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资料 2021-09-10 22:14:50 阅读47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
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 m,气压平均降低12.7 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
具体太长,我简单说明下:
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
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
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
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
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
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

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
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
Z2-Z1=18400(1+t/273)log( P1/P2)
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
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
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
式中的气温。

这就不详细再说了,太复杂了,
你应该也不需要用到这么复杂的公式吧!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式计算的:P=760(e^-(a/7924))。

其中假定海平面的大气压是760mmHg,会受天气影响略微变动。

P(单位mmHg)是海拔a 米处的大气压;e是自然对数的底。

当然,结果的不确定度比较大!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
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
关系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
具体太长,我简单说明下:
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
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
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
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
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
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

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
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
Z2-Z1=18400(1+t/273)log( P1/P2)
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
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
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