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浮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9高三上·杭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厄运猝不及防地将他的生活碾成齑(jī)粉,但他坚韧(rèng)不拔,用了十五年的奋斗,实现自己含怡弄孙、颐养天年的夙愿。
B . 很多人喜欢结构化,面对一项崭新的任务,马上将其套入熟悉的模(mó)板,看似有条不紊,其实落进了僵化思维的藩(fān)篱。
C . 斑驳的土墙、悠长的弄(nòng)堂、呢喃的燕子……诉说着小镇千年岁月的沧桑,让游人摹想湮(yān)没的辉煌的历史过往。
D . 博学之士擅于见微知著:从名画《步辇(niǎn)图》中朝觐(jìn)者窄口服饰上的图案来自当时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细节,阐述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2. (2分) (2019高一上·建瓯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
B . 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
C . 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
D . 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
3.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包容需要接受,包容拒绝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同样是一种气魄。
包容还体现在各种体制的大融合上。
过去我们曾一味强调发展国营和集体经济,而忽视____________人为________私营经济的发展。
结果,国营、集体经济________,私营经济停滞不前,经济发展面临着崩溃的边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最终冲破了思想桎梏,一些中小型国营、集体企业纷纷改制,个体、外资、合资等各种私营企业如____________般不断发展壮大。
A . 以至抑制步履蹒跚势如破竹
B . 以致遏制举步维艰势如破竹
C . 以至遏制举步维艰雨后春笋
D . 以致抑制步履蹒跚雨后春笋
4. (2分) (2019高三下·北仑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随着新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收视看涨,冯绍峰也再获肯定。
他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文娱金数据发布盛典上,摘得年度实力派人气男演员奖,其他获奖者还有郎朗、张杰在内。
B . 《北京折叠》是郝景芳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了北京在未来按照社会阶层被分成三个空间,生活在第三空间的老刀,为了让自己的养女可以接受教育,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三个空间之中为人送信。
C . 马季先生以相声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为纽带,把海外华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D . 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让他忐忑不安地低下了头,默默地走到自己的位子坐下。
5. (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下列句中划线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辞曰:“臣之壮也……”辞:拒绝
B . 既东封郑封:封锁
C . 为从者之淹淹:浸没
D . 彼实构吾二君构:组合
6. (2分) (2020高二下·宁波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C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 璧有瑕,请指示王
7. (2分)下列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和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
环保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宁可把情况想象得复杂一些。
B . 今年的两会上,与会的许多代表认为,由于增收渠道的有限、地方政策的欠缺和整体物价的提高,农民的经济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其实加重了。
C . 在目前这样的形势下,要办好这件事,除了李二黑亲自挂帅,换了别人,恐怕不容易办好。
D . 她这个人心胸太窄,别人给她提了点意见,她就耿耿于怀,这样做未必太过分了吧。
8. (2分) (2015高一上·桐乡期中) 下面与各项中两句话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客有吹洞箫者
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为其然也
D . 因坐法华西亭居是州
9. (2分) (2020高一下·佳木斯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⑧履至尊而制六合⑨不耻相师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 .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 . ①⑥/②⑦/⑧⑨/③④⑤
10.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暴秦之欲无厌
B . 一尊还酹江月
C .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D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1. (16分) (2017高二下·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
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②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
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③曰:“行前定,则不困。
”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
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
②瞒,通“樠”,流出的样子。
③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特:只
B .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信:的确
C .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备:准备
D . 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游:交往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 . 能以节立身者鲜矣而彭祖以久特闻
C .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 .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 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四季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
作者以此来说明,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关键是节操,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
B . 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 . 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亭”事。
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
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 . 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有未雨绸缪,从平时闲居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一旦遇到事,才能做到应对自如。
(4)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
②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5)断句
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
12. (12分) (2019高三下·新华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野治对月有感
(南宋)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 . 颔联视听结合,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星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营造了空茫凄凉的氛围。
