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精品学案:第16课 音乐之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峥嵘
..(zhēng róng)山lù(麓)
鳞次栉.比(zhì)涟漪.(yī)
zhù(伫)立虔.诚(qián)
嬷嬷
..(mó mo)顶礼膜.拜(mó)
按nà(捺)chàn(忏)悔
砰.然(pēng)
2.读准多音字
(1)忍俊不禁.:jīn其他读音:jìn 组词:禁止
(2)猛省.过来:xǐng其他读音:shěng组词:节省
二、重要词语
1.峥嵘:高峻,突出。
2.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3.涟漪:细小的波纹。
4.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5.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6.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7.遐思: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8.款步:缓慢地步行。
9.顶礼膜拜: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10.老成持重:阅历多,办事稳重。
11.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形容态度镇静。
12.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1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14.众说纷纭: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
三、写作背景
《音乐之声》是美国剧作家勒曼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
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本文节选的是家庭教师玛丽亚在做见习修女时发生的故事。
1.课文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及其艺术效果探究。
点拨: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人物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是侧面描写。
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
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2.课文中院长和众修女形容玛丽亚的比喻及其表达效果探究。
点拨:她们把玛丽亚比喻为“天上的云彩”“皎洁的月光”,突出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特点;她们把玛丽亚比喻为“变幻莫测的天气”“飘啊飘的羽毛”,突出了玛丽亚的不可理解、难以捉摸的特点;说她“像绵羊”,突出玛丽亚有时温柔的特点。
3.核心图解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按捺.(nà)虔.诚(qián)鳞次栉.比(zhì)
B.忏.悔(chàn)山麓.(lù)众说纷纭.(yún)
C.涟漪.(yī)伫.立(chù)顶礼膜.拜(mó)
D.峥.嵘(zhēng)嬷.嬷(mó)极目远眺.(tiào)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赵本山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
....地笑起来
B.当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通过电视媒体向全世界公布后,美国民众当晚在曾经被撞毁的纽约世贸中
心前,有条不紊地召开了一场歇斯底里
....的聚会
C.眉山多风光,绿树葱茏的瓦屋山、神奇美妙的老峨山、碧波万顷的黑龙滩……令人目不暇接,流.
连忘返
...
D.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
....,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这片绿树浓阴中3.课文剧本分为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______________,写了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场景是
在_____________,写了__________________。
4.剧中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天上的云彩、皎洁的月光,写出了玛丽亚什么特点?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8题。
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高的山颠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乐声在旷野中荡漾回响。
钟声嘹亮。
……
山麓下。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
山上。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
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音乐之声》: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
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
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
它的翅膀不停地扑腾;
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
深深地叹息;
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
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
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
我的心又会充满音乐之声,
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
忽然,她猛省
......
..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
头.,急忙拔腿就跑
....,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
....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5.选文开头部分是________描写,描写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概括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这些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玛丽亚唱歌之前,作者对她进行了哪方面的描写?表现了她怎样的个性特征?
7.作者写玛丽亚歌唱《音乐之声》的用意是什么?
8.选文结尾段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试简要分析。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9~12题。
秦腔吼起来
张格娟
在秦水岭村,方圆几百个村落,没有人不认识秦天奇的。
秦天奇,说白了也就是一个民间的戏子,一个走乡串户演皮影戏,吼秦腔的艺人。
说着说着,秦天奇也老了,还是先说秦天奇的女儿香伶吧。
那个严寒的冬天,天刚麻麻亮,十六岁的香伶就开始偷偷在院子中练功了。
正练到火候时,西屋里传来了老爹急促的咳嗽声,她翻身起步,急步跑向父亲炕头前。
她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在偷偷地学唱秦腔戏。
秦天奇看到女儿绯红的小脸,喘着粗气问道:“香伶啊,……你,你这么早在院子中踢踢踏踏做什么呢?”
