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的地区聚集及其空间演化_以江苏为例的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早期阶段每个地区起初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经过一段时期的演化调整之后某个地区在偶然事件的影响下取得产业的领先位置由于企业聚集给该地区带来额外的优势更好的基础设施更专业化的服务等在越过区位门槛一地区集中必要的企业数量之后领先地区逐渐变得更具吸引力潜在企业的定位概率开始依赖于各地区企业数量的比重产业的空间模式最终趋于稳定
!
根据地理位置的划分标 准 , 江苏省可分为苏南 (包 括 苏 州 、 无锡、 常州) 、 苏中 (包 括 南 京 、 镇江、 南通、 扬州、 泰州) 、 苏北 (包括徐州、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宿迁) 三大区域, 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引进外资数量依 次递减。
89
值) 反映新建外资企业的地区分布状况, 研究 !(’! —%&&* 年间 -./ 在江苏省 !* 个地级市的动态分 布特征!。由于 !(’!—!(’* 年外商在江苏仅有零星的投资, 我们在图 ! 中绘出了 !(’$ —%&&* 年间 从中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在江苏的空间分布具有三个阶段的动态演化过程: 第一 +, 的时间序列线, 阶段是 !(’!—!(’) 年的随机扩散过程, 外商在江苏的区位选择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主要是通过试 探性投资检验当地的投资环境, +, 值趋于减小说明外资企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扩散的趋势,外资 企业的定位地点由最初的南通、 无锡、 苏州逐渐向南京、 镇江、 连云港等地扩散。第二阶段是 !(’’ — 协议外资和新建外 !(($ 年的由扩散向聚集过渡的过程。!(’’ 年外商对江苏的直接投资显著增加, 资企业数分别比 !(’) 年上涨 **!0 和 %&*0 , 其中绝大部分外资均投向苏州、 无锡等地, 这也导致
!
其中南京为副省级城市。泰州和宿迁在 !((# 年之前均为县级市, !((# 年分别从扬州和淮阴划分出来成为 地级市。
#*
采用 A<C 方法作截面回归, 结果如表 * 所示。 在 *+,’ 年的截面回归中, 所有解释变量均不具有 显著性, 说明这一时期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随机性较大, 区位条件的相似性使得外资企业随机分布 在各个地区, 因而表现出扩散的空间演化特征。在 *++- 年的截面回归中, 变量 >5?@ 通过了 *D 的显 著性检验, 系数符号也为理论预期的正号, 部分地区在 *+,, 年越过地区集中度的门槛之后形成了 外资企业空间分布的初期格局, 对以后的空间分布产生显著的路径依赖影响。 *++- 年外资企业的 定位决策很大程度上是路径依赖作用的结果, 沿着 *+,, 年的外资企业空间分布模式, 外商继续将 投资重点集中于先导地区。在 $%%& 年的截面回归中, 23456 和 >5?@ 成为外资企业地区分布的决定 因素, 路径依赖效应再次得以确认, 无锡等地区 *+,, 年初期格局的影响一直延续到 $%%& 年。苏州、 赢得最初的区位优势之后, 优势一直得到累积, 并构成 !"# 选址定位的路径依赖。 此外, 相对发达的 城市化水平强化了这种区位优势, 外资企业在这些地区的聚集程度在累积因果作用下进一步加深。 表!
