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伏安法与极谱法) 【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章 伏安法与极谱法
一、选择题
1.极谱分析中加入支持电解质和亚硫酸钠的目的分别是()。

A.消除迁移电流和残余电流
B.消除迁移电流和极谱极大
C.消除极谱极大和残余电流
D.消除迁移电流和除氧
【答案】D
2.极谱分析中,在加入支持电解质的目的是()。

A.消除迁移电流的影响
B.消除残余电流的影响
C.消除扩散电流的影响
D.增加溶液的导电性能
【答案】A
3.极谱分析中常使用三电极系统,其目的是()。

A.控制工作电极电位
B.控制工作电极电流
C.消除迁移电流
D.使参比电极的电流保持不变
【答案】A
4.极谱分析中,在加入支持电解质、极大抑制剂和除氧剂后,极谱分析中的极限电流是指()。

A.迁移电流和扩散电流
B.残余电流、迁移电流和扩散电流
C.残余电流和扩散电流
D.残余电流和迁移电流
【答案】C
【解析】加入支持电解质消除了迁移电流;加入极大抑制剂消除了极谱极大;加入除氧剂消除了氧波。

5.溶出伏安法可采用的工作电极为()。

A.玻璃电极
B.Ag/AgCl电极
C.滴汞电极
D.悬汞电极
【答案】D
【解析】溶出伏安法的分析过程是先富集后溶出,故不能使用滴汞电极。

6.今有一基体性质不明但可能对待测物产生较大基体效应影响的样品,采用下列何种分析方法为佳()。

A.标准对比法
B.标准曲线法
C.内标法
D.标准加入法
【答案】D
【解析】用标准加入法可消除基体效应。

7.在极谱分析中,存在一些干扰电流。

其中迁移电流可通过()方法消除。

A.在溶液中加入支持电解质
B.加入表面活性剂
C.电位扫描尽量在-1.2V~-1.4V(vs.SCE)前完成
D.在试液中通入惰性气体,或加入Na2SO3、抗坏血酸等
【答案】A
8.极谱分析时,在碱性条件下常用的除氧剂为()。

A.通入氯气
B.加入碳酸钠
C.加还原铁粉
D.加亚硫酸钠
【答案】D
9.经典极谱法灵敏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B.溶液中的溶解氧
C.充电电流
D.电迁移电流
【答案】C
10.单扫描极谱使用三电极系统,目的是()。

A.消除充电电流的干扰
B.增加极化电压的稳定性
C.降低体系iR
D.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答案】B
11.在极谱分析中,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消除()。

A.氧波
B.残余电流
C.迁移电流
D.极大
【答案】D
12.金属配离子的一般比简单金属离子的更负,半波电位的负移程度主要决定于()。

B.配合物稳定常数
C.配位数大小
D.配离子活度大小
【答案】B
【解析】其中K为配合物稳定常数,n为电极反应的电子数,p为配位数,[L]为配离子浓度。

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配合物稳定常数。

13.极谱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电化学极化的存在
B.电极表面附近产生浓差极化
C.溶液中被测物质向电极表面扩散
D.滴汞表面的不断更新
【答案】B
【解析】在极谱分析过程中,虽然上述四种情况都存在,但极谱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电极表面附近产生浓差极化。

14.极谱催化电流的形成过程如下
其产生的机理是()。

A .催化了H 2O 2的还原
B .H 2O 2催化了
的还原C

催化了H 2O 2的还原D .
催化了的还原【答案】C
【解析】在电极反应中消耗,又在化学反应中得到补偿,起催化剂的作用,而实际消耗的是氧化剂H 2O 2。

15.几种极谱分析方法中,有关电解池加电压的方式,下列哪种叙述是正确的( )。

A .单扫描极谱:滴汞生长前期,于两电极问加一锯齿形脉冲电压(0.2V/min )
B .交流极谱:在经典直流极谱极化电压上叠加一小振幅的高频(225~250 Hz )正弦电压(几微伏~几十微伏)
C .方波极谱:在经典直流极谱极化电压上叠加一小振幅的低频(50Hz )方波电压(通常不大于50mV )
D .脉冲极谱:滴汞生成后期某一时间,于一缓慢变化的直流电压上叠加一个持续时间较长(40~80ms )的方形脉冲电压
【答案】D
【解析】单扫描极谱是在滴汞生长时期中的某一很短时间内进行快速线性扫描;交流极谱是在经典直流极谱电压上叠加一小振幅(几毫伏~几十毫伏)的低频正弦电压;方波极谱是在直流线性扫描电压上叠加一小振幅的频率为225~250Hz 的方波电压(通常不大于50m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