香伶躲闪着父亲的目光说:“爹,我在侍弄花草呢。
”老爹爱怜地拉过香伶的手说:“闺女啊,怨老爹没本事,当了一辈子秦腔人,演了一辈子戏,到头来仍然是一个高级叫花子,去学一门手艺,千万别学你爹去演戏啊!”香伶流着眼泪没有言语。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爹演了一辈子秦腔皮影,日子却过得相当凄惶。
直落到如今病入膏肓了,也没钱医治。
当年,爹吼着秦腔辗转南北,曾经名噪一时,威震八方啊。
可是,香伶两岁时,娘受不了日子的清苦,扔下香伶和吼秦腔的爹,跟一个南方养蜂人走了。
自从娘走后,慢慢长大了的香伶,几次三番地让爹教自己唱戏时,爹都不肯。
爹说了,闺女,爹吼秦腔已经走火入魔了,不能再让你受这份罪了,干点别的吧。
香伶没有听爹的话,爹在演戏时,香伶就趴在后台看,她好像从小有演戏的天分和灵气。
一样的台词,
刚学戏的演员都要十遍八遍的,可香伶却能脱口而出。
她总是趁爹不注意时学习,一招一式,蛮有大将风味。
爹临走前,眼睛仍然盯着炕头的两只大箱子,那里面是爹一生的全部家当——皮影人。
爹说了,将它捐赠给县文化馆吧。
爹一辈子都生活在民间,捐了,爹也心安了。
爹走后,香伶赶着驴,将两只大箱子送到县文化馆。
文化馆的老师怜惜地说:“闺女,秦老前辈是我们秦腔艺术界的一朵奇葩,他临走时,还有什么要求吗?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我们一定满足你。
”
香伶说,我只有一个愿望,我想进县剧团吼秦腔。
老师面露难色地说,闺女,秦腔艺人的路艰辛啊。
香伶斩钉截铁地回答,再难我也要走,我爹走了一辈子,我也要继续走下去,我忘不了爹临走前望着戏箱子不忍的眼神。
老师说了,那明天来团里考核吧。
考核中,在场的秦腔界老艺术家们都以为,这个小巧玲珑的姑娘,那准是“闺阁旦”的好角儿。
谁知,灵秀的香伶一声大吼,“王朝马汉喊一声,包相爷手下不留情……”高亢激越的唱腔,吼得地动山摇。
激扬的旋律在台上响起时,台下的评委们个个惊呆了,大家都拍手叫绝。
这样,香伶的吼秦腔生涯便拉开了序幕。
生活中的香伶,总是生活在戏中,有时候她自己也搞不明白,是自己在台上演绎生活呢,还是生活中她在将戏剧演绎呢?
女儿刚生下来第三天,本来正是静养的时候,香伶却开始在家中吼秦腔了,一天不吼,她喉咙发痒。
孩子刚满月,香伶不顾老公的劝阻,毅然走上了秦腔舞台。
穿起了黑蟒袍,戴起了长须,将一个黑脸包公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在台上激情洋溢的香伶,做梦也没有想到,回到家时,老公却和人在家谈一场交易。
香伶发怒了,几次三番劝老公,那种钱不能拿的,可老公非但没有听他的,却痛骂她,穷戏子。
香伶没有言语,她清楚,生活中的她只有走进戏里,她才能忘却诸多不快乐。
如今,这种不快乐已经像毒蛇一样吞噬着她的心。
她不能容忍,剧里剧外自己两重性格,她在犹豫矛盾中徘徊着。
一向将包公演得活灵活现的她,突然间却像一把断了线的二胡,发出了呜呜的声音。
一上台,香伶脑海里总是出现老公将那笔希望工程款装进自己口袋中那狰狞的面孔。
她演砸了,台下一片喝倒彩的声音。
从此,香伶拒绝饰演包公,她觉得自己不配。
香伶做了生活中的包拯。
她一纸诉状,将老公送入了监狱。
香伶又何尝不知道,将老公送进监狱,意味着她和女儿要受苦的。
可她别无选择,她要让戏中的她和戏外的她融为一体。
她无悔自己的选择。
重新上台后的香伶,奇迹般的又开始演包公了,而且比以前演得更形象生动。
夜深人静时,香伶望着灯光下酣睡的女儿,她轻轻地说,女儿啊,长大了当一个好妻子吧,别再像娘一样吼秦腔了,娘已经离不开秦腔了。
可她又怎么能知道,女儿会不会又是另外一个自己啊?