!"# !"$ !"% !"& &"’ &"# !(’$
以后的空间格局创造了最初的 演化路径。第三阶段是 !((1 —
%&&* 年的稳态聚集过程。在经
历第二阶段的过渡调整之后, 外资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稳定的 聚集趋势, +, 值 由 !((1 年 的
+,
&"’$1 稳 步 上 升 至 %&&* 年 的 !"$$!,路径依赖作用导致外资
三、总体的演化特征及解释
尽管在 )*4) 年就有外商在江苏投资设厂,但直到 )*4+ 年江苏境内外资企业的空间分布才初 具雏形。 这一时期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南通、 无锡和苏州。 此后, 外商在江苏的直接投资进入高速增 聚集效应逐渐显现, 新设外资企业大多集中在这 长的时期, 苏南地区吸引的外商投资进一步上升!, 几个城市。 为严格地刻画外商直接投资在江苏的空间分布和演化模式, 我们以变异系数 56 (标准差 7 平均
年的 !’0 下降至 %&&* 年的 ("!0。 我们继续以回归分析确认前述的统计推断,选取 !(’) 、 !(($ 和 %&&* 年 * 个时点做截面回归, 研究 -./ 地区分布的决定因素, 通过比较不同时点的影响因素考察空间分布的演化特征, 回归方程 式如下所示:2-/3456!&7!! ・ ・ ・ ・ 89:;<"#7!% =;>?"#7!* @;<A"#7!$ 2;5B" 式中 " 代表地区截面, (!, …, , (!(’) , 。 因变量 2-/3 为各地 "6 %, !*) # 代表时间点, #6 !(($, %&&*) 区新建外资企业数占全省总量的比重, 反映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分布状况; 自变量 89:;< 为 城市化水平, 以人均 C.2 衡量,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可以提供更优越的基础设施、 金融服 务及其他公共设施, 城市化水平也相应越高; 以平均工资水平衡量; =;>? 为劳动力成本, @;<A 为土 地成本, 以单位面积的 C.2 产出衡量, 这可以看做土地使用的机会成本; 反 2;5B 为路径依赖变量, 映以前的外资企业分布对当前分布的历史影响, 该变量用 !(’’ 年累计的外资企业数占全省的比重 来衡量 (#6!(’) 时回归方程式不包含该变量) , 若该变量系数为显著的正值, 说明空间分布确实存在 路径依赖效应, 解释变量数据来源于 《江苏五十年》 和历年 《江苏统计年鉴》 。
企业在苏南地区不断集中, 而 苏北地区则进一步被边缘化,
!(’) !((& !((* !((# !((( %&&%
苏南地区新建外资企业数占全 省 比 重 由 !((1 年 的 $!"’0 上 升 至 %&&* 年 的 #%"*0 , 苏北地 区 的 这 一 比 例 相 应 地 由 !((1
图!
新建外资企业空间分布的变异系数时间序列线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
%&&.-$&-$/
王剑 ($’+’ —) , 男, 安徽无为人,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徐康宁 ($’1+ —) , 男, 江苏句
容人,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城市化经济是由多样化经济活动在一地的集中所形成的, 有利于多元经济主体共享专业化投入、 经 济服务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地方专业化经济是由相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在一地的集中所形成 的, 熟练劳动力市场、 投入和产出品的低运费、 知识溢出等是这种聚集形态的主要利益。 城市化经济 和地方专业化经济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促进技术和信息的传播, 从而提高了企业 的竞争力。 聚集经济成为影响 !"# 区位选择的新要素, 甚至是最关键的要素。 但是, 聚集的企业数量 达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非经济性, 比如工资和土地价格的上涨、 竞争的加剧, 从而威胁企业的生存 发展。因此, 企业在比较聚集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之后可能会选择聚集的外围地区实施再定位, 新 进入者出于同样的考虑也会定位于外围地区,外资企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由聚集核心向外围扩散 的趋势。 尽管城市化经济和地方专业化经济共同促使聚集的形成, 但从动态角度来考察, 在一个行业的 空间演化过程中, 这两种聚集经济的作用并不相同。相对而言, 同行业或关联行业的企业更易于发 生经济联系, 地方专业化经济的外部性对企业的吸引力也相应更大, 但这种聚集效应只有在当地企 业已经形成一定的集中度之后才能产生作用。也就是说, 地方专业化经济存在特定的 “门槛效应” , 如果当地的企业存量低于必要的集中度门槛, 地方专业化经济的外部性并不能形成, 自然也不足以 影响企业的区位决策; 一旦企业存量越过这种集中度门槛, 地方专业化经济的外部性就成为决定企 业区位选择的首要因素。 而城市化经济则有可能是导致最初集中度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 高度城 市化的地区所具有的区位优势 (市场需求、 水电交通基础设施等) 吸引了第一批投资者在此定位, 随 着时间的推移, 在当地运作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 达到一定规模之后, 地方专业化经济的利益便占 据主导地位, 对潜在投资者的定位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促使地区聚集形态的最终形成。 