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3课 对外开放导学案 中图版-中图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对外开放
(1)背景:实行________,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又一重大举措。

(2)目的:为引进发达国家的________和______,形成对外开放局面。

2.经济特区的建立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我国又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还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3)对外开放新局面:后来,又批准某某建省,并划定______为经济特区;某某________也成为开放地区,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了新局面。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目的:为了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加速我国的______建设。

2.加入:______年,我国加入________________,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______。

答案:一、1.(1)对外开放(2)先进技术资金
2.1980年某某某某某某市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现代化建设引进外资先进科学技术某某速度缩影
3.(1)某某某某某某某某(2)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3)某某岛浦东新区
2.2001 世界贸易组织(WTO)新阶段
【问题1】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

到1993年,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至此,我国的对外开放城市已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我国真正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

【问题2】我国为何要加入世贸组织?
探究:首先是对外开放的需要:①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它将有效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推动我国在WTO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是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参与WTO规则的制定:①将有效保障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②扩大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1.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

A.某某 B.某某C.某某 D.某某
2.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指()。

A.某某 B.某某C.某某 D.某某
3.X伟前往我国地理位置最南边的经济特区参观学习,他到达的是()。

A.某某 B.某某C.某某 D.某某
4.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A.某某和浦东 B.某某和某某
C.某某和某某 D.某某和某某
5.读图说史:
(1)下图地点下面画横线的地方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中国开放这些地点的条约签订后,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1980年我国设立某某等四个经济特区。

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3)上述两次开放有什么不同?
答案:1.A 2.C 3.D 4.A
5.参考答案:(1)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目的: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意义: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的设立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3)近代的开放是被迫的,现代的开放是主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