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多种模式混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与研究,嘉兴市秀洲区在传统的养殖模式基础上,发展了鱼鳖、虾鳖、菱鳖、藕鳖、稻鳖这5种适合秀洲区实际的中华鳖混养模式,现将该养殖模式技术总结如下。
1示范塘选择与准备
鱼鳖、虾鳖、菱鳖的养殖池塘的选择同常规养殖。
藕鳖、稻鳖混养模式需在田块中间开挖鱼沟,形状依田块形状而定,可挖成“T ”“+”“#”等形状,沟宽、深均为40cm 左右,坑和沟的面积之和占田总面积的10%左右。
这样形成鱼凼、主沟、支沟配套,确保鳖能在田中自由畅通活动。
田埂要加固、加高至45cm 左右,或用旧网片圈栏,进出水口用2层拦鱼设施牢固拦置。
在冬季对养殖池塘清除污泥,干池曝晒10d 以上,同时修整塘埂和塘坡。
平均塘深不少于2.0m ,有效蓄水不少于1.8m ,塘底淤泥不超过20cm 。
藕塘的塘深可以稍
浅,控制在1m 左右。
苗种放养前20d 左右,用生石灰2250~3000kg/hm 2化浆后全池泼洒,次日用铁钯翻动,使淤泥与石灰混合均匀。
10d 后注水至放养标准水位1m 左右,适量施肥培育水质[1]。
2养殖模式优化调整
本项目在传统的养殖基础上,通过中华鳖的混套养,优化养殖品种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来合理搭配放养品种的比例,项目主要推广的模式有鱼鳖混养模式、虾鳖混养模式、菱鳖混养模式、藕鳖混养模式以及稻鳖混养模式。
2.1鱼鳖、虾鳖混养模式
鱼鳖混养放养时主要以青鲫鱼为主,放鱼量4125kg/hm 2,
一般放2.25万尾/hm 2,主养鱼占80%以上;选择外塘培育的
体质健壮、无伤残,行动活泼、反应灵敏、裙边厚实、平直的2龄幼鳖作为鳖种,套养鳖种约1500只/hm 2,平均规格200g/只左右。
鳖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泡15min ,放养时间为4月中上旬。
混养时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放养南美白对
虾,南美白对虾应选择优质的虾苗,规格1.2~1.5cm ,放45
万~60万尾/hm 2;中华鳖放养时,选择外塘培育的规格为150~300g/只的2龄幼鳖,鳖种放养前用2%食盐水浸泡15min ,放养量1500~3000只/hm 2
,放养时间为虾苗放养之后。
2.2菱鳖、藕鳖、稻鳖种养结合模式
菱鳖套养的时候,4月上中旬为菱种播种期,播75kg/hm 2
,
菱面积控制在池面积的2/3左右,套养中华鳖为每年2月底至4月,放规格为0.25kg/只的鳖苗4500只/hm 2,苗种放养前用50mg/L 高锰酸钾药浴2~3min ,或用3%食盐水浸洗
10min 。
藕鳖套养的时候,藕种栽植在2—3月,藕苗要保证最少3节,越大越好。
合理密植,栽植用种3750~4050kg/hm 2。
中华鳖的套养在栽植藕种以后,放规格为0.25kg/只的鳖苗1500~3000只/hm 2,苗种放养前用50mg/L 高锰酸钾药浴2~3min ,或用3%食盐水浸洗10min 。
稻鳖养殖的时候,稻按正常时节种,密度可以适当降低。
鳖苗放养要控制好密度,一般情况,放养2龄以上的鳖种3000~4500只/hm 2。
3日常管理3.1水质管理
及时调控水位、水质,抓好病害防治,加强日常管理。
注意观察水色浓度,必要时采取定期泼洒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换水来调节和改善水质。
项目区还在养殖区域设置专门的尾水处理池,通过种植水草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处理好的水再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养殖尾水对环境的影响[2]。
3.2增氧管理
按照“阴天清晨开,晴天中午开,连绵阴雨半夜开”的原则开机增氧。
发现浮头预兆时,及时采取开动增氧机或加注新水进行解救。
在夏秋季节坚持每天中午开机1~2h ,补充氧量,提高水体溶解氧,保持水质肥、活、嫩、爽长期良好。
3.3投饲管理
投饲根据各养殖品种的生长情况、天气、水温灵活掌握,养殖过程中不得使用霉变及不符合要求的饲料。
鱼类饵料主要以鲜活螺蛳和品牌全价颗粒饲料为主;甲鱼属杂食性动物,主要摄取鱼类残食及底部有机碎屑等,补充投喂动物性饵料冰鲜小杂鱼以及植物性饵料瓜果、蔬菜等;虾类2茬养殖则以投喂全价颗粒饵料为主。