一些已有的经济理论可以从另一个侧面验证本文关于城市化经济和地方专业化经济对 !"# 地 区聚集的逻辑建构。$%&’(% ()**+) 认为产业的空间模式是由偶然性 (小的随机事件) 和必然性 (聚集 经济) 共同决定的。在早期阶段, 每个地区起初处于同等发展水平, 经过一段时期的演化调整之后, 某个地区在偶然事件的影响下取得产业的领先位置, 由于企业聚集给该地区带来额外的优势 (更好 的基础设施、 更专业化的服务等) , 在越过区位门槛 (一地区集中必要的企业数量) 之后, 领先地区逐 渐变得更具吸引力, 潜在企业的定位概率开始依赖于各地区企业数量的比重, 产业的空间模式最终 趋于稳定。 另外一种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即定位机会窗口模型 (,-. /0123 ) 。 模型将一个产业的空间 演化分为两个阶段, 初期阶段, 地区差距对企业定位的影响相当有限, 定位机会的窗口对所有地区 都是敞开的, 企业不可能获得专业化供应商和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利益。此时, 影响新产业空间分布 的惟一要素就是城市化经济,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作为初始投资地点。第二阶 段, 企业开始受益于地方专业化经济的外部性, 随着产业逐渐成熟, 企业的定位决策变得更具特异 性, 定位机会的窗口随之关闭, 只有那些可以提供必要的企业集中度的地区才能获得持久吸引力。
+, 值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的 &"’!( 骤升至 !(’’ 年的 !"$1#, !(’’ 年可看做外资企业空间演化的临界点。苏
州、无锡依靠当年累积的外资企业数形成了必要的聚集规模,累积外资企业数分别占全省总数的 在越过最低集中度的门槛之后, 这些地区具有了明显的区位优势, 并在 !(’( 年得 %("(0 和 !%"#0 , 到进一步强化。外资企业的地区分布开始表现出初步的聚集特征, 但这种空间模式并不稳定, 由图 可知 +, 值的波动性较大, 而且在 !((%—!(($ 年又呈现出扩散的倾向。此时的地区分布仍处于扩 散向聚集转化的过渡阶段, 为
外商直接投资 (!"# ) 在空间分布上有特定的规律, 形成地区性聚集是绝大多
数外资企业的归宿。在聚集的空间演化过程中, !"# 呈现出扩散和聚集的不同历史特征。 本文以江苏省 !"# 的历史数据为样本, 分析 !"# 聚集过程的空间演化模式。加总的数据 行 分析显示, !"# 的空间分布经历了随机扩散—扩散向聚集转化—聚集的三个演化阶段; 业层面的进一步考察显示, 传统行业由最初的聚集逐渐向扩散演化, 而新兴行业则由最初 的随机分布逐渐向聚集演化。回归分析证明, 成本因素、 聚集经济的外部性和路径依赖作 用在空间演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年 $% 月 第 $% 期 (总 %&$ 期)
中国工业经济
EF876 #7GH@:486B <=;7;>I
"?=C , %&&. D;C$%
【区域经济】
!"# 的地区聚集及其空间演化
—以江苏为例的研究 —— 王 剑 $ , 徐康宁 %
%$&&’()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 摘要 *
)关键词* !"#; 聚集经济; 地区分布; 空间演化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 $%-&&($-&+
一、引言
自 $’/$ 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江苏以来,二十几年间江苏省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 江苏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 (!"# ) 达 $1/ 亿美元, 成为当年吸引 !"# 最多的省份。 %&&2 年, !"# 在江苏 的规模扩张、 地区性聚集和空间分布的一些变化具有某种典型性, 可以折射出全国性的 !"# 演化情 况。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以传统的 !"# 区位理论为分析依据, 检验 !"# 地区分布的决定因素, 但这种 研究思路缺少动态角度的分析, 忽视了 !"# 地区分布的阶段性特征, 因此, 只能部分地解释 !"# 的 空间分布状况,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外商投资决策的重点会有所变动, !"# 的空间分布模式也相应 发生改变, 必须对不同时期的演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 !"# 的地区分布做出较为完整的解释。 本文结合演化经济学和 !"# 区位选择的相关理论,对 !"# 在江苏省内的地区分布和动态演化进行 深入考察, 在对完整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空间演化的原因机理。
二、理论假说
传统的 !"# 区位理论假设国际投资者对所有备选地点具有完全信息,根据利润最大化准则选 择最优的投资地点。 最近的研究发现 !"# 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聚集特征, 这种空间聚集一般可 由聚集的城市化经济 (34567896:8;7 <=;7;>8?@) 和地方专业化经济 (A;=6B896:8;7 <=;7;>8?@) 来解释。
!
