时,也附带有刚(骨)的拔高,和柔(肉)的下降,一升一降,两者同时进行,不可有先后、参差,拳可以不放在身上,所有动作,全在心静中产生。

心不静则不专心,拳便散乱,一散乱便身不由主,欲要自身有主,必须保持八条线都存在,一举动就要照顾四面八方。

因此,打拳不能离开意识,以意领拳,拳才能不放在身上,从而最后达到忘形。

启:启是启、承、开、合一个节序的开端。

启,就是起势,也就是拳的开头。

一起势即要有聚。

聚,就是各个身法的组合搓和成一个整体,不可那先那后。

但聚是有些“尚气”的,这不妨事,因为它同时在心静和腹部放大(气沉丹田),一起进行。

这样一静一松就成为“空”(关节脱开),一空便和“尚气”相抵消。

因此,可以使气沉丹田即存在着聚。

聚,包括身聚神聚。

要做到聚,切不可散。

在练拳运动中,不要刚不离柔,柔不离刚。

刚代表精神,先把精神掌握好,由分开、统一、再分开。

刚是先动,同时必须保持柔的跟动。

打拳时不可时起时伏。

时升时降,像波浪形,必须保持一定的高低水平线,还要保持空、松。

一开始练拳,便保持立身中正安祥,两膊两腿都要保持一定的弧度。

搂膝打掌,后腿不可蹬直,两上膊不可伸直,为了符合”动宜曲蓄而有余”的要求。

做身法总是要受意念的支配,没有它便做不成功,所以在身法之外,的确还存在着意念这个东西。

比如身前要竖起一根直线,从头到脚在垂直线中产生横的一寸一根,和两寸间距的一根根前伸线,从上到下,都是同一个尺寸,上中下都是一个枰,犹如身前竖着有刺的屏
风。

又如,眼视前面远方目标时,而自己的身、手、腰、腿也要完全一致地向着这个目标发去等等,都是在用意念,这是属于虚的一面。

那么实的一面又是什么呢?实的不言而喻就是拳法,拳的势法。

内形又叫内因,外形就是动作,内外相合,就是有虚有实,有阴有阳,有表有里,而合乎太极原理了。

再就”开合”来说,合是收,开是放。

1、要合中有开,即外形在合时,有放松,又有意念放出而不丢,这就是合中寓开。

2、开中有合。

就是手脚开大,意念放远而放松,内中有含蓄,就是开中寓合。

3、开中寓开。

就是在形的放大中再求放松沉气,就是开中寓开。

4、合之再合。

即在外形合拢时,内中再紧凑含蓄,便是合之再合。

不论怎样,都是意在外,神在内,主要在蓄劲,劲发于脚跟,形于手指,最终气沉丹田为根本,用意非用力。

合:合势是手脚八条线的缩短,不可一条腿落后而拔长,因为拔长便聚不圆了。

如要八条线不知用哪条线,搭手不哓得他的刚还是柔,是不行的。

这一讲同前三讲为四合一,成为一个整体,练拳可以先练慢,后练快。

慢可以细细体会,快可以使眼、手、身、步各法灵活,但需要慢而不呆,快而不乱,首先要求形整。

如形缺,可以意补,而意缺可以神补,达到身法完整,完整而后劲整,在劲整的基础上揣摩和用法上的变换活动。

固然,拳的设计和它的理论,要在外形上表现出来,但又要把身体练好,艺术提高,还在分形和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际在即能派实际用场也。

每人要用一把尺量一量,已和老师讲的话相差多少?缺多少必须赶上多少。

若说身体难做好,并不是人人做不好,也不是人人都能练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则不行。

所以然,即本身的反应合不合规矩。

因此说入门须口授,功夫来自勤学多练,你不来问我,我无法帮你。

因此,学者还需要多问,以教拳的来说,要因人施教,根据各人的程度及接受能力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