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试题及答案-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六中2015年高考生物模拟(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六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
1.(2015•黄冈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2014•淄博一模)PM2.5是粒径小于2.5u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同时导致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3.(2014•淄博一模)科学研究发现:癌变前衰老的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清除.利用该成果可对癌变前衰老的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2014•淄博一模)下列关于稳态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二、解答题.
5.(18分)(2015•朝阳区一模)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L)对生长素(IAA)生理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利用不同浓度的BL和IAA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图1.
由图可知,单独IAA处理,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低浓度促进伸长,高浓度抑制伸长;BL与IAA同时处理,在IAA浓度为0﹣10nM时,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IAA 浓度继续增加时,BL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抑制作用减弱.
(2)实验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于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2.
图2表明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双向,BL可以促进(促进/抑制)生长素运输,且对极性运输(尖端向中部)(运输方向)的作用更显著.
(3)实验三:PIN蛋白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研究人员测定了PIN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指标.
测定方法:从植物特定组织中提取RNA,利用RNA为模板经逆转录得cDNA;以该cDNA 为模板进行PCR,向反应体系中加入dNTP、Taq酶及不同的引物得到不同的DNA片段.根据扩增出的不同DNA片段的量不同,反映相关基因在特定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用以代表相应基因的表达水平.
检测BL处理的根部组织中PIN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如表.
(4)上述系列实验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通过影响根细胞中PIN,从而影响生长素在根部的蛋白基因的表达和分布,进而影响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6.(18分)(2015•朝阳区一模)金鱼草(二倍体)辐射对称花型(c650)基因与两侧对称花型(c)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自交亲和(Sc)基因与自交不亲和(S)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650基因比基因c多了Tam5转座子,Tam5转座子是可以从染色体所在位置转移到染色体其它位置的DNA片段.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基因部分结构,如图.
(1)将纯合辐射对称花型、自交亲和植株与纯合两侧对称花型、自交不亲和植株杂交得F1.①F1花型为两侧对称,表明c650基因为隐性基因.在基因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F1植株花型的基因型为cc650.
②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对F1中的c650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结果发现F1中有一半左右的植株中c650基因发生改变,此变异较一般情况下发生的自然突变频率高,推测可能是Tam5发生转位的结果.
(2)从F1中选出基因型为ScS且c650基因未发生改变的植株进行异花粉得F1.
①若不考虑基因发生改变的情况,则中辐射对称花型所占比例应为.
②从F2的150个辐射对称花型植株中检测出5个植株含S基因,推测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③对上述5个植株的花型基因做检测,其中3个植株中的花型基因为杂合,表明这3个植株中产生了c650基因的等位基因,且此基因与c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相同/不同).
④将上述F2中其余2个花型基因纯合的个体自交得F3,其中出现较高比例的花型的个体,显示这些个体中c650基因转变为c基因,表明两侧对称中F2转座子仍具有转座活性.(3)借助F2中得到的重组个体,并利用Tam5的转位特性,改变S基因的和功能,从而进一步研究S基因结构的作用机理.
,两侧对称花型比例为
)①
7.(16分)(2015•梅州一模)水稻淀粉合成代谢的遗传研究备受关注.相关研究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
部分密码子表络氨酸(UAC)丝氨酸(AGC)
(1)AGPaes基因1如何使水稻表现出低产(淀粉含量低)的性状?AGPaes基因1通过控制AGPaes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2)用γ射线处理水稻进行诱变育种培育高产水稻品种.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水稻AGPaes 基因1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因而突变为AGPaes基因2而获得高产水稻突变体品种.在该突变基因中,若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单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4%%.
(3)比较研究后发现,基因突变部位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酪氨酸和丝氨酸,请写出基因中编码这两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ATG∥TAC、TCG∥AGC
(4)研究表明,普通野生型水稻中拥有许多决定稻米优良品质的相关基因.
①育种工作者利用普通野生型水稻中存在的低比例直链淀粉突变体,以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了优质栽培水稻品种.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从F2代起,一般要进行多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是获得纯合子.
②普通野生稻含有3.75×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是10﹣5,那么在约有107个个体的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7.5x106,它们是改良栽培稻的资源,也是进化的原材料.我国的普通野生稻分布于南方8个省(区),每一个分布点的普通野生稻种群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据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普通野生稻种群之间,含突变基因的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答够2个原因即可)
8.(16分)(2015•梅州一模)低温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产物,如会破坏细胞脂质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能够清除过氧化产物的一种活性物质,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水杨酸是分布于植物体内的一种激素类物质,在植物的抗病、抗旱、抗寒和抗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研究人员将水稻种子萌发培养后,选择了400株水稻幼苗进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2)表中①②处理方法是5℃的蒸馏水浇灌、5℃.③的处理方法是5℃的1.5mmol/L水杨酸.组1和组2中,与实验组3~8组形成对照的是组别2.
(3)请根据5℃条件下实验结果完成水杨酸浓度与SOD活性关系的坐标曲线图.
(4)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水扬酸溶液浓度的增加水稻幼苗的抗冷性增强;当水扬酸溶液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水稻幼苗的抗寒性开始减弱.
(5)进一步探究:若要研究水杨酸在植物抗旱方面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经过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的叶片中含水量进行测定,则比较恰当的测定方法是B.
A.B.C.鲜重﹣干重D.
(6)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含量迅速上升的激素是A、B、C(多选).
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脱落酸.
9.(12分)(2014•淄博一模)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在25℃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别1中叶肉细胞产生A 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引起该组液滴左移的生理原因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导致装置中气体总量减少.
(2)与组别4相比,限制组别3液滴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为12000lx 时,限制装置内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
(3)光照强度为8000lx时,植物光合作用2小时产生氧气16.2mL.若光照强度由8000lx 突然降低到2000lx,此时叶绿体内C3的相对含量将升高(升高/不变/降低),用于暗反应的ATP来自光反应中水的光解.
(4)在6000lx光照条件下,将实验装置的温度提升至30℃,发现液滴右移明显减慢,其原因是25℃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当升高温度时,是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而呼吸作用增强,因此氧气的净生成量减少.
10.(10分)(2014•淄博一模)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
据图回答: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d、e(填图中字母),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a(填图中字母).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标志重捕法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是逐渐升高,该变动将直接导致牧草被大量捕食,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
11.(11分)(2014•淄博一模)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请据图作答:
(1)在缩手反射过程中,Ⅰ产生的信号物质E是神经递质.Ⅱ膜上的F是受体蛋白(糖蛋白),F与E的结合引起Ⅱ产生兴奋或抑制(膜电位变化).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饭后人体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细胞Ⅰ),引起胰岛素(E)的分泌增加,同时可以引起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在该过程中,Ⅱ内糖原的含量增多.
(3)在初次免疫过程中,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刺激Ⅱ产生淋巴因子,在该物质作用下,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效应B)细胞.
(4)在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中,垂体释放的激素E是抗利尿激素,Ⅱ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