C . 尾联出句表达诗人对自己前途的关切,对句则描写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从中可见诗人生不逢时的伤感之情。
D . 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
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一联空间辽阔,都使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2)请结合全诗分析首联的作用。
(3)请分析颈联中的“溅”“卷”二字的妙处。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13. (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固守而不丢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现了诗人虽前途不顺也不忘报国的情怀。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14. (10分) (2016高三上·青岛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寅恪先生轶事
1925年,陈寅格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仅36岁。
清华大学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中最晚到校的陈寅恪,在当时并不出名,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相比,陈寅格既没有显赭的声望,又没有镇服人心的学位。
无著作、无文凭的陈寅恪受梁启超(一说吴宓)举荐为导师时,一度为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所拒绝。
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
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令人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
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等都来听他的课。
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
本土派认为,留洋派不懂国情,你的学问再高,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留洋派就觉得本土派太迂腐,眼光太狭,不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因而两派互相瞧不起。
但不管是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
1941年受香港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许地山所邀,任职客座教授,讲授隋唐史,仅讲授韦庄《秦妇吟》一诗,耗时两个月。
1941年8月4曰,许地山逝世,他接任系主任。
1941年底香港沦陷,学校停课,生活物资奇缺,由于陈寅恪懂日文,日军十分礼遇之,寅恪拒不接受日人馈赠。
期间寅恪闭门治学,撰《唐代政治史略稿》一书,香港日本政权欲以高薪聘请其任香港东亚学院院长,未果。
陈寅恪倡导,为人治学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953年中科院拟任命他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
在他1953年12月1曰的《对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学习政治。
”第二条:“请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
”
陈寅格讲学还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
对学生只指导研究,从不点名,从无小考;就是大考,也只是依照学校的规章举行,没有不及格的。
他常说:问答式的笔试,不是观察学生学问的最好办法,因此每次他都要求学生写短篇论文代替大考。
但陈寅恪又强调:做论文要有新的资料或者新的见解,如果资料和见解都没有什么可取,则做论文也没有什么益处。
陈寅恪在讲授历史研究的心得时,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这就是史学与史识的表现。
”他的学生曾经回忆道:“陈老师在讲历史研究时,常说: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留传下来的记栽或追述,我们如果要证明它为‘有’,则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够发现一二种别的记录,以作旁证,就可以证明它为‘有’了;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则委实不易,千万要小心从事。
因为如你只查了一二种有关的文藉而不见其‘有’,那是还不能说定了,因为资料是很难齐全的,现有的文籍虽全查过了,安知尚有地下未发现或将发现的资料仍可证明其非‘无’呢?”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陈寅恪逝世后,因一直未能真正平反,各地政府不愿接受寅恪先生的遗骨。
骨灰先是寄存火葬场,后寄存银河公墓。
直到2003年才与夫人合葬于江西穿山植物园。
墓碑旁一大石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制陈寅恪终生恪守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有改动)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陈寅恪受举荐为导师时,为校长曹云样所拒绝的原因是没有显赫的声望,又没有镇服人心的学位。
B . 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遂等都来听他的课,主要是因为刘文典对他评价甚高。
C . 1941年底香港沦陷,生活物资奇缺,寅恪拒不接受日人馈赠表现出他的民族大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D . 陈寅恪讲学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
尤其让学生佩服不已的是他对学术研究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对学生只指导研究,从不点名,从无小考;就是大考,也只是依照学校的规章举行,没有不及格的,说明陈寅恪比较善良和关心学生。
B . 不管是本土派还是留洋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主要原因是他博学、治学面广,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
C . 在陈寅恪看来,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留传下来的记载或追述,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委实不易,因为资料是很难找齐全的。
D . 文章列举了傅斯年、梁启超对陈寅恪的评价,目的是突出陈寅恪的博学、治学严谨以及在学术界崇高的地位。
E . 文章介绍了陈寅恪传奇的经历,让读者比较立体地了解一代大师的风采。
他生前获得众人的尊重,逝后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3)陈寅恪墓碑旁大石上镌刻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在陈寅恪身上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本加以概括。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5. (5分) (2016高一上·成安期中) 给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标题(12字以内)
在6日举行的伦敦奥运会女足半决赛中,由于裁判的偏向性判决,加拿大队输给了美国队,此事在加拿大国内引起愤慨。
加拿大人对此次比赛期望值很高,纷纷打电话给电台和电视台,对裁判明目张胆地吹黑哨表示不满与愤慨。
加拿大各大报纸,都在次日头版以巨幅照片和长篇述评报道了此事。
《环球邮报》在其奥运专刊头版做的标题是“令人心碎,然后是令人愤怒”的整版报道。
述评写道:“加拿大人对裁判给予了尖刻批评,指责她偏向美国队。
”加拿大队队长辛克莱尔说:裁判干得“可真有种”,“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上,裁判起了这么大作用,我们感觉被骗了!非常非常失望,我们没觉得输,是裁判夺走了我们的胜利”。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6. (5分) (2015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人物形象鲜明,中心明确。
②运用多种人物形象描写手法。
③本次写作书写占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1-1、
11-2、
11-3、
11-4、
11-5、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
12-1、
12-2、
12-3、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13-1、
13-2、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14-1、
14-2、
14-3、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5-1、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