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青岛第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青岛第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家庭在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受到普遍关注。

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并强调“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历史上,家教是促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助益作用,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

如今,吸收借鉴古代家教在传承主流价值观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更好发挥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意义。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

家训大都是训主结合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做的深入阐述,说理透彻明了,读来亲切可感。

历史上的很多家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

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专著,内容十分广泛。

从中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著训立说的主要用意和家教的基本内容,也为后世家训树立了样本。

清人王钺曾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整体看来,《颜氏家训》体现了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家教方法、重教崇化的价值诉求,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

”把学礼、尊礼看作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托。

家礼是传统中国人优良教养的载体,我们常说一个人教养好,是与家庭范围内遵礼行礼分不开的。

家礼的内容不单涉及家庭成员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且还对家庭生活中的婚、丧、祭等事宜的具体开展、实施做出了仪式化的要求,说明了相关的程式和具体操作规仪,这也是家礼中最主要的内容。

古人制定家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落实“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和“纪纲人道之始终”,即夯实人伦亲情。

古人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言谈举止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方能做到临事自然应对。

对整个社会而言,千千万万家庭遵行家礼,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古代家礼文献中,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礼》久负盛名,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礼教做了全面总结和说明,是家礼教育的集大成,影响早已超出家庭。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家规是古人制度化的家教方式,是硬性的伦理规范。

在古代,制定家规的人多半是文人士大夫、饱学之士、士绅乡贤,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他们
在制定家规时,自然都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的制定当中,这使得“家法必遵国宪,方为大公”成了家规的显著特点。

实际上,这种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的做法,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

家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性的规定,以教育家庭成员改过迁善,起到警示作用。

“不孝不悌者,众执于祠,切责之,痛责之。

”家规影响所及是细致入微的,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较为直接地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下潜到千家万户。

历史上,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义门郑氏,其《郑氏家规》被视为古代家规典范。

该家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了具体的惩戒措施,即便是一家之长,违背规定也不能例外。

该家规还特地要求入仕为官的子弟“须奉公勤政,毋蹈贪黩”,规定了义学的设置等相关事项,十分重视对子弟的教育。

正因此,郑氏一门在家规的约束下,取得了突出的治家成效,屡屡受到表彰,其家规也影响深远,为后来的家规或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

(摘编自王永祥《家教传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经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在训主家庭内部施教,其他家庭不可抄袭。

B.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家训专著,《颜氏家训》因为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

C.古代家礼既有对个体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也包括了一些重大事宜仪式化的要求。

D.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家规的制定者会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人家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家训、家礼、家规三个角度由古至今加以论述,层层深入,构成了递进式结构。

B.文章二、三两段围绕家训的特点,探讨了家训对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促进作用问题。

C.文章论证时以《颜氏家训》《朱子家礼》《郑氏家规》的巨大影响作为论据,颇具说服力。

D.文章从历史出发,旨在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显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训、家礼、家规不仅对古人治家有帮助,对古代基层社会治理也起了有益的作用。

B.遵行家礼既是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有助于夯实人伦亲情,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

C.家规大都由家族中受过主流价值观教育熏陶的精英人物制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D.家规能直接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因而比法律、道德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更大。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疾病医疗是城乡居民最现实的后顾之忧,医疗保险是解除这种后顾之忧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在20世
纪50年代,我国就陆续建立了面向城镇居民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制度和面向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为解除人民的疾病医疗负担和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全面推行和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原有的由城镇单位与农村集体包办的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继。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推进适合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医保”)等制度。

2016 年,国务院决定逐步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

当前,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等救助制度。

除此之外,商业健康保险、职工互助保险等补充性保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有助于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当然,现今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医保政策公平性和多样性问题,不同群体保障的层次不一样;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一些地方医疗条件比较差;医疗保障缺口巨大,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保险发展迅速但整体覆盖面较低,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等。

(摘编自郑功成《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材料三: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规定,将根据医保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最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险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

在新增调入药品中,将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来能列入医保范围,同时药品价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多发,甚至出现病患因为得不到医保支持而放弃治疗的情况。

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推进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体制的联动改革,逐步提高了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使医疗保险水平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由于保险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需求不断释放,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逐年上升。