坚持“四定”投喂原则,讲究科学投饵,及时观察饵料残留情况,尽量让饵料吃尽。
鱼类饵料选择固定场所设置自动化投料机2台,少量、多次、定时投喂[3]。
甲鱼选择在池塘向阳处(滩脚、饵料台)设多点投喂。
投喂程序先鱼后鳖,减少干扰或争食现象。
早期虾池有丰富的饵料,应少投饵;随着池水中饵料生物的减少和虾苗个体长大,逐渐增加投饵量。
投饲量主要根据养殖品种的生长情况、天气、水温灵活掌握,以保证2h 以内基本吃完为准。
3.4水生种养结合模式管理
需加强田间管理,经常巡视,做好防害、防盗、防洪、防旱、防逃、施肥、用药、管水、投饵等工作。
养殖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水深。
苗种放养初期,可以浅灌,水深为6~10cm ;而随着水生作物的不断长高,要逐步加深田水,水深保持在17cm 左右为宜。
饵料有配合饲料、酒糟、菜饼、豆饼、麦麸、
(下转第277页)
摘要介绍了中华鳖多种混养技术,包括示范塘选择与准备、养殖模式优化调整、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中华鳖;多种模式;混养技术中图分类号S966.5;S962.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9-0269-01
中华鳖多种模式混养技术
张枫高培国
陆文燕
姚舒欢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嘉兴314001)
收稿日期2016-04-05
动物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9期.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269页)
米糠等[4]。
采取精养,每天投喂饲料7.5~15.0kg/hm2,投喂米糠、麦麸和颗粒饲料时,应放在进水口或鱼沟、鱼溜处。
追施人畜肥要经过发酵沤熟,追施化肥要次多量少,一般每次用尿素不超过112.5kg/hm2。
施肥时,田水保持10~15cm。
晒田时田水要渐渐排干,使甲鱼集中到鱼沟、鱼溜中。
经常疏通鱼沟及检查进出水口和拦鱼设备,发现田坎塌崩、漏水,应及时修补,如有杂物堵塞,应及时清理[5]。
4病害防治
鱼体发病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改善环境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入手采取多种措施预防病害发生。
养殖过程中推广科学混养,采取限制养殖密度,提倡健康养殖与生态综合防治,每月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以及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复合微生物制剂来改善水体环境,预防病害的发生[6]。
的螺蚬、鲜杂鱼等饵料应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从口入,最大限度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养殖过程中用药量,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对养殖过程中发现的病死水产品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减少病死水产品对养殖环境的污染,确保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
5参考文献
[1]高雪娟,程湘虹,徐铃威.鳖、对虾、鱼高产高效混养技术[J].上海农业
科技,2006(6):100.
[2]金全永,陶冶.中华鳖与鳜鱼池塘生态混养技术[J].科学养鱼,2008 (1):33.
[3]魏雪.中华鳖、鳜鱼、湘云鲫混养技术[J].农村养殖技术,2009(8):29.
[4]钱亚芳.中华鳖与罗氏沼虾混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6):39.
[5]杨庆满.池塘鳜、鳖、蟹生态高效混养技术研究[J].渔业致富指南, 2013(17):46-47.
[6]张枫,王小保,戚云标,等.菱鳖混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 (16):266.
