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期1引言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2003年8月国际图联大会信息技术专业组的一个开放式讨论会的主题。

RFID 在国外图书馆已有很多成功应用案例,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最早也是最大范围使用RFID 技术的图书馆。

近年有许多家专业公司,如Vernon Library Supplies ,Inc.等致力于在图书馆领域推广这一技术,
RFID 技术在图书馆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深圳图书馆是全国第一家采用RFID 技术的图书馆,RFID 的采用将引起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也将为读者高效利用图书馆和图书的防盗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RFID 技术概述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敌我目标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 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
RFID 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
为是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并已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门禁安防、现代物流、动物识别、生产自动化、电子支付、文档追踪和图书馆管理等领域。

RFID 逐渐成为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增强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目前,RFID 有逐渐取代传统的条形码与磁条的趋势。

2.1工作原理
最基本的RFID 系统由3部分组成:标签(Tag,是RFID 的核心部件,它被置于识别的物体上,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相当于条码扫描技术中的条码,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并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
阅读器
(Reader,读取和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天线(Anten-na,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
置,能够控制数据的获取和通讯。

RFID 系统工作时,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
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通过电磁耦合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

其次,电子标签将信息通过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

然后,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刘红梅
(深圳图书馆,广东深圳518026

要:通过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 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缩写为R FID的简要介绍,论述了R FID 在图书
馆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8.9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1248(200703-0013-03
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 in Library
LIU Hong-mei
(Shenzhen Public Library,Shenzhen 518026,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advantage of RFID ap-pli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Key
words:RFID;library
收稿日期:2006-09-27
作者简介:刘红梅(1968-,女,深圳图书馆,馆员,曾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第19卷第3期Vol.19,No.3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
2007年3月
Mar.2007
第19卷
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
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主系统或脱机
进行相关处理。

最后,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
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
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电子标签系统与应用
系统之间的通信非常关键和必要。

中间件可以实现应
用系统与电子标签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控制,实现多种
应用和控制系统的并存和协调工作,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服务和需求,简化系统的开发和提高应用效率,是系统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2.2R FID芯片模型
3RFID技术与条形码技术的比较
条形码是一种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但RFID与之相比优势非常明显
(详见表1所示。

4RFID在深圳图书馆的应用实例
作为深圳市图书文献收藏和利用中心及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中心,我馆现有书刊180余万册,各类电子、网络文献近百万件,每年接待读者300万人次。

实践证明,引入RFID技术后,从技术上实现了对图书馆实行高效管理,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简化借还手续,提高借阅效率
和全国绝大多数图书馆一样,我馆原来采用的是“条码+磁条”方式来管理图书,应用RFID技术给图书贴上电子标签后,读者可自行办理借阅手续,可多本同时处理,不必一本书一本书地翻开,不必再消磁,借书时阅读器会将图书标签状态自动更改为“借出”,在出安全门时系统会自动检测图书状态,如没有办理借出手续安全门会有报警。

还书时免除单本人工翻书扫描上磁工作,阅读器会将通过的批量图书状态更改为“入藏”,简化了手续,极大地提高了借还书的效率。

4.2降低上架顺架工作量
磁条或条码无顺架功能,RFID则有。

深圳图书馆图书的标签中具备图书所在书架号位置的信息,上
比较项目自动化操作
资料更新
资料辨读
储存容量重复使用
读取资料
安全性
定位
条形码
需人工扫描,存在人工失误的可能性
印刷之后就无法更改
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下,要使扫描光源照射在
条码上才能辨音读。

需在可视范围内,不能隐藏。

记载信息较为简单
随着商品的寿命结束而结束,易破损,在污损时无法
读出
扫描一次只能读取一个信息,扫描时需瞄准,读取过
程时间较长
安全性差
无追踪定位功能
RFID
不需人工自动扫描,可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电子标签且包含物品信
息,资料准确性强
可不限次数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 TAG内储存的资料,即标签的内容可以动态改变
不需要光源,只要在无线电波的范围内,即可传送讯号。

RFID可透过
外部材料读取数据或更改标签信息,有较强的穿透性,黑暗中也可读取最大容量可达数兆字节,对物品管理较为有利
本身资料可更新,因此可以重复不断地使用,能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读取能够同时读取多个标签,且不需对准,读取时间非常短
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读取方面皆有密码保护,高度安全性的保护措施使其不易被伪造和更改。

能够轻易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可以对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
表1条形码与RFID比较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网络与信息资源建设
14
第3期
书前通过图书标签读取各图书所在书架号信息,然后按照架号对图书进行分类集中上架。

在顺架工作中,通过手持采集器近距离扫过书架来核实各图书所在书架号的正确与否,如书所处位置不对则报警来调整,这将大大降低流通部门的工作量。

4.3方便读者精确查找
深圳图书馆读者可通过网络系统查询图书所在的书架号,快速精确地找到所需图书。

4.4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
因为有了RFID电子标签的自动读取与状态更改,深圳图书馆读者可在指定区域自行办理图书的借阅手续,由机器自动识别,打印出借书凭条,自动标记为“已借”,操作过程简单,不易出错。

还书可使用自动还书箱,只需将书放人还书箱即完成还书作业,嵌在还书箱内的电子芯片解读器可以自动核对读者归还的图书,还书时标记会改为“入藏”并及时更新读者借阅记录,使深圳图书馆实现24小时服务成为可能。

4.5加速盘点作业
由于条码阅读器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下,才可以辨读条码,因此,盘点时需从书架上将每一本书取出。

RFID TAG以无线电波传送讯号,并可一次读取数个RFID TAG资料,简化了深圳图书馆盘点工作。

4.6个性化服务
对盲人、儿童这类特殊群体,磁条或条码不可能实现自助借书、还书,也不能实现馆外还书,防盗功能也不稳定;RFID具备这些个性化服务功能,具备稳定的防盗功能。

总之,RFID系统方便了读者使用,缩短了借阅时间,节省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使更多的馆员可以从传统的管理工作转向为读者开展更深层的服务或者进行其他增值服务。

5结束语
城市图书馆作为市民终身教育的知识殿堂,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征。

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技术,RFID因其所具备的远距离读取、高储存量等特性而备受瞩目。

RFID技术并将成为传统的条形码技术的终结者,并对包括图书馆行业在内的众多的行业带来潜在的革命和业务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将大大缩短集大众化、研究型及数字化于一身的大型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进程,为城市的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活动提供高层次的知识支撑和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2]
李欣荣.RFID在现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图书馆建设,2004,(5:71-74.
包瑞.电子标签在图书馆的应用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4,(3:74-75.
刘红梅: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