9.小说题目“秦腔吼起来”中的“吼”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0.香伶爹去世前,眼睛仍盯着炕头的两只大箱子,表现了人物的怎样的心理?
11.参加剧团考核时为什么香伶“一声大吼”使评委惊呆了?
12.“闺女,秦腔艺人的路艰辛啊。
”这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表达交流】
13.阅读下面三则歌词材料,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材料一: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
材料二: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唱着夜曲伴我入眠/心中时常把我牵挂/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你的品德多么朴实无华/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你激励我走上革命生涯/亲爱的妈妈……
材料三:翻阅青史,五千年铸就个华夏/春潮秋雨,大江南北开遍鲜花/母亲大地历经多少风雨磨/今朝奋发点燃了东方的朝霞/四海一心奔涌我黄河子孙/那灿烂五星凝聚着坚韧不拔/我们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为民族解放事业昭示着天下/富民强国,人民安居乐业/带领各族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体验中考】
14.(2011·江苏连云港中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学校将举办“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校学生会还将在全校选聘歌咏比赛主持人。
请你参加下列活动。
(1)为歌咏比赛拟一条宣传标语。
(2)陈述你能成功应聘主持人的两条理由。
参考答案:
1. 解析:C项,“伫”读音应为“zhù”。
答案:C
2. 解析:A项,“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和句中后面的“笑起来”语意重复。
B项,“歇斯底里”形容因情绪过分激动而举止失常,不能修饰“聚会”。
D项,“鳞次栉比”一般是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不能用来形容树木。
答案:C
3. 参考答案:萨尔茨堡野外玛丽亚在放声歌唱、尽情游玩修道院内众修女对玛丽亚议论纷纷,玛丽亚匆匆返回
4. 参考答案: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
5. 答案:环境由远及近诗情画意为主人公的出现和活动提供一个背景,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热情奔放的内心世界
6.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表现了她纯真快乐、自由活泼的个性。
7. 参考答案:用来表现玛丽亚对音乐的热爱,展露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她活泼自由的天性。
8. 参考答案:“猛省”是写她突然意识到钟声提醒她该回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了,从侧面表现她刚才歌唱的投入;“一拍自己的额头”表明她责怪自己把这重大的事情给忘了;“拔腿就跑”“奔回”“捡起”等词写出了她急切而又惶恐的神情。
这极富跳跃性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玛丽亚活泼的天性。
9. 解析:“吼”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体现秦腔的艺术特色,二是展示秦腔艺人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吼”既能表现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又能展示秦腔艺人刚正耿直的精神特质。
10. 参考答案:表现了香伶爹对秦腔艺术的热爱与不舍,以及他对秦腔艺术传承的担忧与期望。
11. 解析:结合选文中“考核中,在场的秦腔界老艺术家们都以为,这个小巧玲珑的姑娘,那准是“闺阁旦”的好角儿。
……台下的评委们个个惊呆了,大家都拍手叫绝”这些内容来思考和归纳。
参考答案:一是因为一个小姑娘却扮演了包公的角色;二是因为小姑娘唱得高亢激越、非同寻常。
12. 解析:从全文来看这句话是一个过渡句,结合全文说出这句话是如何承上启下的即可。
参考答案:既是对香伶爹一生的总结,又为下文香伶因秦腔忍受身心的煎熬埋下伏笔。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3.答案示例:(1)人民把党比作母亲,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
(2)党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立下了不朽功勋。
(3)党正带领各族人民走向复兴之路。
(4)党是我们的引路人。
(答出两点即可)
14. 答案示例:(1)①旗帜飘扬歌声嘹亮,童心真挚激情昂扬。
②唱响经典歌曲,传承革命传统。
(2)
①普通话标准,口头表达能力强;②有组织相关活动的经历或经验;③心理素质好,不怯场;④喜欢做主持人,希望获得一次学习实践的机会;⑤有参与这项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强烈意愿。
(答出两条即可)。