4.5装填压紧
逐层均匀装入,每层装15~20cm厚,即应压实。
尤其是靠近壁和角的地方不能留有空隙存在。
4.6密封
防止漏水、漏气是调制优良青贮料的一个重要环节。
原料被压实之后,应立即密封和表面覆盖。
5青贮的关键技术
必要环境条件:厌氧,为乳酸菌繁殖提供必要条件。
技术流程:切短→压实→密封。
必要的可溶性糖含量:含量以
2%左右为宜,一般称之为最低需要含糖量,是使pH值达4.2时所必需的含糖量。
相比而言,禾本科饲料作物其含糖量较高而易于青贮,比如玉米、高粱、禾本科牧草、南瓜、甘薯藤、向日葵、菊芋、甘蓝、芜菁等。
而豆科饲料作物因其含量较低而不易青贮,比如三叶草、苜蓿、草木樨、豌豆、大豆、紫云英、马铃薯茎叶等,如采用上述不易青贮的原料进行青贮的话,可通过与其他易于青贮的原料混贮或者通过添加碳水化合物等方式提高成功率。
含水量适中:根据实地实践经验,最适宜乳酸菌繁殖的含水量为65%~75%。
水分过高时,易造成酪酸菌等有害菌的滋生,同时也将导致植物细胞液汁易于流失,以致养分流失严重。
如果含水量过低,则难以压实,密闭容器中会留存过多空气,导致好气性菌大量繁殖,影响饲料品质。
6青贮饲料的合理利用
青贮过程进入稳定阶段,可开窖取用。
一般原料被青贮制作45d后,同时温度适宜要达到30d,即可开始取用。
6.1合理取用
对于直径较小的圆形窖,建议自上而下逐层取用,并保持饲料表层平整;如果是长方形窖,应当从一侧分段取用,不能不规律掏取;对于大型青贮窖来说,切勿全面打开覆盖物,以免受寒冬、雨淋、曝晒等影响,应当从一端除去,而后垂直切面打开窖口,自上而下直至窖底。
对于任何取用方法,都应当保持饲料表层平整,取后及时覆盖,以尽可能减少与空气接触,导致二次发酵[5-6]。
6.2科学饲喂
对于以食草为主的家畜来说,饲喂青贮饲料应当由少到多,要经历一段适应期[7],青贮饲料可占饲粮干物质的50%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因青贮饲料中有机酸含量较高,易导致轻泻,对于母畜喂养时应当格外关注,在其产前15d左右要停喂青贮饲料,此外冰冻的青贮饲料以及劣质青贮饲料中的有害物质也容易导致母畜流产。
6.3控制饲喂量
饲喂量的控制见表1。
此外,对于役马来说,每匹可喂12~15kg/d,种母马和1岁以上的幼驹每匹可喂6~10kg/d[7-8]。
7青贮饲料的日常管理
待制作原料密封保存后,应当经常检查密闭设施的周围环境,以免产生破损或裂痕,进而造成青贮饲料制作品质降低甚至失败,如果有破损要及时进行补封;除此之外,应当在青贮饲料设施周围设置防晒、防水、防冻设施,以免原料变质。
要确保每次青贮饲料取用后,及时将其表层封盖好,避免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最好搭棚遮荫,防止饲料发黑变质。
要定期检查,防止病虫鼠害侵蚀破坏[8]。
8参考文献
[1]杨永明,卢德勋,孙桂芬.青贮饲料调制技术[J].饲料博览,2001(4): 30-32.
[2]王芳.秸秆的合理利用与技术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4): 63-65.
[3]张鑫.合理利用青贮饲料四法[J].农民科技培训,2011(2):35.
[4]柴晓兰.青贮玉米饲料在奶牛养殖中的饲喂优势[J].养殖与饲料, 2011(7):52-53.
[5]蔡义民,熊井清雄.乳酸菌剂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J].中
国农业科学,1995,28(2):73-82.
[6]刘建新,杨振海.青贮饲料的合理调制与质量评定标准[J].饲料工业, 1999(4):3-5.
[7]王宝龙,武晨霞.青贮饲料的合理利用[J].山西农业,2006(11):17-18.
[8]赵明晓,刘占利,杨玉华.青贮饲料的利用与管理[J].山东畜牧兽医, 2006(3):46.
家畜类别每100kg体重日饲喂量∥kg
泌乳牛 5.0~7.0
肥育牛 4.0~5.0
役牛 4.0~4.5
种公牛 1.5~2.0
成年羊 4.0~5.0
羔羊0.4~0.6
泌乳母羊 1.5~3.0
青年母羊 1.0~1.5
公羊 1.0~1.5
表1不同家畜饲喂量标准
谢国平等:高寒地区青贮饲料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