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OLOGY
生 态区域治理
128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李启磊
一、前言
水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的状态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质量。
而生态环境的质量会对人类的长远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在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了极大程度的破坏。
为了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要将人工修复措施与自然修复能力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升水土环境的稳定性以及协调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生态修复概述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指的是对已经损坏或者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以及重建的过程。
生态修复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运行,保证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在当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利用现代化的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生态技术等,对生态系统退
化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阻断和改变,
促进生态系统内部的优化配置以及调
整。
同时推动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信
息以及能量之间的相互接触,能够使
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在有效的水土保
持生态修复措施下,重新恢复到原始
或者更好的状态[1]。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
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
的过程中,要坚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的原则,才能够保证生态修复的最终
效果。
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为我国的
土地面积比较广阔,不同地区之间的
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之
间存在较大差别。
地域差异性决定了
在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时,不能采取统
一的措施和方法。
必须根据当地的具
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措施,才
能够保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能够
顺利展开。
第二,整体修复原则。
在
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时,必须
坚持以长远的目光去看待这一工作。
因为生态修复工程本身是一项长期复
杂性的工程,要立足当地生态环境的
整体以及全局,才能够保证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第三,经济性原则。
开展水土保持生
态修复工作需要采取人工修复以及自
然修复方法结合的方式,在修复过程
中利用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可
能会影响当地居民经济水平。
因此,
在选择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措施
时,要充分考虑到其经济性。
四、当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
存在的问题
(一)植被退化严重,水土流失
加剧
在当前新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
过程中,过度放牧会严重影响草场
的植被覆盖情况,再加上对草场的养
护知识比较缺乏,可能会导致草场出
现超负荷放牧。
对牧场周边农田过度
开发的情况会影响自然资源利用的合
理性以及有效性,使草原植被覆盖率
【摘要】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而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所需要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水土流失的情况,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重。
而利用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能够有
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提高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19)42-0128-0003【作者简介】李启磊,生于1979年,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ECOLOGY
生 态
区域治理
129
不断下降,影响草原的生产力,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出现严重的恶化问题。
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扩张以及开发建设规模在不断加大,也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导致水土流失以及自然景观的破坏加剧。
(二)缺乏生态修复意识与能力
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过度放牧、乱伐乱砌以及开发建设规划不合理。
这些活动会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污染加剧,会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全社会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认识不够,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比较淡薄。
再加上并没有专业的生态修复知识作为支撑,会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产生一定影响。
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群众水土流失危害的宣传以及教育,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建立严格的执法机制,才能够保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顺利进行[2]。
(三)土壤贫瘠,营养流失严重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土地过度开发,再加上基建工程施工存在很多问题,会导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因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对原有地貌以及土地和植被造成损坏,土石方开挖以及其他建设活动中会严重破坏地表植被,使裸地冲刷在雨水中,很容
易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
并且会影响水土壤表层的营养元素,会对植被的生长情况产生极大影响。
如果没有对原有的耕植土进行合理利用和堆放,会导致耕植土严重流失,导致土
壤内大量养分流失,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最终的绿化效果。
(四)科研技术落后,研发速度慢
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在当前的生态修复研究过程中,对生态修复的理论以及实践有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但是并没有构建完善的生态修复理论体系以及技术体系。
在研究过程中,更加重视对植物群落模式进行恢复,忽视了对自然规律进行恢复的研究;更加重视对植物多样性以及小气候的相关研究,忽视了对动物多样性、土壤生物的研究工作会导致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之间存在一定不协调的情况。
此外,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对生态功能以及生态结构的综合评价进行研究,这可能会导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缺乏可靠的科研支撑。
五、提高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
果的实践策略
(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一般会采取的措施包括封山育林以及退耕还林,但是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后,保留下来的耕地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并且农业体系以及农业技术发展也相对落后,会导致农业技
术体系不完善也不成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基本生活。
为了解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在应用初期的技术与配套措施不协调的问题,需要重视对科学科研力度的投入工作,要
提高农民自身的投入能力以及投入意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生态修复工作的投入力度,将这一部分工作作为扶贫项目
进行实施,帮助当地进行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为当地的居民进行谋划,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双赢。
例如可以积极组织技术指导人员下乡向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也可以建设新农业设施,提高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水平[3]。
除此之外,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对修复保护技术以及修复措施进行合理安排。
但是在当前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技术研发力度相对薄弱,这就需要各地政府根据自身的情况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对当地生态修复工程的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在当地的应用效果。
现阶段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沿河生态修复技术、经济林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等。
对不同技术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必须要深入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中开展严格有效的调查工作,对当地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和掌握后,才能够保证技术研发的针对性
ECOLOGY
生 态
区域治理
130
以及有效性。
(二)加强生态修复宣传教育工作
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要重视对水土保持政策进行宣传以及教育,可以利用当前的新媒体平台以及网络技术提高全社会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能力。
在宣传过程中要注意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生态修复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融入到宣传过程中。
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个公民能够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有所了解和认识,降低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参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盲目性,增强人民自主自觉参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积极性。
同时提高全社会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意识以及能力,能够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做好生态修复协调工作
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对受损的地理环境进行准确了解和掌握,了解受损地区的生态系统受损情况以及当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充分考虑周围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
才能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人力、自然以及资金等各方面在水
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中所占的比例。
而现阶段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统筹协调时,并没有制定严格有效的协调机制,可能会导致水土
保持生态修复的协调工作存在一定问题。
为了保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应用效果,政府的相关部门
必须参与到生态修复工程的统筹协调环节中,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各部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进行引导。
要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开展修复工作时,必须根据生态修复的原则保证统筹兼顾的效果。
要将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到生态修复工作中,才能够促进生态修复工程与当地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4]。
(四)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监督工作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要对各种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因为生态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林业保护以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关部门在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社会发展的理念对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建造以及其他部门在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生态修复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建立统一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管理机制。
这样才能够确保水土保持生态
修复工程能够有效贯彻落实,提高生态修复的最终效果。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水土保持生
态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改善。
在进行生态修复时,要重视利用人工措施以及自然修复措施进行有效结合,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才能够准确掌握影响生态修复工程的阻碍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生态修复工程的应用效果。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在生态修复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的先进科技,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方案。
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生态修复工作的监督以及执法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教育手段,增强广大人民参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积极性以及意识,才能够促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J].科学中国人,2017(2X):221.
[2]邵钰.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具体措施[J].民营科技,2017(9):160.
[3]万红军,高源.浅论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J].科技风,2018(18):194.
[4]杨竹雨,蔚荣华,郭浩房.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探究[J].环境与发展, 2018(5)197-198.
[5]杨中华.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功能评价[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9(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