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电子教学讲义民族互动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教用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一節隋唐的對外關係與文化交流◎Think
一、隋唐與周邊部族的關係
第6章 民族互動與社會文化的發展 2016/10/9 阿津
65
※唐代對外關係與交通路線圖:
(D)1.常言雲南有三寶:普洱茶、大理石、白藥。

如果你生活在唐朝,應至下列何處去找尋這三寶? (A)吐蕃 (B)高麗 (C)吐谷渾 (D)南詔
二、盛唐時期的「天可汗」體系
(1)目的:維繫西北國際間的安全與和平。

(2)運作:在邊疆設置六個都護府及十個節度使,以玆指揮運作。

(3)擁有實權:
A.冊封蕃邦:得冊立各國君長
B.徵調軍隊、仲裁糾紛,維持和平:(例1)王玄策徵吐蕃及泥婆羅聯軍,助平中天竺。

(例2)大食、回紇助平安史之亂。

三、唐代絲路的興盛與長安的繁榮
(一)陸上絲路的恢復
(1)沙漠絲路:(陸上絲路)
A.漢代張騫通西域,史稱鑿空,中西間才開始大規模的交流。

後因西元1~3世紀,
印度貴霜王朝(大月氏)興起,和中國魏晉南北朝的戰亂,絲路交通不盛。

B.直至隋唐統一盛世,才又恢復絲路交通。

東起長安,越過新疆、中亞、天竺(印度)、
西亞、大食(阿拉伯)而至歐洲的拂菻(東羅馬帝國)。

長安成為歐亞經濟與文化
交匯中心。

(2). 海上絲路:
唐代海上貿易發達,來自阿拉伯(又稱為大食7~10世紀)、波斯及南亞各地
的番舶到中國貿易,廣州尤為番舶雲集的主要港埠,設有「市舶司」負責海
外貿易事務。

另從登州、揚州出發,可抵達朝鮮、日本。

(宋元沿海增設3~7個,到
了清初改為粵海關。


(二)唐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1.人口移動帶來文化交流:
許多外族來唐經商、傳教,也可以考科舉,在唐政府中任職。

促成文物和文化交流。

2.西域文化傳入中國:
(1)生活:唐人穿胡服、帶胡帽、吃胡餅、飲葡萄酒、坐胡床、打波羅球、欣賞西域幻術、
雜技、舞蹈。

(2)宗教:佛教(漢代已有傳入,唐時繼續交流並中國化)、祆教、摩尼教、景教、回教
等流行中國。

(3)都會:長安成為歐亞大陸文化交會的國際大都會。

第6章民族互動與社會文化的發展2016/10/9 阿津
C 1. 有位商人來到中國後,於其書中記載:「中國商埠為阿拉伯人麇集者曰康府。

其外有
伊斯蘭掌教一人,教堂一所。

……各地伊斯蘭教商賈多居康府,中國皇帝因任命伊斯
蘭教判官一人,依伊斯蘭教風俗,治理穆斯林。

」請問:此書的記載最早應出現於何
時?(A)西晉(B)北魏(C)唐代(D)宋代。

【史料】解析:唐代海外貿易大為盛行,阿拉伯人競相來到中國進行貿易,為了安頓這些阿拉伯人,因此設立番坊讓阿拉伯人有群居之所,此地區也依照其風俗習慣進行治理。

CDE 2.魏晉南北朝以至於隋唐時期,透過絲路的傳播,有許多新的物品及文化傳入中國。

請問:下列哪些宗教是在此時期透過絲路傳入者?(A)道教(B)佛教(C)伊斯蘭教
(D)景教(E)摩尼教。

【簡述】
解析:道教為中國本土之宗教,佛教則為兩漢時期傳入中國。

()1.黃巢之亂,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禍延大唐半壁江山,時間長達十年,因此造成的死亡總計達830萬人,導致唐末國力大衰。


符六年(西元879年)九月,攻克廣州。

廣州是唐朝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和重要的
財賦供應地之一,據阿布·哈桑在其《中國印度記聞錄》記載,「外國」商人被殺
者有二十餘萬,可見其叛亂之眾、賊勢之大。

