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化学下册第6章3物质的溶解性(共34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不饱和
饱和
溶 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溶液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温度对氢氧化钙溶液的影响恰好相反
4.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 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 和溶液,而如酒精等,能与水 以任意比例混溶,所以不具有 其饱和溶液。
讨论:有人说饱和溶液一定就是浓溶 液,稀溶液肯定是不饱和的,你认为对 吗?
浓溶液和稀溶液
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为了粗略地表 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 浓溶液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里含有较 多溶质的溶液; 稀溶液则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含有 较少溶质的溶液。
5. 浓 溶 液 、 稀 溶 液 与 饱 和 溶 液 、 不 饱 和 溶液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常温下的 熟石灰饱和溶液,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 的Ca(OH)2为0.17g,为稀溶液),不饱 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如何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 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以氯化钠、硝 酸钾为例) 在同一温度下、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 氯化钠、硝酸钾,观察溶解的量的多少。
3、取少量下列家庭常见物质,放入水中,充 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是( C )
A.食醋
B.蔗糖
C.金龙鱼食用调和油
D.食盐
• 4. 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性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一项是( B )
• 实验一
(1)取3只试管都加入5毫升的水。 (2)分别放入蔗糖、食盐、消石灰各1克, 并进行搅拌。
(3)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蔗糖 完全溶解 食盐大部分溶解 消 石灰_少__量__溶_解______ 实验表明:_在__相__同__条__件_下__,__不__同__物__质_在__同__一__种__
C.溶剂的性质 D.温度
你能得出答案吗?
3. 下列措施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
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D )
A. 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改变温度
D.加速搅拌
• 4.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 克,能使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 方法是( B )和( D )
A.蒸发掉20克水后,保持温度为 20℃
B.温度不变,加入20克水 C.降低温度到10℃ D.升高温度到30℃

注意点:
• a.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 质量的溶剂。在某温度和一定质 量的溶剂中,对某种溶质来说已 经是饱和了,但是改变温度或者 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变 得不饱和溶液了。
• b.必须指明是何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 不饱和溶液。对于某温度下的饱和溶 液,仅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而其他物质可能还能继续溶解。
•实 验 三
取1只试管加入5毫升的水,然后加入3 克硝酸钾,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 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 验现象 实验现象:加__热_前__没_溶__完__,_加__热_后_ 继续溶解。
实验表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 ___(__温_度__)__的_变__化_而__变_化__。_____________ 物质溶解能力大小即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但是,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而言,在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 溶液要浓。
你能得出答案吗?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是( D)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 2. 下列因素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 的是( B) A.溶质的性质 B.溶液的质量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 (溶剂)中的能力。
★小结:
物质的 溶解性
1.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2.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3.同一物质在不同物质中溶解能力不同
4.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
• 实验
1.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固体的硝酸钾溶 液,分别取出20毫升加入A、B两个烧杯中, 再分别向烧杯中加入2克硝酸钾固体,用玻 璃棒搅拌,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什么是物质溶解性?
•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 剂)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许多实验表明: 1、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 度有关 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性质、
溶剂性质 、 温度 。
练习
• 1、物质溶解性与下列那些因素有关(A) A.溶质的性质 B.溶质的多少 C.溶剂的多少 D.是快状还是粉末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D)
•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 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
• C.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 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 溶液
• D.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讨论: ⑴怎样判断一瓶溶液是否饱和溶液?
讨论: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依据?
在不改变温度等其他条件下,往 溶液中再加入该溶质,观察是否能 够继续溶解。如果能够继续溶解, 则在此温度下,该溶液是该溶质的 不饱和溶液;而不能继续溶解,则为
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讨论:3、怎样将一瓶接近饱和 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又怎样 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同一物质在不同物质中溶解能力不同
解性
4.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
挑战自我
• 7、20°C时,往150克硝酸钾溶液中 加入15克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 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
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5、在一定的温度下,向100g食盐饱 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充分搅拌后,
溶液的质量为103g.(×)
6、在一定量的食盐溶液中,加入少
量硝酸钾固体,搅拌。固体消失。
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
★小结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 物质(溶剂)中的能力。
物质 1.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的溶
2.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蔗糖溶解在水
中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你是否思考过,想
要知道或是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1.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
能溶解?
2.不同的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相
同吗?
3.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
化吗?
4.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液体中?
物质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实 验 二
(1)取两支试管分别装入适量的水和汽油。 (2)用滴管吸取植物油,分别滴入两试管中。 (3)观察,植物油在水中和在汽油中是否溶解?
实验现象:植物油在水中__不__溶_解_________ 植物油在汽油中_完__全__溶_解______
实验表明:同__一_种__物_质__在__不_同__物_质__中_的__溶__解___ ________能__力_不同
讨论:什么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什么样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 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 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 不 饱 和 溶 液 : 在 一 定 温 度 下 、 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 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
2、在A、烧杯中加入5毫升水,观察未溶解 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2.在酒精灯上加热B烧杯,观察未溶解的硝 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 硝酸钾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的溶解
结论:但在加水或加热时又能继续溶解。
以上
“一定条件”指的是什么?
• “一定条件”指(1)一定温度 (2)一定量溶剂
能给以上两种溶液起个名字吗?
你能得出答案吗?
9.现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采用 什么方法能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
10.两支试管中盛装的都是硝酸钾溶 液,其中一支为饱和溶液,另一支为 不饱和溶液,请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鉴 别。
(A)食盐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B)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越 强
(C)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蔗糖的溶解 能力是不同的
(D)油污不易溶于水中
• 5.烧菜汤时,往汤里放食用油和食盐, 搅拌后看到食用油漂在上面,而食盐粒 却看不见了,这说明
油不易溶解于水中,而食盐能溶解于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