根据地理位置的划分标 准 , 江苏省可分为苏南 (包 括 苏 州 、 无锡、 常州) 、 苏中 (包 括 南 京 、 镇江、 南通、 扬州、 泰州) 、 苏北 (包括徐州、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宿迁) 三大区域, 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引进外资数量依 次递减。
89
值) 反映新建外资企业的地区分布状况, 研究 !(’! —%&&* 年间 -./ 在江苏省 !* 个地级市的动态分 布特征!。由于 !(’!—!(’* 年外商在江苏仅有零星的投资, 我们在图 ! 中绘出了 !(’$ —%&&* 年间 从中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在江苏的空间分布具有三个阶段的动态演化过程: 第一 +, 的时间序列线, 阶段是 !(’!—!(’) 年的随机扩散过程, 外商在江苏的区位选择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主要是通过试 探性投资检验当地的投资环境, +, 值趋于减小说明外资企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扩散的趋势,外资 企业的定位地点由最初的南通、 无锡、 苏州逐渐向南京、 镇江、 连云港等地扩散。第二阶段是 !(’’ — 协议外资和新建外 !(($ 年的由扩散向聚集过渡的过程。!(’’ 年外商对江苏的直接投资显著增加, 资企业数分别比 !(’) 年上涨 **!0 和 %&*0 , 其中绝大部分外资均投向苏州、 无锡等地, 这也导致
!
其中南京为副省级城市。泰州和宿迁在 !((# 年之前均为县级市, !((# 年分别从扬州和淮阴划分出来成为 地级市。
#*
采用 A<C 方法作截面回归, 结果如表 * 所示。 在 *+,’ 年的截面回归中, 所有解释变量均不具有 显著性, 说明这一时期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随机性较大, 区位条件的相似性使得外资企业随机分布 在各个地区, 因而表现出扩散的空间演化特征。在 *++- 年的截面回归中, 变量 >5?@ 通过了 *D 的显 著性检验, 系数符号也为理论预期的正号, 部分地区在 *+,, 年越过地区集中度的门槛之后形成了 外资企业空间分布的初期格局, 对以后的空间分布产生显著的路径依赖影响。 *++- 年外资企业的 定位决策很大程度上是路径依赖作用的结果, 沿着 *+,, 年的外资企业空间分布模式, 外商继续将 投资重点集中于先导地区。在 $%%& 年的截面回归中, 23456 和 >5?@ 成为外资企业地区分布的决定 因素, 路径依赖效应再次得以确认, 无锡等地区 *+,, 年初期格局的影响一直延续到 $%%& 年。苏州、 赢得最初的区位优势之后, 优势一直得到累积, 并构成 !"# 选址定位的路径依赖。 此外, 相对发达的 城市化水平强化了这种区位优势, 外资企业在这些地区的聚集程度在累积因果作用下进一步加深。 表!