請問當時被大量殺害的「外國」商人
應該是何國商人?
(A) 荷蘭(B) 葡萄牙(C)日本(D)阿拉伯。

【答案】:D
3.中國文化傳入西域:
(1)文化:中國煉鋼術、蠶絲術、陶瓷、漆器等傳入西域。

(2)四大發明:火藥、印刷術、指南針、造紙也從唐代至宋元間陸續傳入歐洲。

A.造紙術:
(A)時間:唐玄宗年間。

(B)原因:唐將高仙芝在怛羅斯戰役中被大食所敗,戰俘中有造紙工匠。

(C)結果:在撒馬爾干(今烏茲別克中部)開辦造紙廠,將造紙術傳入回教世界。

B.煉丹術:中國是煉丹術最先進的國家,其基本理論與方法經阿拉伯人承襲採用後,
傳入歐洲,成為近代化學的先驅。

(三)國際的大都會──長安
1.國際都會:
(1)在隋代大興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成為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

(2)華夷一家:
A.外族自衣著到信仰均享有充分的自由。

B.可參加科舉考試、擔任官吏。

C.西域胡商多在西市營業,西市比東市更為繁榮。

3.市坊分區制度:便於行政管理
67
(1).商業區的市與住宅區的坊分離,兩者四周各圍以牆垣,各設坊門。

一律實施宵禁,
坊門朝開夕閉。

(2).店鋪限定設在「市」內的巷道,城中的商業活動集中於東、西兩「市」。

◎唐代的長安城圖:
四、隋唐文化對東亞地區的影響
(一).東亞文化圈的形成:
(1)時間:隋唐時代由於國力強大,中國文化影響東亞地區,以漢字溝通,以儒學作為
教化基礎,運用中國的科技、典章制度、佛教建構國家體制,形成所謂的中國文化圈,又稱漢字文化圈。

(2)影響地區:朝鮮半島、日本及越南。

第6章民族互動與社會文化的發展2016/10/9 阿津
(二)朝鮮半島:在魏晉南北朝時出現-新羅、百濟、高(句)麗3國。

隋唐的文治武功影響:新羅最著。

唐玄宗因新羅知書達禮,有類中華,而號之為「君子國」。

唐中葉完成了半島的統一。

(三)日本
1.唐化運動:
七、八世紀隋唐時期,以遣隋使、遣唐使、留學生、學問僧等的中國經驗,做為漢化運
動的原動力。

唐高宗時,改倭國之名為「日本」。

2. 約中國的唐太宗~唐高宗:孝德天皇(大化革新)。

為一大規模唐化運動。

(1)留學生吉備真備仿中國楷書偏旁創立片假名,學問僧空海仿中國草書發
展出平假名。

(四)越南:越南的制度、漢字、宗教大都源自中國,仿唐行科舉,採唐曆法。

69
第二節佛教與道教2016/10/10※何謂「宗教」?這是日本在十九世紀翻譯「religion」時發明的,中文原本無這詞。

「religion」在拉丁文原意是,遵循神聖的儀式,和遵守神聖的義務。

◎【佛教】的傳入與興盛(圖式:今天分成三區?1.大乘 2.小乘 3.密宗+西藏苯教—藏傳佛教)一、佛教的起源與傳入中國
第6章民族互動與社會文化的發展2016/10/9 阿津
二、佛教與中國文化之衝突與調和
三、儒家「五常」和佛教「五戒」對應表(佛教中國化,是大乘佛教能流行中國原因。


四、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區別
71
◎【道教】
1. ( A) 今日洛陽城西有一座白馬寺,據說它原本名為鴻臚寺(古代朝廷招待外賓的處所),
後因有兩位西域高僧以白馬馱經來到中國傳法,朝廷便將其安頓於鴻臚寺,自此改為白馬寺以茲紀念,而「寺」從此成為出家人佛舍的專稱。

這則典故應該發生於何時?
(A) 東漢(B) 魏晉(C)唐代(D) 北宋
2. ( D) 何謂「格義」?下列何者可說明這種現象?(A)不立文字,不拘形式,直指本心
(B)面對不孝的指責,提出「父母恩重難報經」說明佛教注重孝道(C)各種反佛的聲
浪(D)佛經的翻譯:涅槃無為,菩提道,空無。