此次调整医保目录,尤其是新增17种抗癌药并大幅降价,是一个重要举措,无疑是惠民利民深得民心之举。

我国是一个癌症多发的国家,由于抗癌药品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从国外进口抗癌药,但过高的药价又制约了病患的使用。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进口药的关税不断降低,降低药价也有了现实条件。

正是基于此,此次17种抗癌新药不仅能够进入医保目录,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药价,
使病患不仅能够用得到药,而且用得起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昂貴的压力。

(摘编自《医保目录调整彰显深化医改新成就》)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20世纪50年代陆续建立相关医疗保障制度,到90年代开始逐步推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我国都在尽力解除“疾病医疗”这一城乡居民最现实的后顾之忧。

B. 201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回落,这主要是因为2016年国务院决定逐步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C. 2017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存已达16000亿元,而职工医保基金支出未及10000亿元,但仍无法判断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是否充足。

D. 2014年至2018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收入及支出都在逐步增加。

其中2018年职工医保基金支出突破10000亿元,而职工医保收入已逾12000亿元。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等救助制度,有助于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B.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未能列入医保范围,导致药品价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多发。

C. 随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将成为新增调入药品。

D. 20世纪90年代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2019年调整医保目录,都表明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能因人之需,因时而改,因时制宜。

6.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现阶段医疗保障工作己取得的成效。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镇随想
张炜
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

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
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

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

峰峦秀丽,一色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

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

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
随意自由。

我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

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因为随便一方水土都会诱惑生民,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场。

最早那一条条蜿蜒小路是山水冲刷出来的,再由人和兽一天天拓宽。

无数生命的痕迹就这样连接起山里山外,沟通了一个越来越大的世界。

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

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

但是在遥远的农耕时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隐士?他们又为何而来?为避祸,为求悟,为放浪,为修行?
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种子一样撒开,然后顽强地生长。

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渐渐生出浓烈的情感,好比母子之情。

在深壑高岭之间,一代代人开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上面长出一层嫩嫩的葱绿。

这种人与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静。

这里的劳作和收获,与大山之外当有许多不同。

就为了品咂山中岁月,让其变得更有滋味,他们慢慢开始了酿造。

这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粮秣最为单纯饱满,思悟愈加内向深沉。

三者合一,日日演练,于是好酒出世。

饮者说:在漫长而又短暂、悲伤却又欢娱的人生之路上,如果没有了美酒陪伴,那还了得。

或许果真如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酒香浓烈,代代不绝,赤水河一带已成为海内外神往之地。

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

他们在大山里找到一处奇怪的天然溶洞,它竟然分成上下两层,阔如神仙厅堂;洞内四季常温,正好用来囤放酒瓮。

那一排排黑色陶瓮就安歇在大山腹中,不管世外风雨吹打,只默默孕育自己。

待度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它们才开口吐香,一瞬间醺醉了整个世界。

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踏着百年前的石阶路,一层层往,上蹬去。

两旁是木墙青瓦,是来历深长的建筑。

整个一条街巷渍痕斑斑,简直就是一首写在大山深处的七律,或者是李白《蜀道难》那样的长吟。

被乳雾浸染成暗红色的木墙,脚下滑腻的石头,都给人神秘幽深的感觉。

攀登时人要大口喘息,这时满鼻满腔都是酒香。

因为镇上人已经酿造了几百年,天长日久,这里的一切都被醇酒给笼罩了,化成了朦胧一体的美酒世界。

外地人在这里一边吃着山菜,一边饮酒思源。

喝过酒再来赤水河边,当地人手指两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出的道道深痕,言说往昔的争战和大水故事。

