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3.1.3 速度公式的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3课时 速度公式的应用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C
2C
6C
7A
11 B
12 A
3B 8D显示
5B 10 40;西 15 见习题
1.一辆长30 m的大型平板车,匀速通过70 m长的桥所用
的时间是10 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花了
15.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 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 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 min内 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 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 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
m+20 10 s
m)=5.5
m/s,B
正确;
在 0~5 s 之间,速度每秒减小10- 5 4 m/s=1.2 m/s,C 错误;在 10~13 s 之间,速度每秒增加10- 3 4 m/s=2 m/s,所以第 12 s 的 速度为 4 m/s+4 m/s=8 m/s,D 错误。
【答案】B
1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 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所示,由图像可知不正确的是( ) A.在 0~10 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 m 处相遇 C.在 10~20 s 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 0~10 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10 m/s
【点拨】由图像知:对应同一时间 t(如 t=4 s)a、b、c 的路程关 系为 sa>sb>sc,由速度公式 v=st可知,va>vb>vc;由 s-t 图像 知,t=5 s 时,sa-sb=3 m>2 m,sa-sc=4 m>2 m,sb-sc<2 m;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的图像一定是图线 a;乙的图像可能是图线 b, 也可能是图线 c。
【点拨】据图像可知,甲、乙同时同地开始运动,图像 交点处二者路程相同,但是由于不知道二者出发的方向, 因此不能说明t=5 s时一定相遇,故A错误;两个物体 在5 s内通过的距离都是3 m,故B错误;通过s-t图像, 只能知道甲的速度是变化的,乙的速度是不变的,因此 甲做变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但无法判断它们的运动 轨迹,故C错误,故D正确。 【答案】D
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 0.5 s 刹车。在限速为
110 km/h 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C )
A.3 m
B.7 m
C.15 m
D.25 m
14.【中考·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 在 t=5 s 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 t=5 s 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 5 s 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20 s时间,那么这座桥长( )
A.140 m
B.200 m
C.170 m
D.230 m
【点拨】已知:s=30 m+70 m=100 m,t=10 s,那么平板车的 速度为 v=st=11000 sm=10 m/s,由于平板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 一座桥,则速度相等,那么平板车通过另一座桥时行驶的路程为 s′=vt′=10 m/s×20 s=200 m,则另一座桥的长度为 s″=200 m- 30 m=170 m。
【点拨】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 s-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他们的速度 v 保持不变,v-t 图像是 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知在相等时间 t 内,甲的路程 s 甲小于乙的路程 s 乙,即 s 甲<s 乙,由 v=st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 度。 【答案】C
6.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2 m/s C.经过6 s,甲、乙两车相距2 m D.经过5 s,甲、乙两车 通过的路程均为10 m
【答案】A
8.【中考·大庆】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 s-t 图 像,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在 0~2 s 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 2~4 s 内运动速度是 5 m/s C.物体在前 2 s 内和后 2 s 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 6 s 内运动速度是 2.5 m/s
【点拨】由图像可知 0~2 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 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由 s-t 图像可知,在 2~4 s 内, 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 0,故 B 错误;物体在前 2 s 内 运动的路程为 5 m,后 2 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 m-5 m=10 m, 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 v=s/t 可知,物体 在前 2 s 内和后 2 s 内的速度不相等,故 C 错误;物体在 6 s 内的 平均速度 v=st=165 sm=2.5 m/s,故 D 正确。 【答案】D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 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____1____ 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
解:通过图甲可知,每隔 1 s,走纸距离是 25 mm, 所以速度 v=st=251msm=25 mm/s。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解:已经求出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 25 mm/s,由图乙可知,相邻两波峰的间距为 20 mm,故相邻两波 峰的时间间隔 t′=sv′=2250mmmm/s=0.8 s,故乙的心率 n=06.08次/min =75 次/min。
【点拨】由图可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运动速度为 0 m/s,乙 车的速度为 v=st=150 sm=2 m/s,6 s 后甲车在 10 m 位置,乙车 在 12 m 位置,所以甲、乙两车相距 2 m。
【答案】C
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 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 s-t 图像为图中 a、b、c 三条 直线中的两条,运动 5 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 2 m,则( ) A.甲一定为 s-t 图像中的图线 a B.甲可能为 s-t 图像中的图线 b C.乙一定为 s-t 图像中的图线 c D.乙可能为 s-t 图像中的图线 a
【点拨】由图像看出两同学在0~10 s内的图像均是一 条斜线,表示两同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 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 v甲<v乙。
【答案】A
13.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
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 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
【答案】C
