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操练馆(13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2分)
①,序天伦之乐事。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①。
比酒还强烈。
啊,故乡的叶笛。
(郭风《诗两章》)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空1分,共3分)
①《海燕》一文曾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文中的一句话曾被他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②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含有“春”字的诗句:
,。
3.学习本单元,读着这些优美的诗歌,希望中学九年级(1)班准备组织一次以“在诗歌的王国里淘金”为主题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他们的活动可丰富多彩哦,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①同学准备选编一本自己的诗文集——《纯真部落》,他们对同学们创作的诗歌进行编辑、分类,设计了“感受生命”、“体会亲情”、“走进名人”等小栏目,请你再设计一个栏目。
要求:结构与已有栏目的名称一致,内容不重复。
(2分)
答:
②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即兴诗歌朗诵比赛简要的活动方案。
(4分)
答:
③诗歌朗诵会上,你班嗓音很好但性格内向的柳畅同学,不好意思当众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一劝他。
(30-50字)(3分)
答:
第二部分阅读品味芳草地(57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4—8题。
(14分)
[甲文]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一只,二只,三只,在海上出现了。
它们仍是隽逸的从容的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
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到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小燕子却从容的憩着了。
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的浮着,又安闲,又舒适。
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像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之用瓦片打水镖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
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
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选自郑振铎《海燕》[乙文]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了!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选自高尔基《海燕》4.在甲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燕子的飞姿的?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分) 5.在乙文中歌颂的对象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大海、狂风、乌云呢?(3
分) 6.甲文和乙文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写作手法。
(2
分) 7.仔细阅读甲、乙两段话,说说作者写海燕分别是用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8.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
或先谈感悟理解,后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
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
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一画线句作批注。
(4分)
示例: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批注]再凶猛的敌人也都不过好的“猎手”。
选语句:()
——[批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3题。
(19分)
淡之美
①“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其中,有一处淡。
②土耳其有种子如胶似的咖啡豆,颗粒虽小,用它沏成的咖啡却味苦无比,人喝下去彻夜难眠。
当地人和西欧人对此大为推崇,而在中国甚至整个东方人看来,却不免要对这种所谓的饮食文化退避三舍。
捧一卷书,品一杯茶,这才是最大的乐趣。
书墨飘香,偶一低头,几片小茶叶在滚烫的水中悠闲地打着小转转,几度沉浮之后最终静静落入杯底,和着书卷释放出淡淡的清香。
一种惬意,一种心旷神怡于心底油然而生。
③其实,东方人的茶较之咖啡,便是一种淡之美。
④西方的爱情是用玫瑰来形容的,他们的性格决定了感情的外露。
而东方却是一枝康乃馨,那种常用来代表母爱的淡淡的小花,不如玫瑰血一般的鲜红,也不如玫瑰的热烈奔放。
它只有几朵含蓄的小花骨朵儿零零星星地点缀其中,却让人想到化蝶,想起梁祝,想起牛郎织女和七七鹤桥,让人懂得平凡中永驻真情。
这正好比中国的国画,只用画笔在宣纸上轻轻一点,便于隐约之中见到了黛青的山,见到了林中的飞鸟,言尽而意无穷,留给后人深远的意境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郑板桥画竹,这远远比以渲染和夸张而著称的欧洲油画和水彩画来得高明。
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也就是淡之美的魅力。
⑤走进盛夏,漫步于荷塘月色之中,在空气中细细寻找“莲”的味道。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或含芭待放,或亭亭玉立,这就是她的独特之处。
怪不得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一直对这份淡之美情有独钟。
豆腐西施,清清白白,这永远都是粉底和唇膏代替不了的。
洗尽铅华,朴素自然较之浓妆艳抹,才是最动人的美,才是一份淡稚,一份脱俗。
⑥“君子之交淡如水”,中国人欣赏的也是淡之美。
⑦佛门认为四大皆空,主张六根清静,修身养性。
虽是佛家经典,但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同一点。
有人说浓是一种积极,那淡又何尝不是一种积极呢?“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清心”,处世乐观,豁达,泰然,以另一种人生观、处世态度来看待世间万事万物,也许会比从前更清晰,更深刻。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想当元帅的士兵”也得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才是最重要的。
⑧“清清桂花香”,在桂花树下轻轻走过,在心中感觉一份淡之美。
9.(1)第②段,“捧一本书,品一杯茶,这才是最大的乐趣”,这里“最大的乐趣”
作何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这就是她的独特之处”中的“这”指代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④段中“淡之美的魅力”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⑦段说“浓是一种积极,那淡又何尝不是一种积极呢?”根据文章内容,请说说“淡”为何也是一种积极。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中来看,东方人喝茶西方人喝咖啡,东方人喜欢国画西方人喜欢油画,东方人喜欢康乃馨西方人喜欢红玫瑰,请你据此说说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内涵。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同学们,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淡之美,请略举一例谈谈你的发现。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
(14分)
蒲留仙写书①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手②于左史、龙门也③。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④,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⑤,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⑥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村,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⑦。
故笔法超绝。
(选自《三借庐笔谈》)
注释:
①蒲留仙: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②抗手:学习某人欲与之匹敌,叫做抗手。
③左史、龙门:左史,指《左传》作者左丘明。
龙门:指《史记》作者司马迁。
因司马迁生于龙门,故称其为龙门。
④落拓无偶:不流于世俗。
⑤罂(yīng):口腹大的罐,瓶类。
⑥淡巴菰(gū):指烟草。
⑦蒇(chǎn):完成。
14.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性尤怪僻.(pǐ孤僻)
B、食贫自给.(jǐ给予)
C、必强.执与语(qiǎng 竭力)
D、必强执与语.(yù告诉)
15.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分)
(1)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2)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16.本文记述的是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创作的《》中的一段轶事。
这个艰苦的创作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这部著作的艺术成就可用“写鬼写妖高人一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副对联来概括。
(4分)17.本文与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两篇文章在表达内容上有何异同点?(4分)
第三部分真情展示佳作台(40分)
18.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也许你常常感叹自己缺少美:或长相不俊美,或身材不健美,或衣着不华美,或举止不够时尚美,或言谈缺乏流畅美,或歌声没有旋律美……,然而,某一个事物、某一个人在那一瞬间给了你触动,让你睁开了发现的眼睛,你发现:原来自己也是美的。
拿起笔,写出你发现自己美的经历,让我们分享你的欣喜和快乐。
要求:可叙可议,可夹叙夹议;材料具体,有真情实感。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