!"# !"$ !"% !"& &"’ &"# !(’$
以后的空间格局创造了最初的 演化路径。第三阶段是 !((1 —
%&&* 年的稳态聚集过程。在经
历第二阶段的过渡调整之后, 外资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稳定的 聚集趋势, +, 值 由 !((1 年 的
+,
&"’$1 稳 步 上 升 至 %&&* 年 的 !"$$!,路径依赖作用导致外资
三、总体的演化特征及解释
尽管在 )*4) 年就有外商在江苏投资设厂,但直到 )*4+ 年江苏境内外资企业的空间分布才初 具雏形。 这一时期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南通、 无锡和苏州。 此后, 外商在江苏的直接投资进入高速增 聚集效应逐渐显现, 新设外资企业大多集中在这 长的时期, 苏南地区吸引的外商投资进一步上升!, 几个城市。 为严格地刻画外商直接投资在江苏的空间分布和演化模式, 我们以变异系数 56 (标准差 7 平均
年的 !’0 下降至 %&&* 年的 ("!0。 我们继续以回归分析确认前述的统计推断,选取 !(’) 、 !(($ 和 %&&* 年 * 个时点做截面回归, 研究 -./ 地区分布的决定因素, 通过比较不同时点的影响因素考察空间分布的演化特征, 回归方程 式如下所示:2-/3456!&7!! ・ ・ ・ ・ 89:;<"#7!% =;>?"#7!* @;<A"#7!$ 2;5B" 式中 " 代表地区截面, (!, …, , (!(’) , 。 因变量 2-/3 为各地 "6 %, !*) # 代表时间点, #6 !(($, %&&*) 区新建外资企业数占全省总量的比重, 反映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分布状况; 自变量 89:;< 为 城市化水平, 以人均 C.2 衡量,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可以提供更优越的基础设施、 金融服 务及其他公共设施, 城市化水平也相应越高; 以平均工资水平衡量; =;>? 为劳动力成本, @;<A 为土 地成本, 以单位面积的 C.2 产出衡量, 这可以看做土地使用的机会成本; 反 2;5B 为路径依赖变量, 映以前的外资企业分布对当前分布的历史影响, 该变量用 !(’’ 年累计的外资企业数占全省的比重 来衡量 (#6!(’) 时回归方程式不包含该变量) , 若该变量系数为显著的正值, 说明空间分布确实存在 路径依赖效应, 解释变量数据来源于 《江苏五十年》 和历年 《江苏统计年鉴》 。
企业在苏南地区不断集中, 而 苏北地区则进一步被边缘化,
!(’) !((& !((* !((# !((( %&&%
苏南地区新建外资企业数占全 省 比 重 由 !((1 年 的 $!"’0 上 升 至 %&&* 年 的 #%"*0 , 苏北地 区 的 这 一 比 例 相 应 地 由 !((1
图!
新建外资企业空间分布的变异系数时间序列线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
%&&.-$&-$/
王剑 ($’+’ —) , 男, 安徽无为人,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徐康宁 ($’1+ —) , 男, 江苏句
容人,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城市化经济是由多样化经济活动在一地的集中所形成的, 有利于多元经济主体共享专业化投入、 经 济服务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地方专业化经济是由相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在一地的集中所形成 的, 熟练劳动力市场、 投入和产出品的低运费、 知识溢出等是这种聚集形态的主要利益。 城市化经济 和地方专业化经济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促进技术和信息的传播, 从而提高了企业 的竞争力。 聚集经济成为影响 !"# 区位选择的新要素, 甚至是最关键的要素。 但是, 聚集的企业数量 达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非经济性, 比如工资和土地价格的上涨、 竞争的加剧, 从而威胁企业的生存 发展。因此, 企业在比较聚集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之后可能会选择聚集的外围地区实施再定位, 新 进入者出于同样的考虑也会定位于外围地区,外资企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由聚集核心向外围扩散 的趋势。 尽管城市化经济和地方专业化经济共同促使聚集的形成, 但从动态角度来考察, 在一个行业的 空间演化过程中, 这两种聚集经济的作用并不相同。相对而言, 同行业或关联行业的企业更易于发 生经济联系, 地方专业化经济的外部性对企业的吸引力也相应更大, 但这种聚集效应只有在当地企 业已经形成一定的集中度之后才能产生作用。也就是说, 地方专业化经济存在特定的 “门槛效应” , 如果当地的企业存量低于必要的集中度门槛, 地方专业化经济的外部性并不能形成, 自然也不足以 影响企业的区位决策; 一旦企业存量越过这种集中度门槛, 地方专业化经济的外部性就成为决定企 业区位选择的首要因素。 而城市化经济则有可能是导致最初集中度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 高度城 市化的地区所具有的区位优势 (市场需求、 水电交通基础设施等) 吸引了第一批投资者在此定位, 随 着时间的推移, 在当地运作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 达到一定规模之后, 地方专业化经济的利益便占 据主导地位, 对潜在投资者的定位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促使地区聚集形态的最终形成。 