2.科学中经常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则图中图 线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丙 C.乙、丙
B.甲、丁 D.乙、丁
【点拨】甲图表示静止状态,乙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丙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C
3.【中考·杭州】流速为5 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 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 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h后 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B ) A.甲船25 km,乙船35 km B.甲船30 km,乙船30 km C.甲船35 km,乙船30 km D.无法确定
11.某司机开车接近一学校门口时,为了安全踩刹车减速 5 s, 再轻踩油门继续向前行驶,汽车速度跟时间的关系如图(速度 单位为 m/s,时间单位为 s),则( ) A.在 5~10 s 内,汽车是静止的 B.在 0~10 s 之间,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5.5 m/s C.在 0~5 s 之间,汽车的速度每秒减少 2 m/s D.第 12 s,汽车的速度为 6 m/s
1 小明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t2=2vs2=2sv2,小明全程用的时间 t
=t1+t2=2sv1+2sv2=(v12+v1vv22)s;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
v21v+1vv22,故选项 B 正确。
【答案】B
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 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当t=5 s时两车相距 ____4_0___m ; 以 甲 车 为 参 照 物 , 乙 车 在 向 ____西____(填“东”或“西”)运动。
【点拨】由图知,在 5~10 s 之间,汽车以 4 m/s 的速度做匀速
直线运动,速度不为零,所以汽车不是静止的,A 错误;在 0~
5 s 之间,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s=12×(4+10)×5 m=35 m;5~10 s
的路程 s′=vt=4 m/s×5 s=2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v=
(35
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C) A.3∶4
B.4∶3
C.12∶1
D.1∶12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 成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 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表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 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9.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 V1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 V2 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 () A.V1+2 V2 B.V21V+1VV22 C.V21V+1VV22 D.VV1+1VV2 2
1 【点拨】设全程为 s,则小明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t1=2vs1=2sv1,
【点拨】据图像可知,3 s 内甲行驶了 60 m,那么甲的速度为 v 甲=st甲甲=630 sm=20 m/s;甲在 5 s 内前进的距离为 s 甲′=v 甲 t 甲′=20 m/s×5 s=100 m;甲、乙之间的距离为 s′=100 m-60 m=40 m; 乙在 5 s 内行驶 60 m,那么乙的速度为 v 乙=st乙乙=650 sm=12 m/s, 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那么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在向西 运动。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3课时 速度公式的应用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C
2C
6C
7A
11 B
12 A
3B 8D显示
5B 10 40;西 15 见习题
1.一辆长30 m的大型平板车,匀速通过70 m长的桥所用
的时间是10 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花了
15.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 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 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 min内 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 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 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
m+20 10 s
m)=5.5
m/s,B
正确;
在 0~5 s 之间,速度每秒减小10- 5 4 m/s=1.2 m/s,C 错误;在 10~13 s 之间,速度每秒增加10- 3 4 m/s=2 m/s,所以第 12 s 的 速度为 4 m/s+4 m/s=8 m/s,D 错误。
【答案】B
1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 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所示,由图像可知不正确的是( ) A.在 0~10 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 m 处相遇 C.在 10~20 s 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 0~10 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10 m/s
【点拨】由图像知:对应同一时间 t(如 t=4 s)a、b、c 的路程关 系为 sa>sb>sc,由速度公式 v=st可知,va>vb>vc;由 s-t 图像 知,t=5 s 时,sa-sb=3 m>2 m,sa-sc=4 m>2 m,sb-sc<2 m;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的图像一定是图线 a;乙的图像可能是图线 b, 也可能是图线 c。
【点拨】据图像可知,甲、乙同时同地开始运动,图像 交点处二者路程相同,但是由于不知道二者出发的方向, 因此不能说明t=5 s时一定相遇,故A错误;两个物体 在5 s内通过的距离都是3 m,故B错误;通过s-t图像, 只能知道甲的速度是变化的,乙的速度是不变的,因此 甲做变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但无法判断它们的运动 轨迹,故C错误,故D正确。 【答案】D
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 0.5 s 刹车。在限速为
110 km/h 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C )
A.3 m
B.7 m
C.15 m
D.25 m
14.【中考·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 在 t=5 s 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 t=5 s 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 5 s 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20 s时间,那么这座桥长( )
A.140 m
B.200 m
C.170 m
D.230 m
【点拨】已知:s=30 m+70 m=100 m,t=10 s,那么平板车的 速度为 v=st=11000 sm=10 m/s,由于平板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 一座桥,则速度相等,那么平板车通过另一座桥时行驶的路程为 s′=vt′=10 m/s×20 s=200 m,则另一座桥的长度为 s″=200 m- 30 m=170 m。
