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查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 7月上
198水文地质勘查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张志刚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
通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地下水环境,而水文地质勘查对于影响评价工作的高效开展而言至关重要。

为此,笔者将针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展开细致分析。

关键词:
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5065(2021)13-0198-2Applic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ZHANG Zhi-gang
(Shandong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Through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t is helpful to create a goo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and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impact assessment. Therefore, the author will carry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Keywords: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application research
地下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保障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

为了实现对于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开发,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建立对于地下水环境的充分关注,以细致严密的勘察和评价为依托,让地下水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得到充分彰显。

为此,笔者将从勘察工作内容、方法及应用路径等多个角度展开对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探索,以期提升地下水环境的整体质量,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在我国平原和盆地地
区的地下水总面积可达273.89万km 2
,而地下水中的可采集资源量更是达到了每年1.686亿m 3。

即使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也含有十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在沙漠地带有大约228万亿m 3的地下水资源储备。

如果可以针对地下水资源进行高效回用,则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然而,相比于地表水,地下水表现出不规则分布的特征,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针对地下水进行开发和利用,要求提前展开对于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

一般而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隶属于环境影响评价之中,以地下水为主要的评价对象,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调察实践中建立对于所评测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的深刻认知。

同时,明确评价范围内的地下水实际开采情况和价值,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此外,要求明确地下水的水源地和井位分布情况,积极做好各项地下水质量监测及污染预测分析工作。

总而言之,针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要求结合评价范围中的地下水资源实际,确定具有针对性的水文地质调
查方案,以实现对于地下水环境的充分保护,让地下水环境
质量得到充分改善。

通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建立对于地下水环境变化的深刻认知,同时明确地下水对岩石、土体和建筑所带来的实际影响,以实现对于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1]。

2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内容
针对水文地质情况予以调查,相关人员可以借助地下水采集器实现对于地下水水样的采集,并据此建立对于地下水分布情况、水质状态和水位高度等内容的高效分析。

此外,通过地下水采集系的形式,建立对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深刻认知,要求相关人员充分关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1 自然环境勘查
针对自然环境中的水文地质情况展开勘察,要求有关人员充分结合地区实际,在调查开始前做好各项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需要收集各类已有的水文地质文献报告。

同时,结合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建立对于调查区域地理、气象及水文等多项信息的综合评估。

借助上述资料可以让有关人员建立对于地下水整体状况的初步认知,同时明确当地的岩层和水源分布实际,以保障地下水影响评价工作的高效开展。

只有在相关水文地质勘测人员已经建立对于所收集资料的深刻认知后,方可正式开展勘测工作。

要求相关人员结合所掌握的资料,建立对于探测地植被覆盖情况、降水量、隔水岩溶层及气候状况的深刻了解,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分析报告,以实现对于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充分识别,让水文地质勘察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彰显,以实现高质量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2. 人为环境勘查
针对人为环境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展开勘察,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以地下水开发利用和污染防治为研究重点展开勘测。

由于地下水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且流动范围相对较广,如果发现了污染源问题,则可能导致地下水被大面积污染,也因此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可
收稿日期:
2021-06作者简介:张志刚,男,生于1986年,汉族,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以建立对于水污染情况的深刻把握,为实现对于地下水污染的高效防治打下有力的基础。

在实际勘测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实地调研,以便建立对于地下水污染分布污染范围及污染源类型的全面把握,实现高质量的科学评价。

针对污染源情况进行调查,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关注以下内容:
第一,工业污染源问题。

在勘测实践中,要求水文地质勘测工作者提高对于污染物类型和污染源位置的关注,在污染物浓度与相应的排放方式之间建立有效连接,同时,针对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污染处理手段展开细致调查。

在污染源勘测的整体流程中,需要将毒理学指标作为勘查重点,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高毒性物质流入地下水的风险。

第二,农业污染源问题。

要求相关勘查人员以地区农业发展实际为依托,展开对于区域内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及污水排放情况的细致调查。

同时,建立对于勘测地区畜牧业发展及养殖场分布的充分认知,确定进行污水灌溉的具体位置、灌溉方法和灌溉范围,以此确定农业污水的构成成分。

第三,生活污染源问题。

一般而言,医疗卫生废水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重要生活污染来源,为此,要求地质勘测人员在勘测实践中建立对于生活废水排放量及排放方式的充分认知,并据此展开对生活污水利用及储存形式的深入分析。