3. ( B) 在佛教的理論體系中,為了給「因果報應」和「六道輪迴」找到一個繼承,有了「神
不滅」論思想。

所以「不滅」的「神」識,就是輪迴說的一根中樞神經;如果抽掉這根神經,輪迴說也就必將要隨之瓦解了。

所以「誰」發表論文向佛教的神學思想的發動一場總進攻,企圖抽掉這根神經,但也引起朝野的圍攻?
(A)何晏(B)范縝(C)法顯(D) 鳩摩羅什
第6章民族互動與社會文化的發展2016/10/9 阿津
4. ( C) 公元841年全國大、中、小寺廟總計四萬餘,佔地幾千萬頃,時人云:「十分天下之
財而佛有七八」。

當時某位皇帝對臣下說:「古者三人共食一農人,今加兵、佛,一農
人乃為五人所食。

其間吾民猶困於佛。

」。

上述最有可能是哪一事件發生的背景?
(A) 北魏太武帝滅佛(B) 安史之亂(C) 唐武宗毀佛(D) 黃巢之亂
5. ( A) 這一宗派是中國漢傳佛教中十分具有影響力的宗派,此派認為人要成佛很容易,只要
口唸一聲「阿彌陀佛」,慢則七天,快則一天,靈魂即可升天(指西方極樂世界)。


於此宗的成佛法最簡捷,吸引信徒也最多。

唐太宗有個叫善導的和尚,宣揚此宗三十
餘年,門徒極多。

善導每天唸佛,非力竭不停;他的有些門徒一天唸佛一萬聲或十萬
聲,到了癡狂程度。

請問這一宗派應是指?
(A) 淨土宗(B) 禪宗(C)法相宗(D)天臺宗
6. ( A) 淨土宗是中國漢傳佛教中十分具有影響力的宗派,即使歷經唐武宗滅佛,它仍能屹立
不搖。

請問以下那一句話最能反映淨土宗興盛的原因?(A)唸誦佛號,簡單易學
(B)直指人心,見性成佛(C)唯心所現,唯識所變(D)符錄治病,服食丹藥
7. ( A) 在唐代,認為參悟佛理並非只能經由出世、坐禪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擔柴、挑水
之間均可體會佛理。

這種最富生活化的修行是佛教的那一宗派?
(A) 禪宗(B) 天臺宗(C)淨土宗(D)法相宗
8. ( C) 南朝某位道士有「山中宰相」之稱,時梁武帝雖篤信佛教,但仍對他崇敬有加。

他提
出了「三教合流」的思想,他的思想脫胎於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教,雜有儒家和
佛教觀點。

此人應為?(A)寇謙之(B)張角(C)陶弘景(D)鳩摩羅什
9. ( B) (甲)佛教;(乙)伊斯蘭教;(丙)天師道,請問以上三種宗教出現於中國的先後順序為何?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丙甲乙
10. ( C) 道教遵奉老子李耳為神,由於這時期的開國皇室姓李,因此道教自開國初就被規定居
於佛教、儒家之上,在上流社會也很流行。

特別在終南山建太和宮,來祭祀老子,某
位皇帝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並詔令王公百官研習老子的道德經。

請問這個「朝
代」應為?
(A)漢(B)隋(C)唐(D)宋
C 11. 三武滅佛為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請問:下列何者為三武滅佛的主角之一?
(A)漢武帝(B)西晉武帝(C)北魏太武帝(D)武則天。

【簡述】
B 12. 唐初佛教宗派林立,教義殊方,受中國影響的韓國、日本亦同。

其後中國與日本、
韓國的佛教各宗派漸至消沉,應時而興的是禪宗和淨土宗。

這種現象反映了東亞佛
教信仰變遷的哪一種特徵?(A)佛教思想漸統於一尊(B)由形而上走向世俗化
(C)儒釋道三教漸趨融合(D)統一政權的思想控制。

【100指考】
13. ( BDE) 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帝王排佛的「三武之禍」,這是指那三位帝王在位時對佛教進
行迫害?(多選)
(A)西晉武帝(B)北周武帝(C) 南朝梁武帝(D) 唐武宗(E)北魏太武帝
補充題:
※14、余英時先生說:「『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之說,「家有父母,孝順念佛可也,不必外馳聽講。

家有經書,依教念佛可也,不必惟施空門。

」在當時佛教界真是驚天動地的一聲獅子吼。

」他是指唐代佛教作了什麼樣的改變?D
(A)禪宗最富生活化,故在家修行即可(B)受道家影響,華嚴宗主張放任自然即可
(C)因出家人太多,寺院無法容納,天臺宗主張在家修佛即可
(D)佛教中國化,淨土宗受儒家思想影響,主張在家念佛即可。

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