【点拨】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 s-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他们的速度 v 保持不变,v-t 图像是 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知在相等时间 t 内,甲的路程 s 甲小于乙的路程 s 乙,即 s 甲<s 乙,由 v=st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 度。 【答案】C
6.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2 m/s C.经过6 s,甲、乙两车相距2 m D.经过5 s,甲、乙两车 通过的路程均为10 m
【答案】A
8.【中考·大庆】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 s-t 图 像,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在 0~2 s 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 2~4 s 内运动速度是 5 m/s C.物体在前 2 s 内和后 2 s 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 6 s 内运动速度是 2.5 m/s
【点拨】由图像可知 0~2 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 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由 s-t 图像可知,在 2~4 s 内, 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 0,故 B 错误;物体在前 2 s 内 运动的路程为 5 m,后 2 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 m-5 m=10 m, 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 v=s/t 可知,物体 在前 2 s 内和后 2 s 内的速度不相等,故 C 错误;物体在 6 s 内的 平均速度 v=st=165 sm=2.5 m/s,故 D 正确。 【答案】D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 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____1____ 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
解:通过图甲可知,每隔 1 s,走纸距离是 25 mm, 所以速度 v=st=251msm=25 mm/s。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解:已经求出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 25 mm/s,由图乙可知,相邻两波峰的间距为 20 mm,故相邻两波 峰的时间间隔 t′=sv′=2250mmmm/s=0.8 s,故乙的心率 n=06.08次/min =75 次/min。
【点拨】由图可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运动速度为 0 m/s,乙 车的速度为 v=st=150 sm=2 m/s,6 s 后甲车在 10 m 位置,乙车 在 12 m 位置,所以甲、乙两车相距 2 m。
【答案】C
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 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 s-t 图像为图中 a、b、c 三条 直线中的两条,运动 5 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 2 m,则( ) A.甲一定为 s-t 图像中的图线 a B.甲可能为 s-t 图像中的图线 b C.乙一定为 s-t 图像中的图线 c D.乙可能为 s-t 图像中的图线 a
【点拨】由图像看出两同学在0~10 s内的图像均是一 条斜线,表示两同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 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 v甲<v乙。
【答案】A
13.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
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 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
【答案】C
2.科学中经常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则图中图 线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丙 C.乙、丙
B.甲、丁 D.乙、丁
【点拨】甲图表示静止状态,乙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丙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C
3.【中考·杭州】流速为5 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 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 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h后 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B ) A.甲船25 km,乙船35 km B.甲船30 km,乙船30 km C.甲船35 km,乙船30 km D.无法确定
11.某司机开车接近一学校门口时,为了安全踩刹车减速 5 s, 再轻踩油门继续向前行驶,汽车速度跟时间的关系如图(速度 单位为 m/s,时间单位为 s),则( ) A.在 5~10 s 内,汽车是静止的 B.在 0~10 s 之间,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5.5 m/s C.在 0~5 s 之间,汽车的速度每秒减少 2 m/s D.第 12 s,汽车的速度为 6 m/s
1 小明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t2=2vs2=2sv2,小明全程用的时间 t
=t1+t2=2sv1+2sv2=(v12+v1vv22)s;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
v21v+1vv22,故选项 B 正确。
【答案】B
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 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当t=5 s时两车相距 ____4_0___m ; 以 甲 车 为 参 照 物 , 乙 车 在 向 ____西____(填“东”或“西”)运动。
【点拨】由图知,在 5~10 s 之间,汽车以 4 m/s 的速度做匀速
直线运动,速度不为零,所以汽车不是静止的,A 错误;在 0~
5 s 之间,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s=12×(4+10)×5 m=35 m;5~10 s
的路程 s′=vt=4 m/s×5 s=2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v=
(35
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C) A.3∶4
B.4∶3
C.12∶1
D.1∶12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 成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 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表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 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9.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 V1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 V2 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 () A.V1+2 V2 B.V21V+1VV22 C.V21V+1VV22 D.VV1+1VV2 2
1 【点拨】设全程为 s,则小明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t1=2vs1=2sv1,
【点拨】据图像可知,3 s 内甲行驶了 60 m,那么甲的速度为 v 甲=st甲甲=630 sm=20 m/s;甲在 5 s 内前进的距离为 s 甲′=v 甲 t 甲′=20 m/s×5 s=100 m;甲、乙之间的距离为 s′=100 m-60 m=40 m; 乙在 5 s 内行驶 60 m,那么乙的速度为 v 乙=st乙乙=650 sm=12 m/s, 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那么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在向西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