一些已有的经济理论可以从另一个侧面验证本文关于城市化经济和地方专业化经济对 !"# 地 区聚集的逻辑建构。$%&’(% ()**+) 认为产业的空间模式是由偶然性 (小的随机事件) 和必然性 (聚集 经济) 共同决定的。在早期阶段, 每个地区起初处于同等发展水平, 经过一段时期的演化调整之后, 某个地区在偶然事件的影响下取得产业的领先位置, 由于企业聚集给该地区带来额外的优势 (更好 的基础设施、 更专业化的服务等) , 在越过区位门槛 (一地区集中必要的企业数量) 之后, 领先地区逐 渐变得更具吸引力, 潜在企业的定位概率开始依赖于各地区企业数量的比重, 产业的空间模式最终 趋于稳定。 另外一种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即定位机会窗口模型 (,-. /0123 ) 。 模型将一个产业的空间 演化分为两个阶段, 初期阶段, 地区差距对企业定位的影响相当有限, 定位机会的窗口对所有地区 都是敞开的, 企业不可能获得专业化供应商和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利益。此时, 影响新产业空间分布 的惟一要素就是城市化经济,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作为初始投资地点。第二阶 段, 企业开始受益于地方专业化经济的外部性, 随着产业逐渐成熟, 企业的定位决策变得更具特异 性, 定位机会的窗口随之关闭, 只有那些可以提供必要的企业集中度的地区才能获得持久吸引力。
+, 值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的 &"’!( 骤升至 !(’’ 年的 !"$1#, !(’’ 年可看做外资企业空间演化的临界点。苏
州、无锡依靠当年累积的外资企业数形成了必要的聚集规模,累积外资企业数分别占全省总数的 在越过最低集中度的门槛之后, 这些地区具有了明显的区位优势, 并在 !(’( 年得 %("(0 和 !%"#0 , 到进一步强化。外资企业的地区分布开始表现出初步的聚集特征, 但这种空间模式并不稳定, 由图 可知 +, 值的波动性较大, 而且在 !((%—!(($ 年又呈现出扩散的倾向。此时的地区分布仍处于扩 散向聚集转化的过渡阶段, 为
外商直接投资 (!"# ) 在空间分布上有特定的规律, 形成地区性聚集是绝大多
数外资企业的归宿。在聚集的空间演化过程中, !"# 呈现出扩散和聚集的不同历史特征。 本文以江苏省 !"# 的历史数据为样本, 分析 !"# 聚集过程的空间演化模式。加总的数据 行 分析显示, !"# 的空间分布经历了随机扩散—扩散向聚集转化—聚集的三个演化阶段; 业层面的进一步考察显示, 传统行业由最初的聚集逐渐向扩散演化, 而新兴行业则由最初 的随机分布逐渐向聚集演化。回归分析证明, 成本因素、 聚集经济的外部性和路径依赖作 用在空间演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年 $% 月 第 $% 期 (总 %&$ 期)
中国工业经济
EF876 #7GH@:486B <=;7;>I
"?=C , %&&. D;C$%
【区域经济】
!"# 的地区聚集及其空间演化
—以江苏为例的研究 —— 王 剑 $ , 徐康宁 %
%$&&’()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 摘要 *
)关键词* !"#; 聚集经济; 地区分布; 空间演化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 $%-&&($-&+
一、引言
自 $’/$ 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江苏以来,二十几年间江苏省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 江苏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 (!"# ) 达 $1/ 亿美元, 成为当年吸引 !"# 最多的省份。 %&&2 年, !"# 在江苏 的规模扩张、 地区性聚集和空间分布的一些变化具有某种典型性, 可以折射出全国性的 !"# 演化情 况。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以传统的 !"# 区位理论为分析依据, 检验 !"# 地区分布的决定因素, 但这种 研究思路缺少动态角度的分析, 忽视了 !"# 地区分布的阶段性特征, 因此, 只能部分地解释 !"# 的 空间分布状况,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外商投资决策的重点会有所变动, !"# 的空间分布模式也相应 发生改变, 必须对不同时期的演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 !"# 的地区分布做出较为完整的解释。 本文结合演化经济学和 !"# 区位选择的相关理论,对 !"# 在江苏省内的地区分布和动态演化进行 深入考察, 在对完整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空间演化的原因机理。
二、理论假说
传统的 !"# 区位理论假设国际投资者对所有备选地点具有完全信息,根据利润最大化准则选 择最优的投资地点。 最近的研究发现 !"# 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聚集特征, 这种空间聚集一般可 由聚集的城市化经济 (34567896:8;7 <=;7;>8?@) 和地方专业化经济 (A;=6B896:8;7 <=;7;>8?@) 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