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 计算机的网络身份—— IP 地址-全国获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
大丰南阳中学顾美月
一、教材分析
《IP地址及其管理》是高中选修教材《网络技术应用》(教科版)第2章第3节的内容,在互联网中,作为通信对象的计算机只有通过IP地址才能被识别,IP地址是网络中计算机的身份标识。

本章介绍IP地址和IP地址的管理,IP地址的概念非常重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知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可能比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IP地址”效果会好一些。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一节当中,学生已经对域名知识有所掌握,域名是由有意义的英文字母或数字组成,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本节课中IP地址由枯燥的数字组成,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举出生活当中的事例,方便学生理解并记忆,同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IP地址概念,掌握IP地址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类比与实践的基础上,对IP有直观认识,实现概念与实践的链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IP分配不均与资源紧缺问题,体验民族危机感,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激发学习心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IP地址概念,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

教学难点: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过程
1、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一则新闻,孩子失踪多日,最终家长通过孩子上网地址查找到孩子准确位置。

【设计意图】:以一个真实的例子引出IP地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IP地址概念
学生活动:浏览器中分别输入域名与IP地址,比较域名与IP地址关系。

教师活动:将域名与IP地址,类比为单位名称与单位地址,得出两者之间关系。

将班级看作网络环境,学生看作计算机,学生之间交流需要知道对方姓名,座位号等等,座位号相当于网络中的IP地址。

思考:一个IP地址可以同时分给两台计算机使用吗
结论:不能,就像刚才的例子,将班级作为网络环境,每位同学看作计算机,一个座位号不能同时分给两位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学生更容易记忆域名与IP地址关系,对什么是IP地址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知道了IP地址的唯一性。

3、IP地址格式
传统IP地址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为了方便使用,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将其平均分为四段,每段8个二进制位。

表示成十进制,每段数字范围0~255。

教师活动:借助计算器,将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为255。

【设计意图】:每一个数值都有规律可循,并不是随便定义,通过计算,方便学生记忆数值范围。

4、IP地址组成
将IP地址与电话号码类比,电话号码两个组成部分,区号+座机号,IP地址也是两个部分组成,网络标识+主机标识。

网络号确定计算机所在的网络区域,主机标识确定网络区域内具体的某一台主机。

【设计意图】:举生活中实例,方便学生理解,同样激发学习兴趣。

5、IP地址分类
由于因特网上的网络规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IP地址的编址方案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A,B,C
三种基本类型。

游戏:请12位同学,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人,分别命名为网络a和网络b,给同学分别命名1—6号,教师随机报号,请对应的同学起立。

【设计意图】:若只报同学号,不报网络号,学生不确定是否叫的自己,通过小游戏,让学生了解到IP地址必须两个部分组成。

练一练:借助ppt展示不同的IP地址,让学生讨论判断分别属于哪一类IP地址,及其各自的网络号与主机号。

6、IP地址的管理
指出我国IP地址的总量不足,及其原因。

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阅资料,观看IP地址资源短缺的新闻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视频,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