这里是码头,那里是航路,首尾不断是盐船,欸乃声声帆影远。

不远处的自贡为古老的盐都,赤水成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华和忙碌。

盐使山地有了重味,酒令劳民多了品咂。

航道,战争,美酒,这三样事物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寂寞边地了。

人类历史上还少有比这更富戏剧性、更多蕴含了诗意的天然组合。

多少篙櫓,多少弹痕,多少沉醉,多少爱与恨。

时间就这样弹指而过,一闪就是百年,连那些活生生的记忆也变成了飘忽的神话。

而今这河道上,只有坚硬的石头还在,上面刻满了细密紊乱的水痕,让后人阅读不尽。

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

它是深山溶洞里的珍藏,是秘而不宣的滋味。

对于无
法度量的时光而言,我们常常觉得也实在只有痛饮一途了。

大山幽处有琉璃,云雾层叠生兰花;鞭马难上九重岭,回头一盼是古刹。

那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与默默无闻的日月长相厮守吧。

打开一瓶封存五十年的老酒,从中品尝千古赤水。

主人解释着“酱香”二字,令人遥想起东方人情有独钟的“酱”之使用。

无酱不炊,颜色深邃,百炼成膏。

一个“酱”字贯穿古今,遍布南北,显之美酒,用于佳肴。

一瓶酒即牵出千万条文化的长丝,好比做酱的人挑开了一坨酵豆,低头深嗅无法言说的民间气息。

人偶有长饮和沉醉,以感受美好和虚幻,眼神明亮,心情舒畅,长于忘却短于记忆。

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这古怪又辛辣的芬芳。

望遍赤水河畔,全是酒坊;探过无尽街巷,无非醺香。

我们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一直登上古镇最高处。

引领者一路指点战争旧痕、盐船泊地、异人事迹。

不远处是颜色深沉的芭蕉叶子,它们谦虚地垂着,和我们一起倾听。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对古镇生成情形的想象及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情感深厚的描述,意在表现古镇先祖们奋斗和坚守的品格。

B. 文章说“现代人陷入了新的窘迫,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意在通过对比表现农耕时代古人的悠闲和超然。

C. 文章借“饮者”之口点明美酒对于人生陪伴作用,与后文“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前后呼应,意脉相通。

D. 文章提及盐船、航道、战争,这些事物和美酒共同增加了边地的历史厚重感,作者也因此说“让后人阅读不尽”。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一个外来旁观者的视角,用一种探寻者的心理,客观而充满感情地表达出对古镇的感受与思考。

B. 文章“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一段,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写出了古街的风貌,抒发了独特的审美感受。

C. “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一句承上启下,由上文回顾历史转到对现实的叙说和感悟。

D. 文章结尾说芭蕉叶子“谦虚地垂着”,运用拟人手法,凸显了古镇人的内敛、深沉,也使结尾韵味悠长。

9. 本文用词别致,语言典雅,请分别举例说明。

10. 文章是如何借“酒”来表现古镇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不应。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

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颖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

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己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

及卒,葬东麓。

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B.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C.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磷败/当诛
D.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

B. “翰林”在唐代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玄宗时期。

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担当起起草诏书职责的翰林学士:一种是供职于翰林院无甚实权的翰林供奉。

C. “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D. “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

“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后世道教追奉他们
始祖。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的祖先被迫流亡到西域,直到他父亲这一代才回到四川江油定居,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

B. 李白即使喝醉了,只要酒意稍醒,就能下笔成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所作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玄宗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C. 李白的朋友吴筠被召入京后以后,推荐李白也到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赞叹他的才华人间少有。

D. 李白晚年途径牛渚矶来到姑孰,很喜欢那里的青山,他死后,人们就按照他的意愿,将他葬在那座山东的山脚。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2)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毛泽东的词,完成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1935年2月25日,红军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战,最终取得胜利。

这首词写于攻克娄山关之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攻娄山关的时间、环境,而且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了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

D.这是一首悲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

16.请简要赏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

(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角度考虑)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填空。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

《诗经》“六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十九首》在历代都受到了高度评价,南朝文论家刘勰评为“_________________”,其艺术成就确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3)北朝乐府长篇叙事诗《木兰辞》与南朝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__________”。

(4)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的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

其中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和孟浩然。

(5)“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副对联说的是_________。

(6)“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是对词人_______生平及文风的典型概括。

(7)“铜板跌琵继东坡高唱人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所咏的是著名词人_______。

(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句词作者是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班主任李老师准备在复课后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在得知此事后小刚同学给班主任写了一封简短的建议信。

请指出信中格式和标点符号不规范、语言不得体及不准确的问题,并进行修改。

李老师:
您好!
我想就咱们这次《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主题班会,说说自己的看法。

这次班会必须先谈谈“疫情无情人有情”的话题,主要是在我们身边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人和事,我们不能不谈,这也正好对大家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我就说这些,还请您考虑考虑。

2020年7月10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从下面词语中挑选合适的词语,根据要求组成对联。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
(1)新春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师办公室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0.请以“心灵的花园”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不少于7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