要求相关地质勘测工作者在调查地下水污染的基础上明确当地的地下水分布实际,确定地下水源的实际位置和目前的开采状态,同时建立对于地下水开采井、出水量结构及分布情况的深刻认知,以此明确地下水的实际开采路径和相应的用途,并据此展开对于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的细致分析,明确其影响因素[2]。

3 水文地质勘查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可以建立对于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深刻评价,借助动态监测技术,建立对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及水质质量变化情况的深刻了解,以实现对于地下水物质结构和流量变化情况的明确认知,为进行后续的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不同的工程而言,水文地质调查的重点也存在相应的差异:
第一,确定勘测路线。

要求结合目标评价精度确定相应的比例尺,通常将环境影响评价的比例尺设定为1:50000,也可以结合勘测地区设计展开对于比例尺的调整。

一般将观测路线布设在地下水露头地段和河谷位置处,也可以将其布设于地貌变化明显的位置上。

第二,调查观测点布设,通常包含采样点布设、一般地质调查点布设和水位监测点布设三种形式。

通过采样点布设,可以建立对于水体质量的明确了解;而借助一般地质调查点,可以确定相应的区域地质概况、水位地质情况和地形地貌变化情况;至于水位监测点,则可以建立对于地下水数据动态变化情况的全面了解,以建立对于监测区域整体面貌的充分认知,通常采取十字交叉法布设的形式。

第三,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可以实现对于地下水资源的高效监测,以便建立对于地下水水位及水质质量变化情况的细致了解,确定目标区域中的地下水物质组成情况,同时明确地下水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范围,并据此确定地下水中的常见污染,以提升用水过程的安全性。

4 水文地质勘查实例分析
笔者将以高原断陷盆地地区为例,结合该地区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实际,展开对于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应用的深入分析。

在本案例中,开展地下水水文地质勘察的初衷是解决当地缺水问题,在实际调查过程中主要针对岩溶区展开了调查,发现该地缺水问题十分严重,但是却含有十分丰富的地下水水源。

4.1 观测点布设及水环境监测
为了让目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得到充分保障。

工作人员在实施水文地质勘测时,选择了1:50000的比例尺,并据此确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各项指标。

在此之后,工作人员结合地下水露头轨迹布设的方法进行了路线观测,并结合地区实际和相应的观测点要求,确定了观测点布设的类型,进行分类分段布设。

在此过程中,勘察人员在水位的上下游位置和两侧区域中,按照每5km2一个点位的密度进行了采样点布设,同时,以3倍的数量布设了一般地质调查点,通过十字交叉法的形式,在该区域内设置了水位监测点。

通过上述观测点,既可以建立对于水位和水源分布情况的明确认知,也可以建立对于地下水水量变化情况及水中物质成分的深刻认知,以实现高质量的水环境监测及分析。

要求相关水文地质勘察人员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确保工作开展的动态化和即时化程度。

同时,在丰水期、枯水期及平水期等多个不同阶段进行地下水水位及水质监测,结合具体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指标,展开对于勘察范围内地下水分布情况的合理化评价。

4.2 水位地质分析评价
结合上述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可以发现,调查区域总的年均降水量一般为900mm左右,而年均气温为13℃,至于高原断陷盆地周边的山地,其海拔可以达到2300m~2900m,在盆地底部位置处有少量的缓丘,缓丘的相对高度差可以达到100m左右。

所勘测区域中的地下水单元面积一般为830km2,有着大量的富水段;至于岩层分布情况,则以白云岩和泥灰岩为主要的岩层结构,含水层顶板位置处的埋深最高可以达到40m,而地下水位的埋深最高可以达到25m,此区域内的水质条件良好,埋藏较浅且极易开采,针对此处的水源进行高效回用,可以切实解决当地水资源紧缺的问题[3]。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切实提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要求针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展开细致研究,并据此确定相应的水文地质情况。

要求相关勘测人员建立对于此过程中水文地质调查观测路线的清晰认知,针对观测点和布设方案展开细致优化和调整,以实现对于地下水环境的实时监测,让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得到充分提升,以强化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效果。

[1] 李芳,顾正聪,姜言欣.以某化学肥料制造项目为例浅析FeFlow在地
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导刊,2021,40(02):78-81. [2] 陈铁龙.水文地质勘查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皮革制
作与环保科技,2020,1(22):26-30.
[3] 刘银洁.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J].环境与发
展,2020,32(11):4-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年 7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